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630~700年)唐大臣。字怀英,太原市狄村人。狄仁杰年轻时,做过小官,后升任唐中央最高法官大理丞,还做过江南巡抚,豫州刺史。他居官清正、刚直、机智,受到唐高宗、中宗、睿宗、武则天皇后的重视。
唐显庆五年(660年),唐高宗和武则天来到并州,狄仁杰被派了一个临时职务:行宫布置大臣。这时,并州刺史李冲玄认为高宗、武后要出游汾阳宫(今宁武县管涔山上),需经过妒女祠,民间传闻:如果有人穿着华丽服饰从妒女祠前过,会遭风雷之变。为此,李冲玄要另修一条道路,躲开妒女祠。狄仁杰知道后,立即制止了这种劳民伤财的做法。他说:“天子之行,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避耶!”唐高宗听后,赞之说:“真丈夫哉!”在1200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中,像狄仁杰这样敢破除迷信的人,实属少见,更重要的是,免除了数万人的劳役和驰道两旁人民所受的损害。
狄仁杰在做江南巡抚时,曾废除江南神祠1700多所。狄仁杰明知武则天信佛,但他并不因此示弱,反而劝说武则天,佛教是外国迷信,请武则天取消她的崇佛措施。
狄仁杰为官秉正,也多有传闻。他在做豫州(今河南汝南)刺史时,勇敢地挽救了被元帅张光辅定了“忤逆”罪名将被处死的2000多人。这些人后来改为流放边境地区。狄仁杰在宁州做过刺史,受到人民的拥戴,给他立有“德政碑”。那批流放者路过宁州时,宁州人民出来慰问,并把他们带到德政碑下招待了三天,他们彼此并不相识,是由狄仁杰的善政把他们联系起来了。
武则天做女皇的第二年,狄仁杰被任为宰相,但翌年被奸臣来俊臣诬陷入狱,不久得释。以后做过彭泽县令、魏州刺史,每到一地,他都非常爱护人民。这些州县都建德政碑来纪念他。
圣历元年(698年),突厥默可汗入侵今河北中部,武则天立即发兵45万,命太子挂元帅衔,狄仁杰为副元帅,负实际责任。入侵军听说出动大军,以狄仁杰为统帅,未经对阵,向北逃退。外寇去后,地方残破,武则天命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使,狄仁杰尽力让人民休养生息,整顿秩序,恢复生产,维修道路,赈粮济民。他严格军纪,自己粗食淡饭,以身示范,勤勉办公,当时他已经68岁了。
武则天晚年,最信重狄仁杰。在宫廷宴会上,武则天亲手举杯赐狄仁杰。在太殿相见时,武则天总叫狄仁杰不要跪拜。他老而有病,几次告老还乡,武则天都未批准。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逝,武则天痛哭出声,废朝三日,赐封狄仁杰为梁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