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自领丹杨太守,且前后仅有一年,陈寿为什么把他列为诸侯

群众魏蜀吴史 2024-08-27 21:01:10

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太史慈与一骑卒出外哨探军情,在神亭突然遇到小 霸王孙策及其所带的十三骑。太史慈毫无惧色,冲上前去便与孙策决斗,孙策刺中太史慈坐骑,并夺走其颈后手戟,太史慈也抓掉孙策头盔,两人一时打得难分难解……

电视剧《三国演义》太史慈剧照

一、辽东避乱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人。

太史慈身长七尺七寸(一米七八到一米八五间),有一把好胡须,臂展长,善弓射,箭无虚发,是三国正史上有名的神射手。

他年少好学,后在郡中任奏曹史。奏曹广泛设置于三公府及各郡国,主奏议之事,就是专门负责上奏文书一类的官吏。

东莱属青州刺史部辖下,但当时的东莱郡府与青州刺史府有矛盾,遇见事各说各话,是非曲直往往是谁先上报谁有理。

有一次又遇到这种扯淡事。青州刺史府这次先下手为强,先派人把奏章快马送走。东莱郡守担心自己后人一步没了理,就在郡中找寻可以追上州府的人,太史兹就被选上了。

太史慈当时二十一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他领了郡守使命,快马加鞭,昼夜兼程,到达京城雒阳(今河南洛阳)负责接纳各地上奏的公车门时,看到刺史府奏吏正在请求通报。

太史慈就走上前去,截住州吏道:“先生也是来通报奏章的吗?”对方答道:“是啊。”太史慈又问:“奏章在哪里呢?”对方也是实诚,说:“正在车上。”太史慈再问:“奏章签署不会有什么错吧?可否拿来一看?”

州吏想着这在天子脚下,不会有什么错讹,更想不到太史慈是郡里来寻他晦气的,就把奏章取出来递给了太史慈。太史慈却预先在袖中藏了短刀,他接过奏章,手一甩,刀刃亮出,“咔咔”两下就把刺史府奏章给削了个稀巴烂。

汉代奏章多为简牍

州吏一愣神间,奏章已然被毁。他就抓住太史慈衣领,大叫道:“来人呐,有人毁坏青州奏章了……”

太史慈却不慌不忙,将州吏拉到车子中间,对他说:“如果先生没有把奏章给我,我也毁不了。现在我们是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祸福与共了,我们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一同逃走吧,免受刑罚啊。”

州吏拾石头打天,欲哭无泪:“你小子为了郡里,坏了我们的奏章,你的目的已经达到,你还装啥好人,说跟我一块逃走?”

太史慈却道:“我受郡里所派,只是来看你们的奏章是否上达。但我当时一心想阻止先生上奏,头脑一热,毁了你们的奏章。如今想着,我擅毁官府奏章,回去不免也要被追责,所以才要和你一块逃走。”

州吏想想太史慈说得也有理,当天就和他一块逃出雒阳。但到了城外,太史慈说声“先生先走,我还有事要回去处理”,然后又潜回城中,将东莱郡府奏章上报,终完成使命。青州刺史府听说此事,又派人到雒阳送奏章,但终因郡府奏章先到而刺史府吃了大亏。

这事以我们今天的眼光看,肯定不可取。但在古人看来,太史慈这叫食君之禄、终君之事,有智有信、有始有终,是标准的信义之士。

太史慈也由此知名当世,但却也被青州刺史府深深忌恨。久在人家治下,太史慈害怕刺史府放黑 枪,于是渡海到辽东(治襄平,即今辽宁辽阳)避乱。

太史慈从水路避乱辽东路线

二、北海解围

说起来辽东公孙氏在汉末时也算一个异数。公孙氏苐一代公孙度,趁当时中原纷乱之机,在任辽东太守时,东伐高句骊,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一时成了东北小霸(参见)。中原士人避乱时局,多有到辽东的,这其中除太史慈外,还有王烈、邴原、管宁、国渊等人(参见)。

当时与东莱相邻的北海(治剧县,即今山东昌乐)国相,正是孔子二十世孙孔融。孔融“博闻强记,奇逸卓荦(陈登语)”,他听闻太史慈的事迹后,对其啧啧称奇,因此多次派人到留在黄县的太史慈母亲处问候,并多有礼物馈赠。

献帝初平四年(193年),青州黄巾势力庞大,孔融被 迫出屯都昌(今山东昌邑),不想还是被黄巾余脉管亥部所围(参见)。

这时太史慈从辽东返回,他老娘对他说:“你与孔北海从未见过面,但你远去辽东后,北海对我多有体恤,甚至胜过故交老友。今北海为贼所围,你正应出身相助。”

太史慈在家停留三日后,即单人独步行到都昌。当时贼围尚未严密,太史慈就在夜间趁空偷偷进入城内,拜见了孔融。他向孔融说明城外情况,并请求孔融派兵随他出城厮杀。孔融却一副名士派头,只说我们坐以待外援可也。可惜的是,外面援军一直未至,而管亥却围城日紧。

孔融这时忽然想起大善人平原(治平原,即今山东平原)国相刘备,想向刘备求援,可惜这时城外已被围得铁桶相似,城内人已无法冲出。

太史慈这时自告奋勇要冲出求救,孔融看了他一眼,说:“如今贼兵包围严密,众人都说难以突围。将军虽有雄心,恐怕是太难了啊。”太史慈慨然答道:“从前府君善待家母,家母感念府君恩遇,故此派慈来解府君之急。家母之意,以慈有些许可取之处,必能有益府君。如今众人都说不可突围,如果慈也这样说,岂不有违府君爱顾之情、家母特遣之义?如今情势已急,还望府君不要犹疑。”

孔融乃孔圣后裔

孔融深为感动,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太史慈于是饱餐战饭,准备行装。天亮以后,他提弓携箭,跨上战马,令两名骑兵,一人手中持一个箭靶,三人如飞一般冲出城去。城外包围的贼兵见仅有三人冲出,一时惊骇莫名。一阵慌乱后,步骑错杂着也冲了过来。

太史慈策马冲到城下壕沟内,将随骑箭靶树好,然后跃出壕沟,弯弓射靶,两靶应声而中。射完箭,太史慈一言不发,即引马回城。

苐二天,太史慈又如此出城。城外贼兵有的站起戒备,有的却高卧不起。太史慈也不理会,又是安靶、射箭、回城。

苐三天,太史慈又出城,城外贼兵一看:就这?于是都懒得站起,只是高卧全当看耍猴。太史慈看贼兵懈怠,突然猛抽马鞭,径直向贼兵包围圈而去!待到贼兵察觉有异,太史慈已穿过贼众,到了包围圈外。他看还有贼人来追,就拈弓搭箭,向冲在前头的几个贼人射去。贼人应弦而倒,其他人一时不敢追击!

太史慈到达平原后,对刘备说:“慈本东莱无名小民,与孔北海既非骨肉至亲,也非同郡故旧,只因我们慕名志同,故有分灾共难之义。今管亥作乱,北海被围,孤立无援,危在旦夕。因府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于危难,所以北海延颈以望,更使慈冒死突围,万望府君能保全北海。”

刘备听了,也慨然动容:“孔北海还知道世间有我刘备这号人啊!”于是引兵三千,随太史慈前往相救。管亥听闻救兵来到,即解围散走(参见)。

孔融解围后,更加认为太史慈乃奇才而加以敬重,他对太史慈说:“你可真是我的少年知交啊。”——孔融比太史慈年长十三岁,故此他才这样说。

刘备北海救孔融

此事过后,太史慈回报母亲,他母亲欣慰地说:“你终于可以报答孔北海,我很高兴啊。”

在此事上,太史慈可称得上至孝、至义。

三、神亭酣战

当时的扬州刺史刘繇,是东莱牟平(今山东烟台)人,算起来和太史慈是同郡老乡,二人原来可能是旧识。太史慈从辽东回来后,于兴平二年(195年)渡江南下到扬州治所曲阿(今江苏丹阳),前去拜会刘繇。

说起来扬州治所本来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但这时寿春被袁术所占,刘繇不得已将治所临时设在曲阿,并隔长江与袁术形成对峙(参见)。

两人见面后,太史慈还没离去,孙策已奉袁术之命来攻。孙策所向无 敌,击破刘繇部下樊能、于麋、张英,以及南下依附刘繇的彭城(治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相薛礼、下邳(治下邳,即今江苏邳县)相笮融等。这时有人劝刘繇用太史慈为大将,刘繇却说了一段奇怪的话:“我若用子义,许子将岂不是要笑话我?”

许子将正是大名鼎鼎的汝南(治平舆,即今河南汝南)品评大牛许劭。许劭在汉末开设的大型人物品鉴论 坛“月旦评”,比时下的“非你莫属”之类节目不知要高多少个档次,他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更是脍炙人口(参见)。当时,许劭正在刘繇处。

那么刘繇为什么说他用了太史慈,许劭就会笑他呢?我想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太史慈此前没有领兵打仗的先例,他北海救孔融,更像是一名义士,或者通俗点说更像一名侠客。二是太史慈非士族出身,而刘繇出身宗室,兼具名士派头,他根本没把太史慈当一回事,这就和演义里的袁绍看不上“马弓手”关羽是一样的。这其中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太史慈在刘繇处并不受重用

总之,刘繇只令太史慈做了个侦察敌情的斥候。但就是这个小小的斥候,太史慈照样把他演成了主角。

当时,太史慈与一骑卒出外哨探,在神亭(在今江苏常州)突然遇到孙策及其所带的十三从骑。孙策这十三从骑,包括韩当、黄盖、宋谦等勇将,但太史慈毫无惧色,冲上前去便与孙策决斗。决战中,孙策刺中太史慈坐骑,并夺走其颈后手戟,太史慈则抓掉孙策头盔。这时两家步骑到来,他二人这才罢战撤退。

但刘繇还是敌不住孙策的进攻,于是退至豫章(治南昌,即今江西南昌)。到豫章后,太史慈脱离刘繇,遁于芜湖,走入山中,而自称丹杨(治宛陵,即今安徽宣城)太守。

这时,孙策已平定宣城以东地区,只有泾县(今安徽泾县)以西六县尚未归服。太史慈就进入泾县城,屯兵立府,并广招山越为己所用。

孙策亲攻泾县,终将太史慈擒获(参见)。孙策见到太史慈,亲解其缚,握着他的手说:“将军还记得神亭时的酣斗吗?如果那时将军擒获我会如何做呢?”太史慈不卑不亢道:“那谁能说得来呢?”孙策听了哈哈大笑:“今后之路,我将与将军共同走下去啊。”当即拜太史慈为门下督,还吴后又授太史慈兵权,并拜为折冲中郎将。

后来,刘繇在豫章去世,其手下万余人无所归属,孙策令太史慈前往招抚,孙策手下众文武都说:“太史慈这一去,怕是回不来了。”孙策却说:“子义舍我,还能归服谁呢?”他亲送太史慈至昌门(今江苏苏州西城门),握着他的手说:“将军此去,几日能还?”太史慈道:“前后不过六十日。”到了日期,太史慈果然返还。

晋人胡冲所作《吴历》则说,太史慈在神亭战败后即被孙策所擒。孙策解其缚,并询问进取之道。太史慈说:“扬州新破,士卒离心,若其一旦分散,就很能再聚拢。我想去招合他们,不知将军同意否?”孙策毫不犹豫答道:“这正是我想让将军去做的,明日午时,还请将军按时返还。”说罢就把太史慈放走。他的属下一片狐疑,孙策却说:“太史子义,青州名士,以信义为先,他决不会骗我。”苐二天,孙策预设酒宴,并插一根长竿在营中计时。待到日中时分,太史慈果然带兵返回。孙策大喜,从此与太史慈常参论军事。不过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认为此说不可信,这就看你咋理解了。

孙策阔达听受,善于用人

总之,通过对太史慈的态度,可知刘繇失败、孙策成功绝非偶然——眼界、气度,二人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四、建昌拒敌

当时荆州牧刘表的侄子刘磐,为人骁勇,他与南阳(治宛县,即今河南南阳)人黄忠一起镇守长沙郡攸县(今湖南攸县),曾数次寇掠相邻的豫章郡艾县(今江西修水)、西安(今江西武宁)诸县(参见)。

孙策就分海昬(又作海昏,今江西永修)、建昌(今江西奉新)附近六县,设建昌都尉,治所设在海昬,以太史慈为都尉,督率诸将共拒刘磐。太史慈到任后,刘磐再不敢前来侵扰。

太史慈在海昬驻守时,还协同孙策进讨麻、保二屯(今安徽铜陵、繁昌一带)山贼。此战,太史慈小秀一把射技,从而在三国正史上留下神箭美名。

当时有一贼人站在屯里城楼上,一手扶着横梁,指着楼下孙军骂骂咧咧。太史慈箭扣弦,弓拉满,“嗖”的一声,将那人手牢牢钉在横梁上,屯内屯外万余兵众一时一片叫好。

关于麻、保二屯,此后孙权、周瑜又两次进伐才予平定,这是后话先不提。

曹操听说太史慈的太名,还玩了把哑谜:他给太史慈去了一封信,用小匣子封着。太史慈收到后,打开一看,里边只有一味中 药“当归”,别无他物,意思就是让太史慈回到北方去。不过太史慈与孙策既为契阔之交,他又怎么会背弃孙策呢?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吴郡(治吴县,即今江苏苏州)原太守许贡门客刺杀后,其弟孙权继掌江东。孙权以太史慈能克制刘磐,再将南方之事托付。

豫章郡西与长沙郡相接

可惜的是,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即去世,年仅四十一岁。在临亡前,太史慈叹息道:“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当带七尺之剑,升于天子之堂。今志愿未遂,奈何死乎?”孙权听闻,十分惋惜。

太史慈的儿子太史享(演义作太史亨),历任尚书、吴郡太守,官至越骑校尉。

在吴营中,太史慈是个很特别的存在。‌与程普、‌黄盖、‌韩当、‌蒋钦等江表十二虎臣不同,在《三国志》中,他与刘繇、士燮同传。也就是说,陈寿是把他当作一方诸侯来对待的。

但严格来说,太史慈的这个“诸侯”是不合规的。一是因为他的丹杨太守未经过朝廷诏命,甚至没有其他诸侯的上表,只是他自领的。二是他这个丹杨太守,从兴平元年(195年)自领,到建安元年(196年)被孙策擒获,前后仅有一年时间,也太短了。

而陈寿之所以将太史慈列为诸侯,就我个人的理解,大概是因为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陈寿语)”。与太史慈享有同等待遇的,还有《三国志·魏书》中的臧洪。臧洪不过是广陵(治广陵,即今江苏扬州)太守张超帐下一功曹,但因他主持了天下讨董的酸枣会盟,后短暂做过东郡(治濮阳,即今河南濮阳)太守,又义救张超,兵败被杀,所以得以与吕布、张邈并为一传,并被陈寿评价“臧洪有雄气壮节……以兵弱敌强,烈志不立”(参见)。

太史慈后期的经历,又和马超有点像。马超领凉州牧,太史慈坐镇海昬,你说他不重要吧,非常重要。但武将只作为一种震慑,而不能沙场立功,终是一种遗憾吧。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

7 阅读:2356
评论列表
  • 2024-12-28 08:25

    招降了一万人,属于太史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