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最辉煌的时期是在2000年前后。
北京理工大学之所以成为第10个985高校,一种说法是得益于军方大佬的支持。
当时北理的影响力强大,国内政治资源的重要性显著,政府调控对高校资源的分配产生深远影响。
在那个时期,各高校竞争激烈,但北理工在该领域的影响依然巨大。
因此在哈工大C9联盟地位确定后,北理工作为万年老二的位置得到了众多大佬的保护。
然而自2010年起的十多年间,北理工的资源受到了限制。
北理工有十多年没有出现正部级的领导。
兵器部并入工信部后,资源可能有所缩水。
航天科工和航天科技的资源明显倾向于北航,这中间似乎隐藏着许多故事。
事实上,宇航学院曾是北理工最大的学院,如今情况不明,但至少在过去是如此。
在北航成立之前,钱就曾提出北理工应在航天领域发挥作用,徐特立图书馆后也立了他的雕像,尽管北理工在航天领域有所建树,但北航、哈工大、西工大等也分得了一杯羹,使得北理工难以凭借这些资源脱颖而出。

在地方和民间资源方面,北理工处于不利地位。
一方面习惯了国家和军队的支持,早期对这方面不够重视。
从胡校长开始,近些年学校对此明显重视起来,但以前的情况不太清楚。
张校长确实擅长争取资源,为北理工带来了很多好处。
然而说实话,无论是建立地方研究所、分校还是合并医院等方面,华五高校的表现都比北理工出色。
在这种正常的竞争环境下,如何超越是一个难题。
协和资源或许可以一试。
但连清华都难以搞定的事情,对北理工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河北医科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合作难度较大。
积水潭医院目前与北理工关系良好,但复旦、中山、华山、上海瑞金、南京鼓楼等医院看起来能提供的医疗资源都要优于北理工,想要碰瓷中科大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北理工与北航,这两所工信部直属的北京985工科院校,自然常被放在一起比较。
必须承认的是,近些年来北航的发展势头的确比北理更为强劲。
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与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蓬勃兴起密不可分。
北京的多所学校在不同时代都曾有过辉煌时刻。
当钢铁行业盛行时,北京钢铁学院也就是如今的北京科技大学曾风光无限。
互联网崛起之际,北京邮电大学也随之声名鹊起。
然而,近年来,北邮的录取分数线却有所下滑。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北航。
近十年间,北航的迅猛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都极为罕见。

若执意将北理工与这十年来飞速进步的北航相比较,并因此对北理工进行一番指责,那么即便将北理工替换为其他同层次的院校,结果恐怕也是类似的,它们同样难以与北航近期的发展成就相媲美。
国内大学排行榜往往对规模宏大、综合性强的学府更为有利。
若依据中国现行的主流评估体系,加州理工学院在国内的排名恐怕会落在百名之外。
影响排名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学校规模。
细数北京的几所985高校便不难发现,除了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这两所综合性大学外,其余北京985院校的综合排名普遍不高,得分也不够突出。
这成为了北京这些985大学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
反观各地的985院校,它们大多规模庞大,每年的招生人数远超北京理工大学数千人,科研人员众多,教工力量雄厚,学科设置全面。
在相同条件下,这些学校发表的论文数量自然更多,综合排名也随之提升。
学科特色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医学、理学以及生命材料等学科领域的论文发表尤为容易。

而北京理工大学作为一所以工业工科为特长且未设医学院的大学,在论文发表和科研方面难免处于劣势,其综合排名也因此受到影响而难以跻身前列。
北理优点众所周知,985头衔熠熠生辉,生源质量优异,足球运动出色,军工相关专业科研能力强劲,国家扶持力度大。
缺点虽有些人不愿承认,但客观存在。
校风较为刻板,人文气息淡薄,创业氛围欠缺,正处于两校区过渡阶段,学生文化传承能力不足,部分专业和课程设置欠佳,对学生意见重视不够。
2000年初那几年作为首批985风光无限,但近几年各项排名大幅下滑,无论找何种理由,都已被同类型的北航超越。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未能像北航、北邮、华工、电科等工科院校一样抓住机遇,如今看来仍有进一步衰落的危机。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