“我叫黄世仁,是河北阜平县的一个地主,我手下的农民杨白劳种着我的地,还欠了我的钱,他还不上钱,我便拿他的女儿抵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我有什么错?
杨白劳的妻子下葬时,是我借他五块大洋,让他得以操办了葬礼。
他一个农民,没有土地,是我让他每年种我的土地,才让他养活了他和他闺女。
他还不起欠我的钱,我便让他拿闺女抵债。
我如此善良的一个人,我有什么错?
(中国第一版《白毛女》海报)
可世人都说我错了,说我不该压榨杨白劳,逼他在除夕夜喝下卤水自杀身亡.
说我不该强迫喜儿,玷污她,使她怀孕,说我不该拆散大春与喜儿这一对恩爱的恋人……”
以上是大地主黄世仁为自己的辩白自述。
而在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欠钱不还,犯错在先,可世人为何都说黄世仁罪大恶极?
“吃人”的年代,腐朽的人民《白毛女》是1945年由贺敬之、丁毅根据李春芳1935年撰写的《白毛仙姑》整合而成。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上世纪四十年代,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这段话足以证明,那是个“吃人”的年代!
种了一辈子地的佃农杨白劳在妻子去世时,为了厚葬自己的妻子,向地主黄世仁借了五块大洋。
可随着利息越滚越多,加上杨白劳根本不懂每年偿还给黄世仁的,到底是本金还是利息,或者是他租黄世仁土地的租子,导致还了十几年的五块大洋最终变成了三十块!
一个什么都不懂,一辈子只知道种地的农民,辛辛苦苦为地主勤劳了一辈子,最后不光没有偿还自己所欠下的债,还面临着要把自己的宝贝女儿上交给地主还债的处境。
(杨白劳一直惦记着欠黄世仁的租子)
这仅仅听着就让人窒息,更令人心酸的是,杨白劳本来可以靠一辈子的辛勤劳作还清自己的欠债。
然后看着自己的女儿和热情善良的大春成家,自己在还完欠债之后靠着女儿和女婿过完自己的后半辈子。
但地主黄世仁看上了年轻的喜儿,他想把喜儿占为己有,于是设计让杨白劳一次性还清债务,如果不能还清,就把喜儿卖给自己。
黄世仁差杨白劳欠的三十块大洋吗?并不差!他想要的仅仅是年轻貌美的喜儿罢了。
(黄世仁和他的“走狗”穆仁义)
为什么杨白劳已经被这般压迫了,却不能报官为自己和女儿讨个公道呢?
因为在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年代,官僚一家亲。
黄世仁就是他们村最大的官儿,老百姓想状告黄世仁,就要去黄世仁家中击鼓鸣冤,试问百姓的冤屈怎么会得到平反呢?
在歌剧《白毛女》中,老五叔和杨白劳一样是地主黄世仁家的佃农,他为黄世仁种了一辈子的田地,却因为不能在除夕前上交七钱五的租子,而被他家的手下穆仁义收走了租契。
对于一个没有土地的农民来说,地主的租契就相当于他们的土地,没有了租契也就没有了赖以生存的工具。
在那个年代农民没有了土地,就只能等死,所以被收走租契的老五叔在寒冷的除夕夜从井口一跃而下,永远的留在了那口井中。
可能有人会疑惑,除了种地,老五叔不能去做其他工作吗?都是靠自己的劳动赚钱,为什么一定要种地呢?
这就要说回所谓“吃人”的年代,在这个年代的人们,无论是农民还是地主,本身就是腐朽的,地主生来就学会压榨和剥削,而农民生来就学会了顺从和木讷。
(杨白劳只能在过年的时候为喜儿买一根红绳)
农民不会因为没有租契就放弃农民的身份,他们从小就被灌输着:“你是一个农民,你要好好给地主种地”的思想。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
所以在那个年代你会看到:地主的孩子不会一直是地主,但农民的孩子绝大多数会一直是农民!
腐朽的思想禁锢了他们改变的道路,一旦农民不能种地,他们就觉得自己无法生存下去,最终可能走向绝路!
为什么喜儿宁死不从黄世仁在那个人均吃不饱饭的年代,能被地主带回家做小妾,在外人看来,不光自己吃喝不愁,自己的父母也可以摆脱农民的“土帽子”,飞上枝头变凤凰。
人们看完《白毛女》后,普遍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喜儿宁死不从黄世仁?
如果喜儿嫁给了黄世仁,不光杨白劳欠黄世仁的三十块大洋不用还了,说不定杨白劳种黄世仁的土地也就不用交租子了,这样杨白劳也就不会因为欠债而被逼得在除夕夜喝下卤水自杀。
(如果没有黄世仁,他们应该会更加幸福)
可事实真会如此吗?
首先,中国人自古以来都讲究一个门当户对,身为农民子女的喜儿和同样是农民子女的大春才是门当户对的一对。
农户家尚且讲究门当户对,地主家只会更加在意。
在黄世仁眼里,喜儿只是一个出身卑微的农民的女儿,他只不过贪图喜儿的美貌,又哪里会对喜儿的清白负责。
与其说喜儿嫁到黄世仁家,不如说黄世仁将喜儿买来当做发泄欲望的工具,喜儿在黄家不会有半点尊严和地位。
其次,喜儿和大春自幼青梅竹马,两人己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黄世仁强迫喜儿放弃自己的爱人,又玷污了她的清白,还间接害死了她的父亲,喜儿与黄世仁之间隔的是血海深仇。
她在心里恨透了黄世仁,断不会对黄世仁乖顺,也就永远无法变成人们口中“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喜儿。
最后,喜儿在黄世仁的强迫下,怀上了黄世仁的孩子,黄母知道后的第一反应不是有了孙儿的欣喜,而是直接将喜儿卖给人贩子。
她认为从喜儿肚子里出生的孩子不配做她的孙子,一向吃斋念佛的老太太却对自己的亲孙子如此残忍,就能看出黄家人隐藏在善良背后下的邪恶。
自古正邪不为伍,喜儿更是无法理解黄家人的“伪善”。
(黄世仁一副丑恶嘴脸,喜儿宁死不从)
再来看黄世仁,他强迫喜儿签下卖身契,是因为喜欢喜儿吗?
不!他只是出于那个年代,地主在农民面前呼风唤雨的绝对地位,他不光想用喜儿的妥协来证明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还要用喜儿来满足自己劣根的欲望。
可怜的喜儿只能成为黄世仁一时新鲜下的牺牲品,最后好不容易从人贩子的手里逃脱。
在逃亡路上,她失去了孩子,被逼无奈只能在山洞里生活,饿了只能去寺庙里吃贡品,更是因为长期吃不到盐而导致年纪轻轻的她长出了一头白发。
村民在寺庙中偶然发现了一头白发的喜儿,误将她认作为“白毛仙姑”。
因此,开始有传言称,白毛仙姑是天上派来的仙女,谁得到她的庇佑,谁就能飞黄腾达。
黄世仁一辈子只害怕两个女人,一个是他母亲,另一个就是“白毛仙姑”。
黄世仁是出了名的大孝子,因为在那个年代,就算是地主都逃不过“不孝”的罪名。
于是,在歌剧《白毛女》中,黄世仁刚把喜儿带到黄家,就被黄母看上,想留喜儿在身边当个贴身丫鬟,黄世仁纵使有万般不想,也只敢弱弱地反驳一句:
“您儿子身边还缺一个缝补丫头呢!”
即使后来喜儿怀有身孕却仍被黄母卖给人贩子,黄世仁也是一句忤逆母亲的话都说不出来。
黄世仁也同样害怕着“白毛仙姑”,如果说黄世仁对母亲更多的是尊敬和孝顺,那对“白毛仙姑”就是赤裸裸的奉承和谄媚。
有百姓在山上的寺庙里看到了“白毛仙姑”,在那个极其封建的年代,人们对神佛都有着较为崇高的敬意。
有些人家哪怕已经到了吃不起饭的地步,却依旧会带着贡品去寺庙里烧香拜佛,因为他们坚信心诚则灵,佛祖和菩萨会保佑他们的。
黄世仁更是如此,他深信“白毛仙姑”可以让他飞黄腾达,于是带着手下去寺庙里跪拜“白毛仙姑”。
很多年过去了,黄世仁早就遗忘了那个被他害的家破人亡,只能躲进深山的喜儿,但喜儿一眼就认出了他,对他凄厉地叫喊,愚蠢的黄世仁却认为是“白毛仙姑”不肯庇佑他,吓得他连滚带爬地跑出寺庙。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黄世仁屁滚尿流地跑回黄家,嘴里不停念叨着:“完了,完了,全完了!黄家要变天了!”
八路军改天换地,农奴翻身把歌唱黄世仁为什么仅仅因为“白毛仙姑”将他赶出寺庙,就认定黄家要变天了呢?
一是因为黄世仁封建的思想,他对“白毛仙姑”那毕恭毕敬的态度,不过是因为想让她保佑自己能得到更大的权利和更多的金钱,但物极必反的道理黄世仁比谁都清楚。
这么多年,他做了多少坏事,怎么能得不到惩罚!
二是因为时代真的变了,中国人民迎来了解救他们的英雄。底层百姓由于长期受地主的压迫,已经渐渐奴化,他们跪的久了,逐渐忘记了自己本应该是站着的。
当大春费尽千辛万苦将八路军带到他的村里时,百姓们看到八路军手里的枪,下意识的就要下跪。
但对方告诉他们:“你们不需要跪,没有人值得你们下跪,以后的你们再也不用这样卑躬屈膝地活着了!”
(最新版本的《白毛女》中的“喜儿”和“大春”)
地主黄世仁看到八路军,根本不敢说出一个“不”字,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家的牌匾被摘下,石碑被推翻,那些写着黄家土地的标牌被党和百姓们一起拿掉。
从此以后,土地不再属于地主,农民们不光有了自己的土地,而且再也不用每年上交那高额的租子,这片土地第一次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喜儿也终于被大春带下山,过起了正常的生活,黄世仁也因为他的罪大恶极下了地狱。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在黄世仁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
(黄世仁被处死现场,村民们围观一旁)
1945年,歌剧《白毛女》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举行了首场演出,但由于演员陈强饰演的黄世仁太过深入人心,以至于在演出结束后,一名士兵举起枪对着陈强老师就是一枪。
这名士兵嘴里不停说着:“打死你,打死你!”
好在枪打偏了,一旁的班长赶忙上前提醒:“人家那是演戏呢!”
这才让那名士兵回过神来,差点酿成大祸!
自此以后,才有了看歌剧不能带有武器的规定,正是因为陈强老师的演技太好,把黄世仁这个罪大恶极的地主形象演绎的绘声绘色,才能让看歌剧的观众们深恶痛绝!
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当时那个年代的地主们对农民的剥削与压迫,到底有多黑暗!
-END-
【文|江晨】
【编辑|长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