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张阿姨在进行常规体检时,发现血压异常偏高,于是前往医院心血管科就诊检查。张阿姨自述自己平时三餐清淡,做菜时严格按照每天5克盐的标准,家中也没有原发性高血压的亲属,排除遗传因素,不应该出现高血压的问题。
医生详细询问后发现,她每天早餐吃白粥时配一块腐乳、半碟榨菜,午餐爱喝酸辣汤、紫菜汤,晚上吃话梅“助消化”,这些食物加起来的“隐形盐”让她每天摄入大约12克盐,远超世卫建议的5克!检查显示,张阿姨的尿钠排泄量高达320mmol/24h(正常130-260mmol/24h),夜间血压高达150/95mmHg,确诊为盐敏感性高血压。

医生提醒:高血压患者限盐不能只看厨房里的调料瓶!加工食品、调味酱料才是“隐形盐王”,世卫组织建议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但中国人均实际摄入远高于建议量,很多人的高血压是“吃出来的”,长期高盐饮食还会损伤血管内皮,容易诱发心梗、脑梗!
不同人群食盐的推荐摄入量

(注:源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准则五)
一
3大“隐形盐王”,高血压患者千万避开!
1、调味酱料
酱油、味精、鸡精、豆瓣酱、蚝油、腐乳等调味品虽然能让菜肴更加美味,但它们的含盐量其实非常高。炒菜一次用10毫升酱油大约含有1克盐,1勺豆瓣酱则含有约1.5克盐,一小块腐乳甚至也能含有1克盐!
“一勺酱半勺盐”可不算夸张,如果一顿饭中使用了多种调味品,尤其是红烧、盐焗、香辣等烹饪方法,很容易造成盐分超标。
2、加工零食
很多人认为,零食小吃不过是偶尔吃一点,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影响。然而,话梅、薯片、饼干、坚果等常见的零食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盐分。话梅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盐,一粒话梅的盐含量甚至就能达到0.7克。每100克薯片中的盐也可以轻松超过1克,某些红烧、盐焗口味的薯片甚至更高。即使是看似健康的坚果类零食,如果经过盐焗处理,钠含量也会大幅增加。所以在选择零食时,建议仔细查看包装上的配料表,尽量选择钠含量低的种类。

3、速食食品
速食食品中的盐隐藏的更深,很多食品吃起来并不感觉咸,甚至还有点淡,但实际上的含盐量也不低。比如常见的速冻饺子、速冻包子、牛肉丸、鱼丸等等。还有些吃起来会感到咸,但很难控制少吃一些的食品,比如方便面、火腿、午餐肉等。
常见的速冻饺子,每10个大约含2-3克盐,蘸酱油醋吃盐含量还会再加。牛肉丸吃起来清淡,其实在制作时已经加入不少盐来调味,每5个大约含有2克盐。方便面和午餐肉就更不必说,面饼+调料包大约含6克盐,吃面喝汤一顿就能摄入超过1天的食盐量。

二
低盐饮食实操指南
1、看标签购买
很多食物的包装上不会写明盐的添加量,但会标出钠含量,可以按照1克盐≈400毫克钠来计算,选食品时挑“每100克钠含量<120毫克”的种类。
那标着“低钠盐”的食物就能选择吗?也不是,低钠盐的食物为了保证口味,会添加一部分钾盐,意味着含钾量高,肾病患者吃了会有很大的健康隐患,一定要注意选择!

2、烹饪技巧
对于“口重”的人来说,少放盐过于清淡,确实不好吃,可以选择“减盐不减味”的烹饪方法,比如干香菇泡发后切碎,代替味精提鲜;柠檬汁、番茄泥增加酸味和香味,小米辣、黑胡椒增加辣味,都能降低对咸味的需求。
如果一下子降到推荐的每日5克盐很难做到,可以尝试逐步减少盐的用量,每天少放一半调味料,或者每天少放一撮盐,逐渐过度到健康的摄入量范围内。
3、餐馆点菜秘诀
外出吃饭或者点外卖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可以选择含盐量比较少的菜品。清蒸、白灼优先,避免红烧、卤制、腌制菜品。火锅推荐清汤、菌汤锅底,不建议红油、麻辣、番茄等锅底,实在嘴馋也可以选择清淡+重口都有的鸳鸯锅。重口味的菜用热水涮一遍再吃,可减少30%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