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乱时期,大家四处逃难,日子过得特别苦。就算是身体健壮的男人都觉得挣钱不容易,女人就更不用说了。不过,凡事总有特例。张越霞就是个典型,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她始终坚守信念,像寒冬里的梅花一样坚韧不拔。周总理一生公正严明,临终前却特意交代工作人员要关照张越霞,叮嘱组织上多关心她,必要时给予帮助。张越霞到底经历了什么,让周总理如此挂心?
1910年的中国,情况非常糟糕。国内,清朝已经摇摇欲坠,老百姓因为战争和繁重的税收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国外,列强们对中国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发动侵略。张越霞出生在浙江浦江县的一个普通农家。张越霞家境贫寒,加上又有了弟弟妹妹,父母压力很大,曾想把她送去当童养媳。幸好她哥哥拼命打工,攒钱供她上学。读书让她开了眼界,接触到了新潮思想。但她因为太热心参加爱国运动,最后被学校赶了出来。1926年,她开始在浦江县蚕桑讲习所教书。第二年,她加入了党组织,按照上级指示,热情地组织各种动员工作。1928年,她被调到上海执行任务,主要管理文件传递和内部联络等隐蔽活动。地下组织的行踪被敌人盯上,他们一直在秘密追查。到了1931年4月,国民党特务在武汉动手,抓到了重要人物顾顺章。这家伙没撑多久就投降了。幸运的是,钱壮飞这位深入敌营的同志及时获取了这一情报。他马上联系了李克农,紧接着周恩来迅速做出决策,确保了整个组织的安全撤离。
那时候通讯条件差,没有手机这种即时联络设备,消息传递慢,导致不少同志没能及时收到转移通知。结果很多人被抓,张越霞和她丈夫张纪恩也没能幸免。张越霞在审问中一口咬定自己毫不知情,连丈夫的日常活动也说不清楚。敌人查来查去,硬是没挖出半点把柄,只好放了她。可她的丈夫张纪恩就没那么走运了,敌人从他那儿翻出了私藏的文件和笔记。不过那些东西分量不够,再加上他死活不开口,最后敌人判了他五年牢。张越霞出狱后,被调到江苏省委组织部任职。两年后,孔原觉得上海局势“可能有所缓和”,便让她返回上海。没想到她一回去就被盯上了。她马上向孔原汇报,但孔原觉得她反应过度。结果证明,她的预感没错。几天后,她去地下交通员张世民家时,被特务抓住。她本想隐瞒身份,但认识她的盛宗亮和秦曼云已经叛变,当场指认了她。面对质询,张越霞最终坦白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但她始终守口如瓶,拒绝透露任何细节。由于她拒不配合,最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在牢里,她依然坚持传播新思想,激励大家继续战斗。她和丈夫张纪恩重逢了,但他并没有像她那样坚定地反抗,这让她感到不满和失望。这段关系最终因此彻底崩盘。
1937年,国共两党重新联手,一批在押的共产党人重获自由。张越霞和她的丈夫也在获释名单上,但两人的关系早已名存实亡,最终选择各奔东西。她被调到南方局任职,在那儿遇见了博古。那时博古在基层埋头苦干,两人渐渐熟络起来。经过组织同意,他们最终结为夫妻。博古的前妻留下了五个孩子,生活压力很大,但她毫无怨言。加上自己的孩子,她一个人挑起了抚养六个孩子的担子。1946年4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空难打破了平静,博古不幸遇难。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她不得不独自扛起生活的重担。期间,有战友建议她重新组建家庭,但她态度坚决,毫不犹豫地回绝了。
新中国成立后,她不仅要照顾自己的孩子,还得抚养三个侄子和一个外甥女。这样一来,她一个人就得负责10个孩子的日常生活。这样的担子,换作别人,恐怕连想都不敢想。一开始,她的收入能养活十个娃。作为九级干部,她月薪大概两百块,那会儿算挺高的了。然而局势急转直下,博古的过往被重新翻出,她因此受到牵连。薪资骤降至50元,还被下放到干校进行思想改造。
养育十个孩子实在太难了,她本来不想麻烦组织,但实在没办法,只好去找杨尚昆说明情况。杨尚昆知道这些孩子是烈士后代后,马上答应帮忙,决定每个月给每个孩子发20元,这样他们的生活总算有了保障。周总理听说这件事后,帮忙处理了一下,把她的职务又调回去了。周恩来一生严守规矩,连自家亲戚都没搞特殊。他侄子侄女本可以轻松进部队,却被他安排到基层干苦活。他这么做是怕开了口子,其他领导也跟着学。不过,他对张越霞的事一直耿耿于怀,觉得自己没尽到照顾烈士家属的责任。临终前,他还特意交代这件事,这份担当让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