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德国研发的多种武器中,有很多经典武器直到现在也是广大军迷朋友们热衷讨论的对象,像是98K步枪、MG42通用机枪、弗里茨X制导炸弹这些。
而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除了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以外,大概就是88mm高射炮了。
88mm高射炮,一款德军在二战中大量装备的防空火炮。
这款武器的前身是德国克虏伯公司和Erhardt(后来变成莱茵金属公司)在1917年研制出来的8.8cm高射炮,当时这种高射炮主要用来保护鲁尔和莱茵地区的工厂不被同盟国的空军袭击。
一战德国战败以后,被迫接受了苛刻的凡尔赛和约,开始缩减军队,把包括8.8cm高射炮在内的大量进攻性武器拆解并送进垃圾堆里。但是克虏伯公司却并不想放弃这款武器,于是干脆把生产线搬到了国外,继续研究、改进这款火炮。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开始扩军备战,克虏伯公司便立马把自己改进之后的88mm高射炮推荐给德国陆军。
凭借着优异的性能,88mm高射炮受到了德国陆军的欢迎,并于1934年开始大规模量产。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为了帮助弗朗哥夺取西班牙国的领导权,希特勒便从德军中派了一小股部队去西班牙帮助弗朗哥作战。
这支小部队人数虽然少,但却带去了德国相当一部分先进武器,所以有人德国派遣军队到北非一方面是想援助弗朗哥,另一方面则是想借这次西班牙内战的机会,检验自己新式武器的威力。
当时在德国派往西班牙的援军中,有一个名为路德维希·雷德尔·冯·伊曼斯伯格的将军。这位将军很早就注意到了88mm高射炮虽然名义上是防空炮,但在对付地面装甲目标时也能发挥巨大的威力,完全能拿来充当反坦克炮。
在西班牙战场上,他实际检验了自己的想法,其结果就是在西班牙内战中,德国88mm高射炮消耗的炮弹中只有7%被用来射击空中,其余的炮弹全部拿来射击地面目标,而且效果不错。
这个成果令伊曼斯伯格大为高兴,回国之后他便立刻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德军高层和克虏伯公司,还特意写了一本书,叫《德意志在西班牙的斗争》,专门讲怎么用88mm高射炮来反坦克。
克虏伯心想,我这么大一个高射炮,怎么被你们这帮陆军马鹿玩成反坦克炮了呢?不过克虏伯还是架不住陆军的强烈要求,只好给88mm高射炮装上光学直瞄瞄准镜,同时给88mm高射炮配备专属的穿甲弹,让它能充当反坦克炮使用。
西班牙战役对德军来说只是小试牛刀,所以当时有很多将领都是不支持用88mm高射炮来反坦克的,真正让88mm高射炮成为德军标准反坦克手段的还是隆美尔。
1940年,法国战役爆发,此时已经是少将的隆美尔负责指挥第7装甲师切断英法联军的退路。
5月21日下午,为了避免自己的退路被切断,英军第50步兵师和第1坦克加强旅对阿拉斯地区的德国第7装甲师发起进攻,试图截断德国的装甲矛头。面对英军行动迟缓但却装甲厚重的玛蒂尔达坦克,当时德军准备的37mm反坦克炮根本不起作用,情急之下,隆美尔紧急调来了师中的88毫米高射炮对着英国玛蒂尔达坦克开火,利用88mm高射炮巨大的威力,隆美尔成功地击退了英军的这次进攻。
至此以后,使用88mm高射炮反坦克就成了德军步兵最常用的反坦克方法之一。
而隆美尔在成为非洲军团的司令以后,更是在北非把88mm高射炮反坦克的方法玩出了花。
当时,隆美尔经常用坦克部队充当诱饵,把英军引到德军提前设伏的阵地上,随后用提前布置好的88mm高射炮对英军坦克猛烈开火,给英军坦克造成了巨大损失。
在北非作战的英军甚至一度患上了“88炮恐惧症”,只要听到德国阵地那边传来炮声,自己这边坦克又炸了,就认为那一定是德国人的88mm高射炮。
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就在回忆录中记载过他刚到北非时的场景,“高级将领都不想快速推进,他们害怕损失坦克,每一门遇到的德军火炮都被他们说成是88mm高射炮。”
无独有偶,在苏德战场上也有一位特别擅长运用88mm高射炮反坦克的德军军官,这个军官便是这篇文章的主角——洛塔尔·伦杜利克大将。
这位大将的出生在德军将领中十分特殊,因为他并不是纯正的德国人,而是奥地利人,1907年进入奥匈帝国的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进入奥匈帝国第99帝国皇家步兵团服役,参加过一战,在1936年以上校的职务退休。
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洛塔尔·伦杜利克进入德国国防军服役,担任集团军参谋长一职,由于奥地利和德国之间同宗同源的关系,所以德军中几乎没有人把他当外人,洛塔尔·伦杜利克也把为德国而战看成是自己的荣誉。
1943年7月5日,库尔斯克战役爆发。到了7月12日,在经历10天的血战以后,负责北翼进攻的莫德尔第9集团军已经精疲力尽,而苏军则选择在这一刻对位于奥廖尔地区的德军发起进攻。
当时在奥廖尔地区的德军主要是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和兵力较弱的第2装甲集团军,而伦杜利克当时就担任第2装甲集团军下属第35步兵军地军长。
当时苏军用来对第35步兵军发起进攻的部队是苏联第3集团军和第63集团军,都是在东线上实打出来的苏军精锐,这两个集团军合在一起有13多万人、160辆坦克,而伦杜利克手里只有4个步兵师,连一辆坦克也没有,可以说双方兵力差距悬殊。
为此,伦杜利克决心把自己手里的资源进行最大限度地发挥,挡住苏军的进攻。
在当时,伦杜利克虽然没有装甲力量可以使用,但却有48门88mm高射炮的支援,怎么部署这些88mm高射炮就成了伦杜利克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很多人都觉得,88mm高射炮既然这么强,直接放在阵地面前对付苏军坦克不就行了吗?但实际情况却不是那么容易。
事实上,在东线用88mm高射炮反坦克最困难的一点不在于怎么用88mm高射炮击毁苏军坦克,而是怎么把88mm高射炮部署找苏军坦克集群的主要突击方向上。
要知道,当时伦杜利克的部队要防御的正面战场宽度高达140公里,如果把这48门高射炮平均分配到阵地上,每2~3公里才可能有一门88mm高射炮,根本挡不住苏军坦克集群的冲锋,所以只能把这48门高射炮集中部署。
但部署在哪里呢?德军140公里长的正面战线上,苏军坦克集群几乎能从任意一个位置发起进攻,如果部署错了,这48门高射炮被部署到了苏军坦克不会经过的位置,那么这些高射炮就成了摆设,毫无价值。
在这里,伦杜利克便展现了其高超的军事才能。
通过对苏军战场情况的观察,以及通过德国无线电截收部门、空中和地面侦察获得的情报,伦杜利克判断苏军极有可能从诺沃西利约10公里的地段内发起突击行动,于是便提前把24门88mm高射炮部署到了这里。
果然,7月12日清晨,苏军对诺沃西利地区大规模的炮火轰炸,随后苏联第6、63集团军下属的6个步兵师便在坦克的掩护之下,从诺沃西利处对德军阵地发起了进攻。而此时,德军部署在这里的24门88mm高射炮已经做好了准备,瞄准苏军的坦克纵队疯狂开火,仅仅一天时间,便摧毁了苏军60辆坦克,将战场的恐惧变成了很多苏联坦克手一生也挥之不去的噩梦。
7月13日,苏军投入精锐的第3近卫坦克军继续冲击伦杜利克的阵地,但都被伦杜利克以88mm高射炮的杰出反坦克能力顽强阻挡下来,以至于朱可夫都在战后承认,把第3近卫坦克集团军投入对德国第35军的作战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这支精锐的坦克部队在随后的战斗中陷入徒劳且无意义的阵地攻防战中。
伦杜利克也因为在这次战役中的突出表现,被提拔为德国第2装甲集团军的司令,并在1945年德军陷入绝境以后被希特勒委以重任,先后出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和南方集团军群司令。
战争,归根到底是物质和精神力量的综合较量。在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固然十分重要,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依旧是人。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优秀的将军比十万大军更加重要。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想了解二战德军在战略、战术、战史领域更多的知识,可以关注我!
好多人都忽略了一个常识。希特勒是土生土长的奥地利人。[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英雄连里面玩德军!那个反坦克炮确实厉害!打得老远了!
你敢焊88炮,我就用就用喀秋莎配合伊尔2 慈父[笑着哭]
奥地利军人在当年的德军中并不罕见,奥地利陆军在德奥合并后并入德国国防军,德国国防军第1、2、3、4、5山地师,第43、44、45步兵师均由奥地利陆军直接编成,国防军很多其他部队里也经常出现整团的原奥地利陆军部队,比如国防军第2装甲师第3装甲团,该团均由原奥地利陆军组成,因此这个团有个外号叫“奥地利装甲团”,所以第2装甲师的坦克上都有一个大大的原奥地利帝国双头鹰国徽
八八神炮确实好用,防空反坦克平射一举两德[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