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三国志》中与诸葛亮唯二单独列传的臣子,陆逊有何耀眼光芒

群众魏蜀吴史 2025-02-19 22:38:37

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在《三国志》中,共有八人单独列传,他们分别是:曹操、曹丕、曹叡、刘备、刘禅、诸葛亮、孙权、陆逊。其中曹刘孙六人分别是三国君主,诸葛亮虽无国主之名,实行国主之实,他们单独列传都合乎情理,陆逊又有何耀眼事迹,能名列其中呢?

电视剧《三国演义》陆逊剧照

一、吴郡大族

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陆逊出身顾陆朱张吴郡四姓之陆氏。其祖父陆纡,守城门校尉。其父陆骏,官至九江(治阴陵,即今安徽定远)都尉。陆纡之弟陆康,历任四郡太守,其子陆绩后仕孙权为郁林(治布山,即今广西桂平)太守。也就是说,陆逊是陆绩的堂侄,不过陆逊还要比陆绩大几岁(参见)。

陆逊幼年丧父,跟随堂祖庐江(治舒县,即今安徽庐江)太守陆康生活。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占据寿春(今安徽寿县)的袁术,派依附他的孙策进攻庐江,陆康将陆绩、陆逊及相关亲属送回吴县,自己率众守城。

双方激战两年,最终舒县在兴平二年(195年)城破,陆康在城陷后月余病亡,陆氏宗族百余人死亡近半。这时陆绩只有九岁,便由陆逊帮他打理家族事务。

同年,孙策跃马江东,攻下丹杨(治宛陵,即今安徽宣州)、会稽(治山阴,即今浙江绍兴)、吴郡(治吴县),陆绩不得不投在孙策门下(参见)。

陆绩是陆逊堂叔而小陆逊数岁

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其弟孙权继掌江东。此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正在官渡与袁绍鏖兵,于是他表奏孙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参见)。此时,二十一岁的陆逊被召入其幕府,历任东西曹令史,再出任海昌(今浙江海宁)屯田都尉,并兼领县事。

当时海昌连年大旱,百姓遭灾。陆逊即开仓济困,劝督农桑,百姓因此深受其益。

这时吴郡、会稽、丹杨有许多隐匿在山中人口,陆逊上书孙权,请求招募这些人员。会稽山越大帅潘临,一直为祸当地,官府难以征剿。陆逊便招兵进讨,深入山险,将其平定。这时,他的部曲已发展到二千多人。

后鄱阳(从豫章析置,治鄱阳,即今江西鄱阳)贼帅尤突又聚众作乱,陆逊再率军配合奋武将军贺齐将其讨平,他因功被拜为定威校尉,驻军利浦(在今安徽和县)。

孙权将兄长孙策的女儿嫁给陆逊,并多次向他咨询对时局的看法。陆逊说,当今天下,英雄齐出,割据争雄,要想胜敌平乱,必须扩大兵力。而山越怀怨,依山据险,若未将其平定,则难以图远。因此可取山越,以其精锐而充兵源。

山越遍布江东诸郡县山区

陆逊这一招转害为利的计策,立刻被孙权采纳,他也因此被任为帐下右部督。

恰此时,丹杨贼帅费栈遥受曹操印绶,煽动山越,充为内应,孙权即派陆逊前往征讨。当时费栈党羽众多而陆逊兵少,他就遍插旌旗、分设鼓角,故布疑兵,然后夜里在山谷间鼓噪而进,费栈不知虚实,一时被击破。

然后陆逊整备会稽、鄱阳、丹阳三郡山越,强者征兵入伍,弱者编入户籍,一下就得到精兵数万,且旧恶尽除,社会安定。回师后,陆逊驻于芜湖(今安徽芜湖)。

但陆逊的这个方法也有人有不同意见。会稽太守淳于式就上表孙权,说陆逊这是违法征用民众,百姓因此深受其害。后来陆逊回到建业(今江苏南京),与孙权言谈期间,却称誉淳于式是好官。孙权就说:“淳于式上告你,你却称举荐他,这是为什么?”陆逊答道:“淳于式之言,意在休养百姓,所以他才控告我。我以此而诋毁他,此风断不可长。”孙权听了后道:“这真是老成谋国之言,一般人做不到啊。”从此对陆逊更为敬重。

接下来,就到了陆逊的闪电三连鞭时刻。

孙权征陆逊入幕府而用之

二、谋取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部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驻军陆口(今在湖北嘉鱼)的虎威将军吕蒙与孙权定计谋取荆州。吕蒙先假装有病,回建业休养。

他途经芜湖时,陆逊前去拜访,其间他对吕蒙说:“关羽驻军,接我边境,将军怎么远离防区东下,难道没有后顾之忧吗?”吕蒙为防止计划泄露,故意说:“诚如你所说,但我实在是病重难支。”

陆逊又说:“关羽骄矜骁勇,凌驾于人。如今他刚建大功,意骄志逸,务求北进,未防于我。他若听闻将军重病,必然更不防备。若我出其不意进击,必可一战成擒。将军见了至尊(指孙权),一定要好好谋划。”吕蒙再次打哈哈道:“关羽素来勇猛,本来就难对抗,他又占了荆州,广施恩信,更兼新得大功,胆气益盛,实在不宜图谋。”

吕蒙回到建业,孙权问谁可代他坐镇陆口,吕蒙说:“陆伯言思虑深远,可担此任。观其谋略,终将有为。而且他名声未远,不为关羽所忌,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了。若至尊用他,应告诉他要外隐光芒,暗察形势,然后定可成功。”

孙权于是召见陆逊,拜他为偏将军、右部督,以其代替吕蒙驻兵西境(参见)。这一年,陆逊三十六岁。

吕蒙装病,陆逊代其守陆口

陆逊到达陆口,去信关羽,极尽谦卑之能事,并对关羽一顿吹嘘。关羽看后,果然放下戒心,把留守后方、用于提防江东的军队全部调至前线。

陆逊把情况及时报告孙权,孙权即潜兵西上,以陆逊、吕蒙为先锋,进攻公安(今湖北公安)、南郡(治江陵,即今湖北江陵)。

陆逊率军长驱径进,被孙权任为宜都(从南郡析置,治夷道,即今湖北宜都)太守,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刘备所署宜都太守樊友弃城而走,各城邑长吏及蛮夷君长一时望风而降。陆逊又请孙权分别发给这些降将金银铜印,以便安定民心。

接着,陆逊又派将军李异、谢旌等带三千人,攻打刘备将领詹晏、陈凤,终破詹晏,俘获陈凤。他又率军大破房陵(从汉中郡析置,治房陵,即今湖北房县)太守邓辅、南乡(从南阳郡析置,治南乡,即今河南淅川)太守郭睦。秭归(今湖北秭归)大姓文布、邓凯等招合蛮兵数千,连结刘备,陆逊又派谢旌讨破文、邓二人。二人逃走,被关羽任为将领。陆逊令你前往招诱,文布遂率众降。

关羽得到消息,急忙撤军。但这时,与关羽不睦的公安守将士仁、南郡太守麋芳开城投降。关羽走投无路,只得退守麦城(在今湖北当阳)。当年十二月,关羽领少数骑兵从麦城突围,被偏将军潘璋帐下司马马忠擒斩(参见)。

此战,陆逊前后斩杀、俘获、招降数万人。战后,孙权拜陆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孙权嘉奖陆逊功德,欲彰显其殊荣,虽其为上将军、列侯,仍让扬州牧吕范辟他为别驾,并举为茂才。

在江东君臣的联合背刺下,关羽身亡州失

当时荆州士人刚刚归附,仕途还未明朗,陆逊又上书孙权对荆州之士多加招纳。孙权看后,敬而用之。

这样,荆州便归入了孙权的麾下。但刘备、关羽“恩若兄弟”,荆州又被盟友袭得,他能善罢甘休吗?

三、夷陵破蜀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同年,其子曹丕篡汉称魏帝,改元黄初。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

孙权为防止刘备报复,向魏称藩,被封为大魏吴王。同时,孙权还移治武昌(今湖北鄂州),积极备战。

黄初二年(221年),刘备发兵东征。孙权派使请和,刘备不许。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昭武将军朱然、振威将军潘璋、偏将军韩当、建武将军徐盛、安东中郎将孙桓及将军宋谦、鲜于丹等五万人马,前往抵御。

吴王黄武元年(222年),刘备再派吴班、陈式屯军夷陵(今湖北宜昌),封锁长江两岸。蜀军从巫峡、建平(在今湖北宜昌)至夷陵扎下几十个大营,并联合五溪蛮,以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辅匡、赵融、廖淳、傅肜等各为别督,先派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扎营,想以此向江东挑战。

刘备东征,败于夷陵

江东诸将都想进击吴班,但陆逊不许,甚至在孙桓被蜀军围于夷道(今湖北宜都)时他都不分兵去救。诸将不解,都以为陆逊害怕蜀军,因此都愤愤不平。

为安定孙权,陆逊又上书,说他已知刘备无用兵之能,且请高枕,无以为念。诸将又说,进击刘备当在他进军之时,如今他深入我境五六百里,双方相持七八个月,他已将许多要害控制,我们还怎么出击?

陆逊又对众将说,刘备猾虏,其军刚结,思虑周密,不可轻犯。如今他屯扎日久,渐生懈怠,正是我用兵之时。于是他先出兵攻蜀军一营,结果不利。众将又怨他这时用兵是空耗士卒,陆逊却点头道:“我已知破敌之计了。”

他随即命令全军将士每人手持一把茅草,以火攻破蜀营。顷刻间蜀营大火燃起,陆逊即率众同时进击,破蜀四十多处营寨,斩杀蜀将冯习、张南及蛮王沙摩柯,蜀将杜路、刘宁投降。

刘备退至马鞍山(在今湖北宜昌西北),列阵防守。陆逊再督军围攻,蜀军土崩瓦解,死者数以万计。刘备又乘夜突逃,沿路驿站烧铠断后,他才得以逃到白帝城(今重庆奉节)。

此战,蜀军舟船器械、水步军资基本损失殆尽,兵卒尸体,塞江而下,情状惨不忍睹。

夷陵之战示意图

众将这才知道陆逊计谋深长,孙桓开始也怨陆逊不前往救,这时也才知道陆逊调度有方。

夷陵之战,陆逊所面对的形势,不仅有蜀军大兵压境造成的恐慌,还有手下一帮谁都不服的旧将勋贵。当初他们各个骄纵不听令,陆逊手握剑柄,把脸一黑:“刘备天下闻名,曹操所惮。今其在境,实乃强敌。诸位并受国恩,当相辑睦,并除敌虏。我虽一介书生,但受命主上,诸位当知军令有常,不可轻犯。”他以非凡魄力压下众将,待到胜利,众人这才心服。

孙权后来听闻此事,问陆逊:“当时你为什么上报说众将不服约束呢?”陆逊回道:“我受国恩,任过于才。此诸将者,或为腹心,或为爪牙,或为功臣,都是国家可依靠以成大业之人。臣虽驽懦,但心慕蔺相如、寇恂之类谦虚居下之士,以此成就国家大事。”孙权听后,大笑称善,加拜陆逊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其江陵侯。

刘备在白帝城,徐盛、潘璋、宋谦等竞相上表,称若进攻必可擒获之,请求西进。孙权以此咨询陆逊,陆逊、朱然和建忠中郎将骆统认为,曹丕正大规模集结军队,包藏祸心,因此应迅速撤军(参见)。孙权于是下令停止追击,不久魏果然三路南犯。

夷陵之战当年,曹丕兵分三路南犯

刘备听闻魏进攻江东,给陆逊去信,说贼兵已至江陵,我也准备再次东征,请问阁下该如何应对?陆逊回信道,我恐陛下旧伤未愈,难以兴兵。陛下正宜与我主通好,若非要再来,恐怕这次难以逃命了吧?

恰此时孙权也遣使请和,刘备一世枭雄,于是答应,双方遂再次通使。

黄武二年(223年),刘备去世,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执掌国政,他力主与江东盟好。当时有关东西联盟事宜,孙权都令陆逊与诸葛亮联系。为方便陆逊行令,孙权还刻了一枚印信放在陆逊处。孙权与刘禅、诸葛亮去信,常让陆逊先过目,措辞轻重、不妥之处都由陆逊改定后,直接盖印送走。

可以说,在孙权眼中,陆逊就是他的诸葛亮。

四、石亭御魏

黄武七年(228年),孙权让鄱阳太守周鲂诈降魏大司马、扬州牧曹休。曹休中计,率步骑十万到皖县(今安徽潜山)接应周鲂。

孙权进驻皖口(今安徽怀皖水入长江处),赐陆逊以黄钺,拜其为大都督,摄行王事。孙权亲自执鞭为其开道,又以奋武将军朱桓、绥南将军全琮为左、右督,各统兵三万,共迎击曹休。

陆逊石亭之战大破曹休

曹休发觉上当,但他耻于被欺,又自恃兵马强盛,遂前与陆逊接战。双方战于石亭(在今安徽桐城)。陆逊自率中军,朱桓、全琮为左右翼,三路俱进,冲散曹休伏兵,曹休抛下兵器、辎重退军。陆逊乘势追击,斩敌万余,魏军辎重基本全被缴。所幸魏将贾逵军先占据夹石(在今安徽桐城北),才使曹休免于全军覆没。是为石亭之战(参见)。

石亭之战后,曹魏连续南犯暂时收手。蜀相诸葛亮听闻魏军东下,遂发动第二次北伐,可惜在陈仓(今陕西宝鸡)被魏将郝昭阻碍,无功而返。

江东诸军振旅过武昌,孙权命左右用御伞遮护陆逊,出入宫殿大门,凡是赐予陆逊的物品,都是上等珍品,没有谁能比。随后陆逊被派回西陵(今湖北宜昌)。

曹休败还后,羞惭疽发背而亡。而经石亭之战,孙权信心倍增,次年即在武昌称帝。陆逊被拜为上大将军、右都护,位在三公之上。

吴大帝黄龙元年(229年),孙权迁都回建业(今江苏南京),留太子、皇子及尚书九卿在武昌,征召陆逊至武昌辅佐太子孙登、教导诸宗室亲贵,并掌管荆州及豫章等三郡事务,董督军国大事。

当时孙权次子、建昌侯孙虑好斗鸭,专门在堂前建了一个斗鸭栏,陆逊正色训教,孙虑即时拆除。孙权三弟孙翊之子孙松,最得孙权喜爱。但他军纪不整,陆逊当他的面罚其手下髡刑,又指斥其过失。孙松不服气。陆逊待到他脸色稍好,对他说,你不因我之粗鄙,多所下问,我也尽忠进言,今天你怎么变了脸色?孙松一笑说,在下只是因为对自己行事感到遗憾罢了,于是欢好如初(参见)。

江东孙氏世系图

南阳(治宛县,即今河南南阳)人谢景,为太子孙登宾客,他称善当世名士刘廙先刑后礼之论(参见),陆逊即以古圣先贤礼长于刑之语对其一顿训斥,并指出侍奉太子,应遵奉仁义以显善言,不可走了歪道。

陆逊虽任职在外,却心中牵挂朝廷。他曾上疏孙权,说天下尚未平定,刑法宜宽松,用人宜重才。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欲派军取夷州(今台湾岛),朱崖(今海南岛),他征询陆逊意见,陆逊上疏说此举无益,但孙权不听,仍派卫温、诸葛直远赴夷州,结果兵士在途中大量病亡,最后只带回数千夷州人,孙权为此大为后悔。

大帝嘉禾二年(233年),辽东(治襄平,即今辽宁辽阳)公孙渊向吴称藩,孙权不顾众臣反对,派使携金银珠宝到辽东封公孙渊为燕王。结果公孙渊留下珠宝,诱杀吴使,孙权大怒,欲带兵亲征。陆逊又上疏谏止,孙权这才作罢。

五、出将入相

嘉禾三年(234年),蜀相诸葛亮进行第五次北伐。他约吴同时举兵,孙权遂亲率大军十万发动第五次合肥之战。他同时以陆逊和大将军诸葛瑾率军万余攻襄阳(今湖北襄阳),镇北将军孙韶、奋威将军张承攻淮阴(今江苏淮安)。

但孙权大军被合肥(今安徽合肥)守将满宠以数十人焚毁攻城器械,加上他听闻曹叡亲征,于是退兵。当时陆逊派亲信韩扁给孙权送书,韩扁返回时被魏兵截获。诸葛瑾听闻,心下惊惧,要陆逊赶快撤军。孙逊接信,却种菜、下棋、玩游戏一样不落。诸葛瑾亲往拜会陆逊,陆逊说,陛下已退,魏兵必全力对我,因此更要先示镇定,再施巧技退走。于是二人定计,由诸葛瑾坐镇舟船,陆逊则继续佯攻襄阳。魏人素来忌惮陆逊,见他来攻,立即退回城中。

第五次合之战,孙权十万大军被满宠数十人所破

诸葛瑾带船江岸,陆逊从容整顿队伍,虚张声势,缓步上船,魏军也不敢追。吴军行至白围(今湖北襄阳东),陆逊扬言打猎,暗派将军周峻、张梁等进击江夏新市(今湖北武汉)、安陆(今湖北云梦)、石阳(今湖北武汉)等地。石阳当时正值市集,周峻等杀到,人们都丢下东西逃往城中。城门被堵,无法关闭,魏军就自杀其民,才得以关上。吴军趁势斩首千余人,安全返回(参见)。

对于俘虏,陆逊一概善待,邻近的江夏(治石阳)功曹赵濯、弋阳(今河南潢川)守将裴生及蛮王梅颐等因此来投,陆逊又给予照顾。

魏江夏太守逯式,颇为边患。陆逊听闻他与魏将文聘之子文休不和,就假意写信说同意他归降,然后把信丢在两国边界。逯式之兵得到这信,送给他看,他心中不安,自送妻儿到魏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作质,但其部下逐渐不亲附,他因此被免官。此患遂除。

嘉禾六年(237年),中郎将周祗要赴鄱阳募兵,孙权下书咨问陆逊。陆逊认为,鄱阳百姓常骚动不安,以不募为好。周祗不听,强行募兵,果然激起民变,郡民吴遽等杀周祗,攻占几县,豫章(治南昌,即今江西南昌)、庐陵(从庐江郡析置,治西昌,即今江西泰和)强人共同起事,响应吴遽。陆逊前往讨破,吴遽等降,三郡即平,陆逊又从中得精兵八千。

当时中书典校郎吕壹,窃居要职,滥用权柄,陆逊和太常潘濬共忧之。后吕壹事发,被孙权诛杀,他因此称赞陆逊、潘濬忠心为国。

建武将军谢渊、黄门侍郎谢厷当时上书,想要改变一些政治措施,孙权将此事交由陆逊审定。陆逊说,国以民为本,民不得利,则难效力。因此要广施圣恩,安济百姓,则百姓自可富裕,其他之事,不在考虑之列。

赤乌七年(244年),丞相顾雍去世,陆逊继其后为孙吴第三任丞相,其荆州牧、右都护、领武昌事一切如故。

陆逊继顾雍后为相

陆逊为相,思虑周备。选曹尚书暨艳大造营建宫室舆论,陆逊规劝他,说此易招祸,暨艳不听,后果遭祸端(参见)。他又对威北将军诸葛恪说,君气势凌上,威压下属,这非安德之基,诸葛恪后果因专权被诛。广陵(治广陵,即今江苏扬州)人杨竺,少有声名,陆逊却认为他终将败亡,就劝他的哥哥杨穆与其别立门户,后杨竺因卷入二宫之争被孙权处死,丢尸江中……

而陆逊,实际也是亡于二宫之争。

赤乌四年(241年),太子孙登病逝。由于孙权次子孙虑在嘉禾元年(232年)已去世,因此在赤乌五年(242年),三子孙和被立为太子。但几乎同时,孙权又封四子孙霸为鲁王,且对孙霸宠爱优厚,和太子没有分别,这就造成了太子和鲁王间的二宫之争。

当时朝臣多派子弟侍奉二宫。卫将军全琮将这一情况报知陆逊,陆逊认为,这些子弟,如果有才干,不愁派不上用场,所以不宜私出邀利;如果无才,那得了职位也是自取其祸。当时全琮次子全寄依附鲁王,陆逊劝全琮学金日磾杀子防祸,全琮看后反而与陆逊构怨。

后孙吴朝臣一分为二,各拥一方,其中陆逊和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朱绩、尚书丁固等宗事孙和,全琮则和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党附孙霸。

后孙权、孙和父子关系恶化,孙权产生废太子意图。陆逊上疏陈述,说太子乃国之储君,应有磐石之固;鲁王乃藩臣,应与太子荣秩有别。他再三上疏,并求见君面圣,与孙权亲论嫡庶之分。

吴二宫之争,朝臣分野

但这时的孙权已年老昏聩,他非但不听,反而将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以亲附太子无辜流放。太子太傅吾粲因多次与陆逊书信往来,而获罪被关押致死(参见)。孙权又多次派中使责备陆逊,陆逊不胜愤懑,怀恨而亡,时年六十三岁。

陆逊向来节俭,亡后竟家无余财。

赤乌十三年(250年),孙权终废孙和,同时赐死孙霸,并将其党羽全寄、吴安、孙奇等诛杀,孙权幼子孙亮则被立为太子,二宫之争至此结束。

我觉得,陆逊之所以能在《三国志》中与诸葛亮并列臣子单独列传,除了他丞相、荆州牧、董督军国的职务,和诸葛亮丞相、益州牧、总理军国相似外,还与他江东大族盘根错节的关系有关。他在孙吴的地位,无人可与之并列。

陆逊长子陆延早夭,次子陆抗袭爵,他也是孙吴后期柱石。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