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组一年的阿里,送上了新班子接手后的第一份财报。
虽然收入和利润略高于市场预期,但和劲敌拼多多炸裂的业绩相比,老将阿里的“弱复苏”还是显得有些平淡。财报发布后,阿里股价由涨转跌,从美股盘前涨5%转至跌超7%,收盘跌6%。只能说,业务和股价都亟需提振的阿里,就算注入新血液,身上的担子也依旧不小。
01
淘天不惜代价,用拼多多的逻辑防守,用户回来了。
时隔两年,淘天集团首次获得GMV双位数增长(商户在淘宝和天猫上的销售额),回归“用户为先”的策略看来是真有效。自从去年市值被拼多多赶超,淘天就走上一条“效仿”对手之路:执行低价策略和退货免运费,先后推出加码百亿补贴、实行仅退款政策、取消预售等。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本就增长乏力的互联网大周期内,淘天再次用GMV增速证明了自己。用拼多多的逻辑硬刚拼多多,现在看来是行得通的,至少用户很满意。
但是,营收端仅个位数的增长也是不争的事实。本季淘天收入仅同比增长4%至932.16亿元。营收增速远低于GMV。也就是说,为保证用户体验,阿里付出大量成本投入,短期内难免带来账面压力。四季度阿里净利润仅为9.19亿元,同比下降96%。
淘天这块大盘算是基本守住,但营收增长的势头还是较弱。
02
海外电商市场大有可为,虽无法兼顾利润和增长,但菜鸟和阿里国际的协同进一步加深。
本季度国际电商收入继续维持高增长,收入为274亿,同比增长了45%,成为本季财报收入增幅最大的业务集团。但伴随着收入增长,本季度国际电商的亏损也有所扩大,亏损同比扩大了88%。
蒋凡在电话会上对此做出解释。亏损扩大的原因之一是在一些新兴市场有较激进的投入,尤其是在中东;其二是AE Choice(速卖通全托管/半托管模式业务)商业模式的占比一直在爬升,这种商业模式在切换的过程中,本身的盈利能力还需要时间。
能看出,阿里海外电商也在及时调整步伐,奋力阻击拼多多的Temu。被国际业务带动的不仅是阿里本季整体的业绩增长,还有之前取消了上市计划的菜鸟。季度内,菜鸟收入同比增长30%至245.57亿元,而收入增速的核心因素是菜鸟支持阿里国际旗下速卖通的跨境物流履约所带来的收入。这两项业务的协同可以说是互相借力、配合良好。
03
AI驱动云业务迈入良性增长轨道,激进式投资换一年后双位数增长。
本季度阿里AI相关收入在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外,还扩大了用户来源:除了基础模型公司、互联网公司外,还有金融服务商以及汽车客户。受AI收入提振拉动影响,阿里云的增长也开始有了起色。
季度内云智能集团收入同比增长3%至255.95亿元,其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45%至14.32亿元。实现这个增长的同时,阿里云的利润释放也更好了,去掉低质项目之后,即使阿里公有云产品大幅降价,调整后的利润仍然做到了14亿+,同比增长6%。
目前国内大模型五小龙(智谱、百川、MiniMax、月之暗面、零一万物),无一例外获得了阿里的投资。此举被业内惊呼为:地毯式扫货,足以见得阿里想通过AI翻盘的决心有多大。
而投资方式上,同样需要降本增效的阿里用云算力作为资本入股大模型厂商,极大减轻双方的现金流压力,也实现了项目方对算力集群需求和阿里云的长期绑定。这种投资方式在海外巨头上也有相似案例,亚马逊投资Anthropic也是基于类似逻辑。
据云智能集团预测,AI收入在接下来的占比有望继续放大。在分析师电话会上,吴泳铭预计其商业化营收(剔除集团内客户)在2025财年下半年能重返双位数增长。
虽然未能让资本市场振奋,但不少知名投资人和机构已经在为阿里站台。财报发布后的第二天,高盛对阿里巴巴维持“买入”评级,上调阿里目标价。明星投资人段永平、资产管理公司Appaloosa和Scion、私募巨头景林资产也在一季度增持或建仓阿里巴巴。
在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看来,段永平看好阿里巴巴一方面是因为其目前估值偏低。另一方面则是阿里国际和阿里云未来仍然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进入第三个十年,阿里这颗老树上发出的新芽,还需要时间成长才能如主干一样独当一面、应对巨变。完成了新老更替、业务聚焦,以及方向调整的阿里,未来要面对的挑战依然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