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 天资卓绝 神童奇才
大地孕育英才,时有神童降世。1929年4月8日,孙家栋诞生于辽宁一处贫瘠之地。自小异常聪颖,他学有余力,过目不忘。年仅6岁,孙家栋已能背诵几百字的古文,解答复杂的数学题,让乡人们赞叹不已。
及笄之年,孙家栋便以优异成绩考入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这所学府素有严师的美誉,能入其门者无不是人中龙凤。孙家栋在校期间,勤奋好学,成绩骄人,师长们无不对他器重有加,誉为"神童"。
哈工大不仅是国内顶尖学府,更是当时航空工程的重镇。孙家栋就读期间,恰逢新中国组建空军的消息传来。思恩师泽厚,报国之志油然而生。1942年元宵节那天,孙家栋饭也未及吃,急忙报名加入空军第四航空学校。从此,他的人生轨迹从修桥铺路,转向遨游蓝天。
天资卓越,志向远大,孙家栋就这样怀着对祖国的赤子之心,迈出了通往传奇的第一步。
二. 苏联学子 成绩传奇
1956年,孙家栋被遴选前往苏联深造,专攻航空工程专业。在莫斯科航空学院,这位年轻的中国学子令师生无不刮目相看。
孙家栋自小天资过人,加之勤奋好学,在学习上颇有建树。他总是能借助已有知识,迅速揣摩并掌握新知,学有所成。莫斯科航空学院的课程内容虽然艰深,但对孙家栋而言却了然于胸。无论是航空动力学、飞行力学亦或是结构力学等重点科目,他均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每年期末考试,孙家栋总能以满分的成绩拔得头筹,名列前茅。学院便于是将他的照片悬挂在荣誉榜上,以资鼓舞后学。孙家栋在校四年,均名列年级状元,堪称"满分王"。直至毕业,他仍保持着这一骄人成绩。
毕业那年,苏联政府为表彰孙家栋的卓越学习成就,特颁发了当时最高荣誉——斯大林奖章。这枚金光闪闪的奖章,见证了这位中国学子在异国他乡的杰出表现。
1958年,怀揣斯大林奖章的孙家栋踏上归国之路。年方29岁的他,已是国内航空工程领域的顶尖人才。当年,国防部便将他直接分配到隶属钱学森的第五研究院,希望他能在这个重镇施展自己的才华。
三. 探索未知 开辟航天
1958年,年仅29岁的孙家栋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开启了他探索未知领域的崭新篇章。在此之前,航天对于中国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亦无从得知丝毫线索。然而,正是这片充满未知的领域,成为孙家栋施展自己才华的绝佳舞台。
起初,孙家栋的主要工作是参与导弹的研制工作。尽管已有部分前期基础,但要真正将导弹研制出来并非易事。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专家将所有资料一并带走,导弹研制工作陷入了困境。面对这一危机,孙家栋从容应对,仅用17天就完成了中国首枚近程弹道导弹的设计,并很快掌握了中程战略导弹的制造技术。
随后,孙家栋被派往更为艰巨的航天领域。当时,卫星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别说制造了,就连基本原理都所知甚少。然而,艰难远非孙家栋的障碍,反而成了激发他斗志的动力。他深知,唯有大胆探索,方能攻克这一科技高峰。
孙家栋整顿了一支由18人组成的小分队,被后人称为"航天18勇士"。他们摒弃了传统的大队作战模式,走上了别树一帜的小分队之路。同时,孙家栋提出了卫星研制的"12字方针",即"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看得清"。这12个朴实无华的字眼,揭示了孙家栋对卫星研制的精准定位。
经过几年的努力,东方红一号卫星终于在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正式跨入航天时代。而孙家栋,也就此成为航天界的巨星。
四. 探月伟业 领航壮举
东方红一号的成功,让中国在航天领域初涉险阻,但更加艰巨的挑战还在后头。20世纪70年代,孙家栋被委以重任,出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这意味着,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几千年志向的重大使命。
探月之路困难重重,别国早已打通任督二脉,而中国则是从零开始。首先,孙家栋便面临着技术短板的窘况。当时,中国在运载火箭、太空活动能力等多方面,与航天强国存在着较大差距。其次,经费投入亦是一大掣肘。由于种种原因,探月工程的经费拮据,无法尽兴招贤纳士。
面对重重阻力,孙家栋毫不动摇,矢志不渝。他深知,惟有世世代代接力奋斗,祖国的航天事业方能薪火相传。因此,他废寝忘食,将全部心血注入探月工程。凡涉及技术层面的问题,孙家栋都亲力亲为,对症下药,不遗余力。
经过数年的努力,嫦娥一号终于在2007年发射成功,中国也由此成为亚洲首个实现月球绕飞的国家。随后,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等探测器,亦陆续实现预定目标。这一系列辉煌,都凝聚着孙家栋及其团队的心血与汗水。
作为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孙家栋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和无畏精神。他时常告诫徒弟,探月是一项凶险万分的工程,谁都无法确保百分之百安全,因此必须有视死如归的决心。正是凭借这种敢为天下先的豪情,孙家栋才得以在这片未知领域开疆拓土,为中华民族实现了几千年的梦想。
五. 星空传奇 功勋盛世
探月工程的成功,令孙家栋在航天界赫赫有名。随后的数十年间,他陆续主持了多项重大航天工程,涉及航天运载火箭、导航定位系统、空间机器人等多个领域,为中国航天事业铺就了广阔大道。
上世纪80年代,孙家栋担纲空间飞行器总设计师,全面主持运载火箭工程。在他的领衔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性进展。直至2001年,孙家栋已年过古稀,但他仍亲自参与研制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并取得圆满成功。
除了运载火箭,孙家栋还长期负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作为北斗系统总设计师,他将中国人工制造的卫星送入太空,为祖国大陆及周边地区提供了精确的导航定位服务。如今的北斗系统,已具备全球组网能力,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卫星导航系统。
2016年,孙家栋再度挑起重担,出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总设计师。他亲自监工、把关每一道工序,确保万无一失。最终,天宫二号如期成功发射,为中国太空人提供了长期驻留条件,为未来建设空间站打下了坚实基础。
年届九旬,孙家栋仍挥斥方遒于航天界,貌不惊人却功勋盛世。他主持设计的航天器之多,世所罕见。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系列飞船,从长征运载火箭到天宫空间实验室,再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个个航天巨制,见证了孙家栋对航天事业的执着付出。
一生奋斗在航天领域,孙家栋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勋。他是中国航天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航天之父。虽年事已高,但孙家栋对于事业的那份执着热情,仍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