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密旨招包拯包青天夜进东京,受诏安奉旨征西掌兵权公主派将!

伯芳评文化 2024-05-29 02:20:13

火葫芦王见玉真王阻拦,说:“皇兄,你我兵上南朝替呼门报仇,依兄弟愚见莫不如假意投顺,趁机图谋夺下大宋江山,仁宗的龙位咱们也坐上一坐。”

玉真王说:“御弟之言差矣!若要图谋大宋江山,就公开与他打仗对敌,何又纳一封降表?纵然是得了天下,也叫后人耻笑,说咱胡人言而无信。”

“依兄愚见,一个百姓也不能杀,就在此处扎营,暂不动兵。仁宗见我大军兵临城下,必然心慌惶恐,不出十日之内,保管大赦呼门,然后擒拿奸佞。给驸马报了冤仇,也就遂了你我的心愿。那时我们仍回幽州,后来的美名万世不朽。”

火葫芦王说:“别的事小弟都依你,但无论如何得把汴梁城围住!”说完传令:“南朝的众将、塞北的官兵,各分防地,给我围城!”

军令一下,塞北官兵南朝将领各按防地去安营,在汴梁周围撒下人马,铺天盖地,把汴梁城围得密不透风。

再说王翰林逃命回到城中,心想,我去传旨,让番王斩了马童,撕碎了圣旨,如今进朝怎样缴旨?忽然想出一计。莫不如去皇太后宫中向太后求情保命。拿定主事,绕过午门,从后堂进了紫禁城。

禁门太监见了,用黄杆子拦住,喝道:“哪来的外官,竟敢冒冒失失往里胡走!”王翰林满脸陪笑,说:“老太官,下官奉万岁饮差,出城招安番王,如今进城微旨。因为皇命紧急,故此抄近进城。”太监听了,把王翰林放进紫禁城。

进了禁门,王翰林直扑慈寿宫。到了宫门,对守宫太监说:“老太官,烦劳启奏太后老娘娘,就说有翰林院王文璧,奉万岁爷圣旨出城招安番寇,被番王毁了圣旨,斩了马童,下官不敢前去缴旨,特来哀求国母,讨个金面之情,救救下官的小命!老太官若是肯方便一声,回家以后必有重谢。”太监听了,转身进宫禀奏。

不多一时,太监出来,说:“老娘娘有旨,宣你进宫,太后还有话问。”王翰林跟着太监进了慈寿宫。来到了寿宁殿前,王翰林朝上跪倒,口呼:“国母娘娘千千岁!”

殿上垂着珠帘,老娘娘坐在帘后。问:“你何事奏来!”王翰林奏道:“娘娘在上,塞北番兵前来归顺大宋,万岁差臣出城招安,被撕了圣旨,斩了马童。”

娘娘说:“招安乃是好意,为何断了圣旨斩了马童?明白给我奏来!”王翰林又叩了一个头,说:“娘娘,番王并非无因扯了圣旨,这里面有个缘故。番王是为着呼门后代才来归顺,一心要圣上赦了呼门之罪。”

“不料西宫娘娘父亲庞文太奸诈,还有兵部尚书黄文诗,他二人狼狈为奸独霸朝纲。他们惑乱当今圣上,不让赦呼门之后,因此引得番王大怒,撕了圣旨斩了马童,把下官驱逐出来。”

“现在重兵团团围住了城池,只怕国倾城破就在眼前。臣办事不妥罪该万死,若是龙颜震怒,我的性命难保,哀告娘娘发发慈悲,救我残生!”

太后听了,说:“翰林只管放心,我现在就去替你说情。我还要圣上赦免呼门,让他官复旧职。再犒赏众番兵,让他们早日撤回塞北,也免去百姓惊慌人民不安。”

王翰林说:“娘娘,这样办也是不中用的!”太后不明白,说:“为何不中用?”王翰林说:“娘娘有所不知。如今领兵的两家番王都是呼守用的岳丈。玉真王倒还忠厚好说话。那火葫芦王性烈如火,还有一片野心。圣旨是他扯的,马童也是他令斩的。如今番兵困了汴梁,口口声声要把庞文献出来,但万岁爷又舍不得。就是有一百道旨意也抵不了一个庞文,所以微臣说不中用。若要中用,除非包拯还朝。”

太后娘娘听说要献庞文,也知仁宗定然不肯,及听说包拯回朝也能中用,心中一喜,说:“要包拯还朝也容易。我就写一道旨意,差你密密去请他。”

说完令伺候文房四宝,将旨意写定,上写着,“慈寿宫内李太后宣请包拯,只因番国兴兵动众,为了呼门围困了汴京。声称要擒拿好佞,献出庞贼才撤兵。满朝文武都胆怯,袖手旁观装哑作聋。无人敢惹庞国丈,只怕难保汴梁城。想当初你隔帘断过专贱婢,铜锤锤过一皇亲。铁面无私谁不怕,日断阳来夜断阴。要拿奸佞把围解,除了卿家无别人。快快还朝休迟缓,早息干戈早安宁。”

娘娘写完,又从头念了一遍,说……“王翰林,这是密旨一道,交付于你,再赐你白银百两为盘费,由四名御林军护送,拨骑驿五匹,逢驿站就换,前往芦州宣请包还朝,早去快回!”

王文璧接过密旨、盘费,叩头谢恩,出了慈寿宫。出了宫门,早有四名御林军兵在门外等候,王翰林上马,带着御林军出了城。番兵巡营官见城内冲出五骑,忙报与呼守用。

呼守用乘马出营,定目观看,认得是王翰林,说……“王大人,不去进朝缴旨,又到城外有什么事情?”

王翰林在马上施礼,说:“将军,因番王发怒撕了圣旨,下官不敢进朝缴旨,先去慈寿宫向皇后求情。幸亏太后垂怜,密写一道旨意,差我去招包丞相,让他星夜还朝。他若回朝,定能拿住庞文奸贼,赦了呼家满门!”

呼守用听王翰林去请包拯,传令闪开道路,让王翰林过去。路径闪开,王翰林带着四名御林军冲了过去,勒住马,回头一拱手,说:“呼将军,后会有期!”说完,一拉丝缰,直奔芦州大路而去。

在路上行了三天,到了包家庄。来到包府门前,让门人报进,说太后娘娘密旨到了。包拯听了,慌忙迎入客厅,先拜了九拜,然后听王翰林宣读娘娘密旨。密旨宣毕,包拯见事情紧急,迟延不得,立即吩咐备马起程。

包拯带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出了府门,王翰林也带着四名御林军兵在后相跟,一路急驰飞奔,不分昼夜往前赶。这一日来到汴梁城外,见城外扎着无数番兵的营盘。

王翰林一马当先来到营前,大声吆喝:“守营的番兵听真,今有包老爷到了,快报知你家驸马,放开营门,闪开路径,让我们过去,进城缴旨!”番兵听说,忙报进营内。

这一日是呼延明守着此处防地,听到此信,连忙报到他父亲营里,呼守信又报知呼守用,呼守用见此大事,不能自做主张,便报知两家番王。

玉真王闻报,说:“我曾听说南朝有位包丞相,清似水明如镜,是个正直无私的忠臣义士,我正要会会他。”说完,与火葫芦王带领六国番官都督平章、呼父子兄弟,还有孟强、焦玉、王员外、李能来到西营门外,差两名番官去请包拯。

两名番官来到包拯马前,撩衣跪倒,说:“包爷爷,俺家两个王爷有请。”包拯听番王相请,吩咐四名家将打道进营。

包老爷马至营门,定睛观看,只见番官番将个个豹头环眼,大耳高鼻。又见呼家父子威风凛凛,杀气腾腾。见包老爷来到,一齐行礼,各报姓名,请包丞相进营。

包拯见呼家父子跪拜迎接,遂伸手一一拉起,说:“二位将军,你家的冤枉事老夫久已闻听。”话音未了,火葫芦王迎了上来,上前拉住包拯。

说道:“你这样个黑面目,怎么倒做了个文官?闻你清服忠正,铁面无私,今日相逢,乃三生有幸!若不嫌弃,请到大营,俺给你杀牛宰羊,咱们痛饮三杯,不知你敢不敢去?”

包拯说……“君命紧急,还要进朝缴旨,过日再来打扰。”火葫芦王听了微微冷笑,说道。“包公,人人说你是不怕死的包清天,如今看起来,只不过是挂了个虚名!我好意请你吃酒,你大概看了这千军万马,不由得胆战心惊,不敢前去。我这又不是萧太后的筵席,为何推辞?可见你们南朝蛮子的胆量倒底不許!”

包老爷也冷笑着说:“番王,你这千军万马依我看来只是一堆蚂蚁,只要我手下的王朝马汉怒一怒,杀你个片甲不归。非是包某不赴你的筵席,我进朝缴旨,先替呼门报仇。若在番营吃酒,庞文借此为由,把我口堵住,那时擒拿奸贼只怕又要费力。”

玉真王在旁说道:“丞相主意高明,饮酒自有时日,擒拿奸贼报仇要紧!”说完吩咐番官大开营门,闪开路径,让包老爷进城。还未待包拯催马,呼守用带着呼家父子围了上来,上前拉住包丞相,一齐跪倒面前。

呼守用未开口眼泪先流了出来,说:“包大人,我家的冤枉你老都知道,屈死的鬼魂含冤已有十五个春秋。当年逼得我家骨肉四处分散,兄弟俩流落南北难相见。今日得以团圆实非容易,好比是干枯的树干又发新芽。”

“我们兄弟舍生忘死借来兵马,千辛万苦来到了东京。指望讨一道招安的赦令,赦免了呼家的冤枉。不料当今天子听信谗言,不肯赦免,还要拿我弟兄父子问罪。番王因此发怒,围困住了京城。幸遇大人回朝,就好比拨开云雾得见天日!”

包老爷听了连连点头,说:“将军不必细叮嘱,我现在就去金殿面主,立刻擒拿奸贼,清算旧帐。”说着催马前行,过了番营。进了城,包老爷与王翰林直接去皇后娘娘的慈寿宫缴旨。

再说王翰林那一日奉太后差遣出城,把守城门的是兵部的人,当下就报知了兵部尚书黄文丙。黄文丙听说皇后密冒召包拯进朝,连忙来到太师府。

见了庞文,说:“国丈老爷,如今老太后发了一道密旨,差遣翰林王文壁召包拯还朝,这一定是为的呼家的事情。黑炭头若是进了东京,到金銮段面圣,一定先替呼门讨招安大赦,只怕是饶不过咱们爷俩。现今外边有番王围困汴梁,里边有老娘娘护着包拯,倘或万岁耳朵软了,赦了呼门之罪,把咱们爷俩拿下,与呼家爷儿们对质,到那时节就是把王皇爷的情求下来,咱们也难逃性命!”

庞文听了,吓得魂不附体,说:“先生,依你说来,如今这事不妙,我们难道等死不成么?”黄文丙说,“国丈老爷,且别慌张,下官倒想出一条妙计!”

庞文听黄文丙有妙计,便催他快讲。黄文丙说:“方今公主是老娘娘的心肝宝贝,她的话老娘娘没有不听的。如今打点些金银珠宝送到公主府,求她到老娘娘面前进言,如包拯还朝要替呼家讨诏天大赦,请求万岁只准招安,不准赦罪。”

“如今侬智高把杨文广围困在木兰关,无人解围,侬智高手下有兵百万、战将千员,甚是利害。就叫呼家父子带着番兵番将带罪征西,去解木兰关之围。若是有功,回朝官复原职。无功而还,二罪俱罚。”

“现在包拯必参咱们一本,只求公主让太后先转万岁,暂把包拯的本章准下,待呼家得胜回来,当面对质,审问明白然后定罪。谅呼家父子纵有几万番兵,怎是侬智高的敌手,别说是得胜回朝,就是性命也得搭在木兰关上。那时候咱们爷儿俩没了对头,就是黑炎头参上两本也不怕他。”庞文听了这条计策,才放下心来。

当下庞文便吩咐打点一万两金银、二百颗珍珠,交给黄文丙,让黄文丙交给公主。黄文丙带着金银球宝来到公主府,把礼物献,公主见了眉开眼笑,吩咐收下。

黄文丙把事先想好的言语说了一遍,公主点头应允。送走了黄文丙,公主起身到了慈寿官,见了太后,求她暗地里给庞文做主。太后虽是不愿,但疼女儿心切,只得应允了。

公主刚离开慈寿宫,王翰林就陪包拯来到宫门,请门上太监通报。不多时,太监走了出来,说:“老娘娘有旨,宣包丞相进宫见驾。”

包拯同王翰林进了寿宁殿叩头缴旨,王文璧退在一旁,包拯上前参见施礼,口呼国母千岁千千岁,老娘娘吩咐平身赐坐。太监设下绣墩,包拯谢恩站起,隔着珠帘坐定。

说:“国母娘娘,微臣钦奉密旨,不分昼夜赶来,先参见国母,后上金銮殿面圣。今日就擒拿庞文父子,立讨招安,大赦呼门父子,官复旧职,叫他报仇伸冤,番兵自然退去,亦解汴梁之围,望乞国母定夺!”说着就要告辞出宫。

老娘娘说:“丞相少坐片刻,还有话说。”包拯不知娘娘还有什么旨意,只得重新坐下。老娘娘说:“前日差遣王翰林去召丞相还朝,密旨上虽然是那样言词,打发王翰林走后,老身仔细想了一想,呼门两个儿子,一个私投外邦,一个落山为寇,如今虽来归顺,只可招安赦罪,难以官复旧职。若是官复旧职,一来无寸箭之功,二来又有背国之罪,恐怕众心不服,如此他家冤仇何日可报?”

包拯听了这番话,心里暗暗吃惊。她给我的密旨说要拿庞贼,为什么今天一字不提?又叫我只讨招安赦呼家之罪,却不让官复旧职。密旨和她口上说的不一致,不能不令人生疑。且先再问一问,免得出现什么差错。

包拯说:“国母娘娘,密旨上原叫微臣星夜还朝,擒拿庞贼。今日见面,为何一字不提?又不叫呼家子孙袭祖宗爵位,不袭爵位怎能面圣?纵然拿了庞贼,不上殿在圣上面前与他对质,呼家的仇也万万报不了的!”

老娘娘说:“包卿不必着急!呼家要袭爵位并不难,要报仇更不难。去年杨文广打了庞文,天子叫他带罪征西,如今被侬智高围在木兰关,他父王屡次上本求救。”

“丞相可奏当今天子,先赦呼之之罪,叫他父子带领番兵前去征剿依智高。得胜回朝,一个王爵准他袭封二个王位。我想呼门父子乃名将之后,若无本领怎能从塞北调取许多人马来此?”

“此去征西,定能大获全胜!得胜还朝之时,袭封王爵,金殿见驾时面奏一本,共拿庞文父子,大报冤仇,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包公思想一会,知娘娘主意已定,只得如此,便说,“国母圣见高明!微臣谨遵懿旨,到金殿面见天子。”说着辞了太后。

出了寿宁殿,包公来到金銮殿,见了仁宗天子,照着懿旨启奏一番。仁宗说:“依卿所奏!”照着包拯的言词批了一道招安圣旨,遣包拯去番营传旨。

包老爷带领四名家将出了西门,一直竟奔番营。来到营门前,王朝、马汉上前叫道:“守营军兵快报与你家王爷,说包老爷讨来招安圣旨,叫你家王爷出来接旨!“守门番兵不敢怠慢,转身进大帐禀报。不一会玉真王、火葫芦王领众人迎了出来,接进大帐。

到了大帐,众人跪接圣旨。包拯宜读完毕,众人一齐叩头谢忍。火葫芦王站起身后,说……“包丞相,你未曾进城之时,就许下呼家父子官复原职,又许下把庞文拿住大报冤仇。如今讨来的不过是道招安的赦条,并没说官复原职。再则你拿下的庞文今在何处?为什么不带来?”

包拯说:“贤王有所不知。呼门父子既然受了招安,还要无功受禄袭爵进职,唯恐众心不服,故叫他征西。若是得胜回朝,再袭王位,颜面有光。那时再拿庞文大报冤仇,岂不更好!”

呼延庆在旁说:“皇外公,不必与包大人计较,我爷儿们正要立几件功劳,也叫万岁知道我们的本领!”

呼守用也接过来说:“包大人,我弟兄父子此去征西,仰仗天子洪福,定能大获全胜,但还有一件事拜托。我前妻王氏现在营中,征西不便带往,要送到齐平山与弟妇同住,还望大人照管一二。”

包拯说:“将军放心,俱在老夫身上。”说着把王员外请到前面,拔五百兵马,送呼家家口往齐平山。送走家口,呼守用传令:拔营起寨,大军开赴木兰关。三声炮响,天惊地动,五十万大军拔营起程。

只见:旌旗招展遮日月,剑戟刀枪耀眼明。军号响过军号响,将层层来兵层层。大展军威往前走,腾腾杀气奔前程。军行三个月,这一口见木兰关就在前面。

呼守用传令,在离木兰关五里之处扎下背盘。三声炮响,安下营盘,牛皮大帐座座相连。呼守用与两家番王聚在大帐内商议军情。

呼守用说:“二位皇岳丈,小婿弟兄父子虽是奉职征西,但并无大小官职,要是排兵选将,恐怕众心不服。这个兵权还是岳丈执掌。”玉真王说:“我年纪老迈,吃不得这份辛苦,就让御弟执掌吧!”

火葫芦王连忙推辞,说:“小弟行事粗鲁,不能料理如此大事!”两家王子你推我让,谁也不肯执掌兵权。李能在一旁搭话说:“末将倒有个愚见,不知可否?”

呼守用连忙说……“兄长有何高见?尽管讲来!”李能说:“大将军、二将军虽然没有官职,但现有奉旨二字,份量已是不轻。两位王爷德高望众,足以统帅三军,而又都不肯执掌兵权,如果推委再耽搁大事。依末将的主意,叫小将写五个阄,两个王爷与昆仲二位,再加上公主,一共是五位,谁若拈着写有“兵权”二字的阄,就叫谁执掌兵权,这是凭天由命,推辞不得的,众人也自然宾服。”

两个王子齐声称是,就令帐中小将做了五个阄,只有一个阄上写上“兵权”二字,其余皆空白不写。门做好后,放在金盏之内,玉真王吩咐小番吹号角,将众番官聚来。

一阵聚官的号角响过,满营的都督平章皆奔入大帐,听侯命令。这些人都是六国三川的勇猛将,塞北挑出的好汉兵。

玉真王见番官到齐,说:“召聚你等前来不为别事,只因咱们归顺大宋,呼驸马奉旨征西,但无个大小前程,唯是恐遣将排兵众心不服,要把兵权让给我执掌。我乃年迈之人,难以料理大事。经大家商议,写了五个间,由我和御弟、呼驸马兄弟、赛红公主抓阄,谁拈着“兵权"二字的阄谁执掌兵仅,此乃凭天所定,你等须要宾服!”

众番官齐声说:“既然是凭天意定,我等谁敢不服!”玉真王吩咐番兵把香案抬过来,净手拈香,祷告了一遍,将金盏放在香案上,说:“御弟请拈!”

火胡芦王说:“小弟岂敢有?皇兄先请。”玉真王不再推辞,伸手拈起一个,火葫芦王后也拈了一个,呼家兄弟各拈一个,赛红公主把剩下 个拈起。

众人一齐打开观看,唯有萧赛红拈的是有“兵权”二字的阄。火葫芦王仰天大笑,说,“我儿智勇双全,正好执掌、兵权。料理大事!”

赛红公主急忙推辞,说:“这个兵权我掌不了,一有皇伯父与父王为尊,二来驸马有二将军皆名将之后,都可以执掌兵权。奴家乃女流之辈,怎敢当此大任!”

玉真玉说:“此乃凭天而定,皇侄女不必推辞!”然后对众人说:“将士们,就此请公主升帐点将!”萧赛红见推辞不过,便升帐点将。公主叫道……“呼驸马,二将军何在!”兄弟二人齐声答应:“呼守用、呼守信在此伺候!”

公主说……“今日我执掌兵权,用你二人为帐前参谋,商议军机大事。”又唤道:“马豹听令!”马豹上前。公主说:“我派你摧押粮草,接济三军。”马豹领令而下。

公主站起身来,一拱手,说:“皇伯父、父 王,为女儿多有得罪,我派二位巡逻营寨,另外督阵略敌。”随后说:“其余都督平章大小兵官各守本营,另听差遣!”派遣完毕,众将各自回营,萧赛红也步出中军宝帐。

出了大帐,赛红公主纫镫乘驹,带领几名都督平章离了营寨,瞧见东南有座高山,便叫向导引路,向高山奔去。

来到山顶,挽住丝缰,收住坐骑,举目观瞧,见四周都是高山峻岭,关口居中,只有一条路通过,其余各处皆无路径。

公主看过心想,旨意上说杨文广在木兰关被围,若是把他围在城中,城外就该扎满营盘,如今为何关前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影? 再往关里细望,只见军兵纷纷,人马簇簇,满城炊烟枭枭,一点也不象是座遭困的城池。

看了半晌也没看出什么名堂。萧赛红又登高远望,往西北看去,只见山外有山,中间明显有一条大路,两边都是立崖绝壁。山里边影影绰绰有尘垢腾空,杀气迷漫遮日。

公主看了,问向导说:“西北上两座高山夹着一条道路是什么她方?”向导回答:“公主娘娘,那里名叫剪子口,离木兰关只有二十五里。过了剪子口四十五里,还有一座高山,周围十分宽敞,中问也是一座高山,名叫野熊川。过了野熊川,有一道边墙,就是西凉交界了。塞外地方都属依智高管辖。”

公主听了向导解说,沉思不语。心想,看剪子口中有杀气冲出,里面必有伏兵。若是把木兰关打开,剪子口也须攻破,攻破了剪子口,在野熊川必有一场恶战,只有将三处都打破,才能救得杨家小将。公主拿定主意,便催马下了高山。

来到山下,公主对向导说:“你把邻近的村民叫一两个来,我有话问他们。”向导答应一声而去。不多一时,向导领来一个七十多岁的乡民。老乡民手柱拐仗,见了公主就要跪倒。

公主说:“不要跪了。我且问你,去年有位小将叫杨文广,前来征西,不知今在何处?你可晓得他的下落?说与我知道,重重有赏!”

老汉说:“你问那个杨小将军么?去年听说朝廷派兵征西,我们百姓甚是欢喜,只当不知来了多少人马。谁知道杨小将只带了七八个家丁,一到木兰关,倒打了个胜仗,枪挑了依智高的外甥。”

“不料西凉也有能人,用了一个空城计,把杨小将诓进木兰关去,四下里困了个水泄不通。他的父亲杨元帅听说儿子被困,随即差个岳付将,带领三千人马前来解围。”

“依智高又用了个什么诓军计,把三千人马连同杨小将、岳付将诓进了剪子口去,在木兰关又驻扎上西凉人马,如此一来,更是里外不透风。依智高叫杨元帅上奏朝廷,叫朝廷下了降书降表才肯把杨小将放出来。”

公主听了,吩咐番官赏老汉两锭银子,打发他去了。听了老汉的话,公主心中暗暗欢喜,果然不出我的意料,原来杨文广被围在剪子口。只要先打破木兰关,解剪子口之围就不难了。立即回营挑将选能,攻打木兰关。

公主回到大营,升了中军大帐,吩咐吹响聚将的号角。听到号角,南朝的众诸,塞北的番官齐聚中军帐下。公主向两旁看了一遍,觉得除了呼延庆,没有更合适的将官。

但是又想,我若派他为前部先锋去攻城打关,一来怕他年轻难以成功,二来侬智高将勇兵强,万一有个差错,岂不叫驸马埋怨于我?有了,待我问他一声。欲知公主说些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0 阅读:52

伯芳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