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的高女士从入冬开始,频繁前往内科就诊,病因均为细菌或真菌感染。医生问诊得知,高女士认为抗生素是万能的,一旦有症状就大量用抗生素“防治疾病”,所以孩子每次发烧必输液,自己也同步“吃药预防”,家中常备抗生素,没想到全家都出现频繁感冒、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情况。
检查结果显示,高女士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仅有2.1×10⁹/L(正常4-10⁹/L),淋巴细胞比率也仅有16%(正常20-40%),医生判断为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生病,长期感染刺激还有可能造成支气管扩张、肺部纤维化、肾功能受损等大病,甚至有可能导致癌症!

医生提醒,免疫系统需要“适度刺激”而非“过度保护”,一定要停止非必要输液,建立家庭用药警戒清单,禁止随意使用头孢菌素、阿奇霉素等广谱抗生素,通过锻炼改善免疫力。
一
你以为的5种“保护”,实为伤害
01输液成习惯
真相:如果长期、频繁使用抗生素药物输液,可能会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增加细菌耐药性,导致免疫力低下。
科学应对:体温<38.5℃时优先选择物理降温,比如医用冰袋、冰毛巾等,儿童发热可以优先考虑用温水擦浴+退热贴,单纯病毒感染无须使用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按照医生指示的用量和用法,避免滥用。

02盲目使用维生素补剂
真相: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能导致白细胞吞噬功能降低,过量服用维生素E会抑制维生素A和K的吸收,这些都会降低免疫力。
科学应对:日常饮食就能基本满足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只有医生检查诊断后明确缺乏营养,才能选择对应的维生素补充剂,而且一定要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服用,避免过量。
03极端节食减肥
真相:过度节食会导致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必需营养素的缺乏,还会使身体进入“节能模式”,降低基础代谢率,从而降低免疫力。
科学应对:要避免极端节食,每日热量摄入不应低于基础代谢,基础代谢量要分性别计算,成年女性大约为每日1200-1500千卡,成年男性则为1500-1800千卡。

04睡眠负债
真相: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细胞活性降低,特别是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功能下降,导致免疫力低下。
科学应对:尽量每天在同一时间段睡觉和起床,确保睡眠环境安静、黑暗、凉爽,床垫和枕头舒适,睡觉前不喝浓茶、酒、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提高睡眠质量。
05情绪高压
真相:长期或过度的压力会影响激素平衡,特别是反应压力的皮质醇的水平会明显升高,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身体更易受到感染和疾病侵袭。

科学应对:培养乐观的心态,多接触大自然,每周保持至少30分钟户外活动,都有助于改善情绪,增强免疫力。
二
免疫力重建的黄金法则
01饮食多样:给免疫力提供基础
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确保食物中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这些是重建免疫力的基础。
蛋白质:鸡蛋、鸡胸肉、鱼类、豆类和乳制品,比如纯牛奶、酸奶等,避开含糖量较多的甜豆浆、“乳饮料”等饮品。
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补充维生素C(柑橘类、猕猴桃)、锌(牡蛎、南瓜籽)、维生素D(通过晒太阳或食物补充)和Omega-3脂肪酸(深海鱼、亚麻籽油)。在食物无法满足人体需要时,在医生建议下,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
碳水化合物:适当食用米、面、藜麦、荞麦、小米及其他富含淀粉的食物,不可以完全不吃主食。

图片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02适度运动:优选有氧运动
白天可以选择适度的有氧运动,卫健委建议每周进行5-7天中低强度有氧运动,至少隔天运动1次,每次20-30分钟,推荐步行、骑车、游泳、健身操、八段锦等持续的、全身的、参与肌肉比较多的运动类型。

健康人群可以每周再增加2-3天力量训练,每次间隔1-2天,每次10-20分钟,可以从0基础的自重抗组训练开始,比如垫脚、靠墙扎马步、四足支撑等,根据自己身体情况逐渐强化训练,比如深蹲、平板支撑、哑铃、壶铃等。
适度运动能够促进新陈代谢而不至于过度消耗能量,帮助提升免疫力,但要避免在临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03缓和情绪:多进行“心灵疗愈”
每天保证7小时以上的睡眠,可以垫一个薄枕头睡得更舒服一些,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修复免疫系统损伤。还可以每天睡前进行15分钟进行呼吸练习,例如深呼吸、腹式呼吸,可以缓解压力,减轻免疫系统负担。

你是否也为反复感冒,或者感冒很久都没痊愈而烦恼过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疑问,你的每一个提问和分享都有可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健康资讯,一起守护健康,远离免疫力低下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