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高的人注意了!睡前发现这5个症状,痛风可能就在下一步!

忆因聊健康 2025-03-19 11:44:44

赵大爷今年64岁,最近总感觉左侧大脚趾关节疼痛难忍,尤其是在晚上,常常痛得睡不着。起初他以为是关节炎,就自己吃了非布司他片,但症状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不仅如此,赵大爷还发现自己的尿液颜色也变成深黄色,甚至有些浑浊和明显的泡沫。为了找出病因,赵大爷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医生为赵大爷做了肾功能检查、血尿酸水平测定以及尿常规等检查。结果显示,他的尿素水平为8.6 mmol/L,血清肌酐水平为125.0 μmol/L,血尿酸水平高达482.6 μmol/L,胱抑素C为1.93 mg/L。结合赵大爷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医生初步诊断他患有痛风,并且由于长期尿酸过高,已经对肾脏造成了损害。

医生提醒,尿酸高不仅会引发痛风,还可能导致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肾结石、肾功能不全。长期忽视尿酸问题的患者,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加重病情。因此,在出现相关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治疗。

(一)

睡前5个症状,提示尿酸超标

01大脚趾关节疼痛

赵大爷最初的症状就是左侧大脚趾关节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在夜间突然发作,程度非常剧烈,甚至让人难以入睡。这是因为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处,导致急性炎症反应,引起剧烈疼痛。

尿酸是人体代谢嘌呤后产生的废物,正常情况下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但如果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不足,就会导致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升高,形成尿酸盐结晶,导致痛风发作。

如果出现大脚趾关节疼痛,特别是夜间突然发作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活动,尽量抬高患肢,减少局部压力,同时尽快去医院进行尿酸检测,以便明确诊断。

02尿液异常

尿酸过高时会导致尿液中有大量尿酸盐结晶析出,影响尿液的颜色和透明度,最开始只有早晨的尿液比较明显,当病情严重时,睡前的尿液也会变得颜色异常深黄,甚至有些浑浊,并伴有明显的泡沫。

此外,尿酸盐结晶还可能堵塞肾小管,导致尿液排出不畅,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如果发现尿液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检查,了解尿液中的尿酸盐结晶情况,判断具体的发病原因。

03关节僵硬

睡前还有可能出现关节僵硬,活动幅度受限的症状,通常提示尿酸过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引起关节僵硬。

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会导致关节软骨和滑膜组织发生慢性炎症反应,粘连在一起,从而影响活动能力。特别是在睡前,由于长时间静止不动,关节僵硬的现象更为明显。

04夜间低热

病情持续一段时间后,在夜间容易出现低热的情况,发烧的温度一般不超过38℃,这种情况也与尿酸引起的炎性反应有关,特别是在夜间,身体的代谢减慢,炎症反应可能会更加明显。燥热的感觉有时会使人难以入睡,或夜间容易醒。

发现夜间长期低热时不建议用退烧药降温,绝大多数退烧药只适用于高烧,盲目用药有可能导致体温过低,发生危险。可以适当更换薄一些的衣物和被子,但要避免着凉,同时前往医院进行系统性检查。

(图片来源:小红书)

05疲劳乏力

尿酸高的人睡前还经常感到疲劳乏力,即使晚上什么都没做,也难以恢复精力。这种情况通常提示尿酸过高,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影响细胞的能量供应。此外,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脏中,还会导致肾功能受损,进一步加重疲劳感。

(二)

除了吃药,这3点也能降尿酸

一旦在医院确诊尿酸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吃一些降尿酸的药物,比如常用的非布司他、别嘌醇、苯溴马隆。这些药物都是处方药,需要医生开处方,告诉患者具体的用量和吃法,不能自己盲目用药。除了吃药外,做好下面这3点,也能帮助降低尿酸水平!

01控制饮食

控制嘌呤摄入是降低尿酸水平的关键。常见的高嘌呤食物包括动物内脏(如肝、肾)、海鲜(如虾、蟹),以及久煮的肉汤、火锅等。建议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选择低嘌呤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尿酸排泄。

增加水分摄入也是降低尿酸的重要方法。多喝水有助于促进尿酸排泄,减少尿酸盐结晶在体内堆积。建议每天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但肾功能不全或心肺功能异常的人群,需要医生根据病情来限制每天的饮水量。

02控制体重

肥胖是尿酸升高的危险因素之一。建议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 kg/m²之间,达到或低于理想体重。减重不仅可以降低尿酸水平,还能改善心血管健康,预防其他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03增加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尿酸排泄。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增加乳酸生成,影响尿酸排泄。

运动后还可以用温水泡脚,加快血液循环,促进尿酸排泄。泡脚的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