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共计25章。主要内容有:孔子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的精神;孔子对殷纣王的批评,孔子关于学与仕的关系,君子与小人在有过失时的不同表现,以及孔子与其学生和他人之间的对话。其中著名的文句有:“见危致命,见得思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君子之过,犹日月之食”;“其生也荣,其死也哀”等。
以下为《论语·子张》里的成语收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80b4f057998efcf7a2d954bd88704bc.png)
1、见危致命
【解释】: 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同“见危授命”。
【出处】: 《论语·子张》: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翻译】:子张说:“士遇见国家危难能献出自己的生命;见到利能想到义;祭祀时想着恭敬严肃;临丧时想着悲桑哀痛。这样也可以了。”
【举例造句】: 臣敢不温故知新,有司之职;见危致命,更输异日之忠。 ★宋·苏东坡《谢处侍读表》
【近义词】: 见危授命
2、致远恐泥
【解释】: 致:到达;泥:拘泥。担心妨碍实现远大目标。
【出处】: 《论语·子张》:子夏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翻译】:子夏说:“即使一些小技艺小技巧,也一定有可取之处。但要凭借这些通达大道,恐怕就有所妨碍了,所以君子不从事这些小技艺。”
【举例造句】: 但致远恐泥,终之实难,曾未崇朝,豺声已露。(《魏书·孝庄帝纪》)
3、博学笃志
【解释】: 笃:忠实,一心一意。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
【出处】: 《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子夏说:“知识广博,志向坚定,对社会现实发疑问,对当下问题做思考,仁德就在这中间了。”
4、切问近思
【解释】: 切:恳切;近思:想当前的问题。恳切地问询,多考虑当前的问题。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故就其所及而语之,是乃所以使之切问近思,而渐进于高远也。 ★宋·朱熹《论语集注·雍也第六》
5、文过饰非
【解释】: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出处】: 《论语·子张》: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翻译】:子夏说:“小人对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举例造句】: 其实错了就老实自己承认,倒是精神安泰的事情;文过饰非是最苦痛的勾当。 ★邹韬奋《论文、杂感、随笔·硬吞香蕉皮》?
【近义词】: 讳疾忌医、涂脂抹粉、护过饰非
【反义词】: 欲盖弥彰
6、即温听厉
【解释】: 后以之称面受尊者的教诲。
【出处】: 《论语·子张》: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翻译】:子夏说:“君子有三种变化:看他的外表很严肃,接近他时候温和,听他说话严厉。”
【举例造句】: 不得即温听厉,良以为歉。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会遇》
7、小德出入
【解释】: 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出处】: 《论语·子张》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翻译】:子夏说:“在重大节超上不能逾越界限,在生活小节上有点出入是可以的。”
【举例造句】: 有时到了兴会淋漓的时节,就难免有些小德出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
8、洒扫应对进退
【解释】: 洒扫:河水扫地,泛指家务事;进退:迎送客人之类的礼节。旧指青年人居家在尊长、客人面前应做的起码的事。
【出处】: 《论语·子张》: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未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举例造句】: 二仪之奠,日月星辰之纪,氓庶之生成,鬼神之情状,草木鸟兽之成若,洒扫应对进退之琐,皆吾性分之所有事。 ★清·曾国藩《书学案小识后》
9、有始有终(有始有卒)
【解释】: 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出处】: 《论语·子张》: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翻译】:子夏听了这些话,说:言游错了!对君子之道的学习,哪些先传授、哪些后传授,就好比草木一样,是区分为各种类别的。君子之道的学习,怎么可以歪曲呢?有始有终地循序渐进,大概只有圣人吧!”
【举例造句】: 同学之间要有始有终地保持友好关系。
【近义词】: 有头有尾、有始有卒
【反义词】: 有始无终、有头无尾、虎头蛇尾
10、学而优则仕
【解释】: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出处】: 《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翻译】:子夏说:“做官而有余力就去学习;学习而有余力就去做官。”
【举例造句】: 我有力量释放了你,叫你达到学而优则仕的愿望。 ★老舍《四世同堂·三十四》?
【近义词】: 学优而仕
11、恶居下流
【解释】: 恶:讨厌,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为卑下的地位。憎恨处于下游。原指君子不愿居于卑下的地位。现也指不甘居下游。
【出处】: 《论语·子张》: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翻译】:子贡说:“殷纣王的不善,不像传说的那样严重。所以君子非常害怕居于下流(因为一旦居于下流,就会想纣王一样),天下所有的恶名都归到他头上了。”
12、文武之道
【解释】: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出处】: 《论语·子张》: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翻译】:卫国的公孙朝向子贡问:“仲尼从哪儿学习的?”子贡说:“周文王、周武王之道,并未失传,人们还记得。贤能的人认识到大的方面,不贤的人记住了小的方面,没有什么地方没有文武之道。夫子哪里不能学呢?而又何尝非得有固定的老师呢?”
【举例造句】: 文武之道,厥猷未坠。 ★晋·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
13、学无常师
【解释】: 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指凡有点学问、长处的人都是老师。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三业先通,因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学无常师。 ★晋·皇甫谧《高士传·申屠蟠》
14、赐墙及肩
【解释】: 比喻才学浅陋。
【出处】: 《论语·子张》: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翻译】:子贡说:“这就如同房子的围墙,我的围墙只到肩膀高,因而人们能窥见房屋的美好。我老师的围墙有数仞高,找不到门进去,光在外面,看不到宗庙的美好和各个房舍的丰富多彩。找到门进去的人可能很少吧。”
【举例造句】: 赐墙及肩人得见,公才槃槃一都会。 ★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徙鱼》
【近义词】: 才疏学浅
15、宫墙重仞
【解释】: 宫:宫殿,古时也指一般房屋;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合七八尺。房屋的墙高达数仞。比喻老师学识渊博,不可能一下接触到。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16、生荣死哀(生荣殁哀)
【解释】: 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出处】: 《论语·子张》:陈子禽问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翻译】:陈子禽问子贡说:“您对仲尼是有意表现恭敬吧,他那里比您更强呢?”子贡说:“君子一句话可以显现出聪明,一句话也可以显示出不聪明,说话不可以不谨慎呀。我们老师的不可及,就好像天是不能通过阶梯登上去一样。我们老师如能获得权位而为诸侯或大夫,那就像人们所说的:他要建立什么,什么就建立了;他要引导百姓,百姓就会前进;他要安抚百姓,百姓就来归服;他要发动百姓,百姓就回团结协力。他生的光荣,死的哀荣。像这样谁能比得上呢?”
【举例造句】: 夫人开国分齐魏,生荣死哀送天地。 ★宋·文天祥《哭母大祥》诗
【近义词】: 生荣亡哀、生荣没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