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汉献帝建安八年(203年),刘权讨江夏黄祖回军途中,经过豫章。当时天象有异变,孙权就向长于星占的平南将军孙辅的军师刘惇询问吉凶,刘惇回道:“此丹杨郡将有灾祸发生之兆也。”孙权又问:“情况如何?”刘惇道:“此宾客犯主之象,某年月日就会有消息。”那么刘惇预测的“宾客犯主”会是什么呢?

刘惇精通诸术
一、吴中八绝刘惇,字子仁,平原(治平原,即今山东平原)人。
汉末时分,中原缭乱,刘惇避难他乡,最终来到了庐陵(从豫章郡析置,治西昌,即今江西泰和),在庐陵太守孙辅手下谋事。
孙辅是孙坚长兄孙羌之子,孙策、孙权的堂兄。孙策底定江东后,以孙辅为庐陵太守。后来,孙辅又升为平南将军,假节,领交州刺史(参见)。
刘惇此人,通晓天文,擅于易占,诸般术数皆通,尤长于太乙星占,因此逐渐在南方显名。晋人张勃所著《吴录》,还将刘惇与擅相面的郑妪、擅风角的吴范、擅卜算的赵达、擅弈棋的严武、擅占梦的宋寿、擅书法的皇象、擅绘画的曹不兴合称八绝。因他们主要活动轨迹都在吴地,故后世又称之为吴中八绝。
我们以今天的眼光看,严武、皇象、曹不兴三人还算学业有专长,其他都可打入神棍的行列。但在古时,尤其是谶纬之学盛行的两汉,这些却都是实打实的学问。以惜字如金著称的《三国志》,能为吴范、刘惇、赵达作传,就更能说明问题。
且说刘惇在孙辅处,每有水灾、旱灾、匪寇作乱,他都能先期指出发生的时间、地点,而且一说就中。这在以农立国、治平天下的古时,就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功劳。孙辅对刘惇这份占无不中的才能感到十分惊异,因此在成为平南将军后,就以其为军师。而军中将士,都对他礼敬有加,上下都称他为神明。

庐陵、豫章、丹杨位置图
孙辅后来的结局却不太好。孙策亡后,孙辅觉得孙权难以保全江东,于是暗中向曹操递送秋天的菠菜,结果被孙权幽禁致死。这是后话。
二、预言内乱建安八年(203年),孙权讨江夏(治西陵,即今湖北武汉)黄祖,回军途中,经过豫章(治南昌,即今江西南昌)。
当时天象忽有异变,孙权将刘惇召来,询问吉凶。刘惇到了,回答道:“此丹杨(又名丹阳,治宛陵,即今安徽宣城)将有灾祸发生之兆也。”孙权又问:“情况如何?”刘惇道:“此宾客犯主之象,某年月日就会有消息。”
建安九年(204年)的一天,忽然传来消息,说丹杨太守孙翊家将边鸿作乱,杀害孙翊,孙权一时大惊。
孙翊是孙权的三弟,他在丹杨,礼聘妫览为督兵、戴员为郡丞。他的死亡,实在这二人身上。
原来,妫览由前吴郡(治吴县,即今江苏苏州)太守盛宪举为孝廉,而盛宪被孙权所杀,所以他对老孙家有很深的成见。在孙翊手下时,妫览、戴员与边鸿走得很近,惹孙翊不高兴,斥责他们几句,三人就合谋叛乱。
建安九年(204年),边鸿趁孙翊会见诸县令长,多喝几杯带有醉意之机,从后斩杀孙翊,而后逃入山中(参见)。

孙权杀盛宪,盛宪所举妫览又杀孙翊
孙翊之妻徐氏貌美且贤,她率人将边鸿擒获。妫览、戴员二人就将杀人罪责全部推给边鸿,并将其杀人灭口。不过他们终究掩不住悠悠众口,丹杨上下都传言妫、戴二人才是罪魁祸首。二人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又杀了前来探看情况的宗室重臣、庐江(治舒县,即今安徽庐江)太守孙河,并想霸占徐氏,举郡降曹。不过他们后又被徐氏设计诛杀。
孙权接报,才知道刘惇前一年所说丹杨灾祸是什么,但已是悔之晚矣。
三、惜术莫传史载,刘惇以星占推演诸事,都能穷尽其中奥妙。他还著述百余篇,当世名儒刁玄见了都深以为奇。
刁玄也是汉末三国时的一个奇才。他后为太子孙登的宾客(参见),在吴少帝孙亮时曾出使蜀汉,期间他听闻颍川(治阳翟,即今河南禹州)名士司马徽曾与刘廙论运命历数之事,于是回江东后添油加醋说二人曾说:“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其在荆扬。”这句话后来传到吴末帝孙皓耳中,他就觉得终将一统天下,于是作出许多妖来。

一切占卜的基础都是阴阳五行
但刘惇与八绝中的吴范、赵达一样,都宝贝自己的吃饭本事,不轻易传之于人。所以,他虽有著述,世人却终不明其中玄妙。故其亡后,其术也难再传。
惜哉惜哉!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