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开封有个包青天,公正不阿在民间,包拯铡驸马这些故事老百姓都爱传。因此大家对他特别尊敬,觉得他就像是正义的使者,一辈子都在为国家和人民出力。在北宋那样辉煌的时代,包拯这样厉害的人物,差点就没能传宗接代。他一生中有四个儿子,可遗憾的是,其中三个都早早离世。还好侍妾孙氏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这才让包家的血脉得以延续。包拯的后代们身体里都有着包拯的血,他们和包拯一样,特别看重感情和道义。在这些后代里,有个人后来变成了全球有名的船王,那就是包玉刚。
【家教严格,向往海上风貌】1918年11月,包玉刚在宁波呱呱坠地。他的老爹包兆龙一直在汉口忙着做生意,给家里攒下了不少钱,所以他们家在当地生活得还挺滋润。因为包兆龙老是在外面忙,包玉刚就和他的兄弟姐妹们在宁波的一个小村子里,快快乐乐地度过了他们的童年时光。鸦片战争后,宁波成了五个对外开放贸易的城市之一,这里一直以来海上生意都很红火。包玉刚就在这样的氛围里长大,他最爱做的事就是坐在沙滩上,吹着温柔的海风,看一艘艘商船来来去去。快乐的童年时光转眼就没了,老爸包兆龙因为常年在外面忙,对孩子们管得特别严。为了能把孩子们都看好,他干脆把大家带到了镇海。在镇海的日子里,包玉刚心里老想着那个小村子。但没过几年,13岁的包玉刚就被老爸送到上海去上学了。
包玉刚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学习他特别感兴趣的航运专业,那时候,他全面地学习了船舶相关的各种知识。但好景不长,抗日战争很快就全面打响了,包玉刚只好跟着大家逃到重庆。到了重庆后,包玉刚没有听老爸的话继续去深造,反倒跑到银行当了个小员工。【做到银行高管,却辞职选择海运生意】也许是受老爸常年经商的悄悄影响,包玉刚对数字特别有感觉,这种本事让他在工作上表现得非常出色。1938年,包玉刚开始在上海中央信托局上班,由于他工作经验多,又天天勤奋工作,只用了七年,就从一个小职员升到了上海市银行的副经理位置。
就在他的工作越来越红火的时候,他却干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事儿。包玉刚不干了,辞职回家了,亲朋好友对他的这个决定都感到非常困惑,有的人还开始埋怨他。但他心里明白,自己真正向往的还是那片浩瀚的大海。1949年,包玉刚和他老爹带着家里的全部家当到香港做起了买卖,靠转手赚差价捞了不少。但这活儿不是长久饭碗,早晚得被别的行当挤下去。全家人急得团团转,琢磨着该转行干点啥呢?就在这时,包玉刚打定了主意,决定投身于航运业。但他的这个念头被全家人给否决了,一来是因为香港航运界已经有了大佬坐镇,二来是他们家对这行生意一窍不通,要是搞砸了,家里非得破产不可。
那时候,包玉刚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一边努力自学航运方面的东西来填补自己的不足,一边又耐心地说服父母,希望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支持。父母最终拧不过儿子,只好答应支持他。1955年,包玉刚开始了他的海上贸易生涯。那时他才37岁,谁也没想到,这个对航运满怀激情的年轻人,会在60岁那年成为闻名遐迩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开始涉足航运这行时,爸妈把家里的老本都掏了出来支持他,但这些钱离开办公司还差得远呢。幸好他平时讲义气,交了不少好朋友,这些朋友在他困难时伸出了援手,帮他买下了第一艘二手货船。
尽管这艘货船已经用了很久,样样都比不上新货船,但包玉刚还是像捡到宝贝一样,把它好好翻新了一遍,并且专门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金安”。这艘“金安”号船,就是环球航运公司开始的标志,也是包玉刚用自己独特方式经营事业的起点。【成为世界船王,重情重义回报祖国】包玉刚在出租金安时,选的是长期的租法,这跟当时航运界大家都爱做的短期租赁很不一样,毕竟长期租出去赚的钱可比短期少多了。而且,要是短期租出去,他能随心所欲地涨价,可就算有人议论纷纷,他还是一意孤行,坚持要长期出租。
经过时间的证明,他的主意没错。短租的话得冒点风险,但要是长租,风险就小多了,还能轻松赢得客户的信赖,进而稳住航运市场。没多久,包玉刚就凭客户的信任,在航运界混成了老大。1949年时,包玉刚就开始用船运给大陆送军事物资和药品了。到了1956年,埃及和以色列打起仗来,苏伊士运河被封,货物堆得满满当当。好多人都跟包玉刚说,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但聪明的包玉刚看出门道了,他觉得要是现在去搞西方航运,万一仗打完了,那可就亏大了。包玉刚在东南亚市场步步为营,结果战争一结束,苏伊士运河重新开放,那些急着冲进西方的货船全砸了手里,没生意不说,还得花大钱修理,最后都成了“烂摊子”。反观包玉刚,因为在东南亚市场稳扎稳打,他的事业是一天比一天红火。
包玉刚赚了大钱后,就琢磨着把生意做到欧美去。他瞅准时机,很快就踏进了欧美市场的大门。没多久,靠着充足的资金和一套先进的管理办法,他的环球航运公司实现了飞跃式发展。1980年,包玉刚凭借着200多艘船只,稳稳坐上了世界船运老大的位置,是大家公认的世界船王。但他一点也没骄傲,依然保持着包家一贯的好品质。他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当时在香港的包玉刚发现老家宁波居然没有一所大学,而发展还没宁波好的香港都有4所大学了,这让他特别惊讶。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在宁波建所大学。
包玉刚跟邓小平分享了自己的想法,邓小平听后非常赞同,直夸他有爱国情怀又有远见,还答应说他会亲自给宁波大学写上校名。1985年,因为有了包玉刚的慷慨资助,宁波大学得以创建。而且,他还在学校里设了包氏奖学金,用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包玉刚对香港能够顺利回到祖国大家庭,并且在过渡期间保持稳定,立下了难以磨灭的重要功劳。1991年,包玉刚离开了我们,他的人生经历非常神奇,因为热爱航运,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船王;他还很讲情义,为祖国做出了很多贡献。他的后代没有忘记他的付出,建起了好多纪念馆来缅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