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消费者行为学》时,有两种情况是我们每一个正常的社会人都无法避免的:
一是我们必须得消费,不消费甚至没有办法生存;
二是我们生活的社会必然有阶层,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处其中的一个层级里,而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当坐在办公室的你还在为午餐点一份15元的炒面还是30元的米饭套餐纠结时,你旁边的高档餐厅里,正有一个人在吃着999元一位的自助餐。
而他除了周末外已经连续在这里吃了一个月。
当你还在为购买老破小的学区房还是郊区的新房焦虑时,你认识的某位朋友正在将高中成绩很差的孩子送往国外的名校,并准备在那里买一栋别墅。
这便是现实中社会阶层带来的消费观念以及消费能力的差异。
按照王海忠和江红艳所著的《消费者行为学》一书分析:
上层社会拥有更多的储蓄和投资,他们当中尽管也会有价格敏感者,但他们往往更看重产品的品质。
同时,强烈的优越感使他们具有自我表达的需求,因此高档有声望的品牌就自然而然会成为他们的追求。
中产阶层有着向上流动的渴望,他们也能更多的接触到上层社会人士,所以总是模仿上层的消费习惯。
但现实的消费能力又使他们不得不把消费品价格放在重要的位置。
尽管他们会偶尔奢侈一把,更多时候还是追求高性价比。
由蓝领构成的工人阶层在消费和决策上会表现出更强的本地化倾向,他们往往对价格更敏感,并且倾向于判断价格越高质量越好。
最后一个阶层是无家可归者,他们的消费需求主要围绕着温饱等生存物资,这些物资一旦购买后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我们其实没有必要为了面子或者虚荣去购买超越自己阶层的物品,坦然接纳自己的现实购买能力,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持续奋斗就是最正确的选择。
从《消费者行为学》这本书中去了解我们的消费选择和决策过程是一件非常有趣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