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建国,今年52岁,来自一个小县城。
年轻的时候家里条件一般,初中毕业后就去学了木匠手艺,后来机缘巧合进了县里的一个小工厂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厂子效益一度不错,后来改制,我拿了一笔补偿金出来,加上这些年攒的钱,自己又接了些零活,手里倒也算宽裕。
我结婚比较早,妻子李萍比我小两岁,是本地人,做点小生意,早年在菜市场卖过蔬菜,后来开了个小便利店。
我们有个女儿,今年26岁,大学毕业后去了省城发展,已经稳定下来,准备买房。
我们住的房子是2003年买的,当时县城房价不高,这套120平的房子总共花了38万,算是当时的高档小区了。
如今,县城房价涨了不少,最近有中介估过价,说能卖到110万,这对于我们来说,算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最近家里出了件让我头疼的事——我侄子要结婚,我妈让我把房子卖给他,只能给40万。我当然不同意,可我妈却急了,甚至说我太计较,不顾亲情。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侄子小伟是我弟弟的儿子,比我女儿小两岁,前几年在外地打工,现在回了县城,准备结婚。弟弟家条件一般,一直住在老房子里,侄子结婚得有房子,这在小县城是天经地义的事。
我弟弟张建军比我小五岁,从小我妈就偏向他,说他是家里最小的,吃了不少苦。其实,他长大后也没吃啥苦,结婚后一直靠着家里,连买房的事也想着父母和我帮衬。
前些天,家里开了个“家庭会议”,我妈、我爸、我弟、我弟媳,还有我,我们坐在一起商量侄子买房的事。
我妈开口就说:“你侄子结婚得有房子,你那房子大,住得也挺好,不如卖给小伟,自己再买个小一点的。”
我一听就皱起了眉头:“妈,我这房子现在市场价110万呢,你让我卖给他,多少钱?”
我妈理直气壮地说:“40万,反正你当年买的时候也就38万,没亏!”
我当时就笑了:“妈,这话说得,我买的时候是38万,可现在值110万,你让我40万卖,这不是亏大了?”
我弟弟张建军赶紧接话:“哥,咱们是一家人,不要计较那么多,小伟结婚不容易,你帮帮他,这房子你住了这么多年,也没亏啥。”
我心里一阵火气上来:“那按照你这个说法,我是不是还得倒贴你们几十万?”
我弟媳妇也开口了:“哥,你女儿以后都不在县城发展了,这房子留着有什么用?给我们,大家都好,小伟也能早日结婚。”
我听得火冒三丈:“我女儿不在县城,但我还在啊!这房子是我和你们商量来的,还是我自己决定的?”
我妈见我态度坚决,脸色立刻沉了下来:“张建国,你怎么这么自私?你侄子结婚是大事,你连个房子都不愿意让出来?你小时候穿的衣服,还是你弟弟穿剩下的,现在连这点亲情都不顾?”
我冷笑了一下:“妈,那时候我是孩子,可现在我是个独立的成年人,这房子是我自己买的,不是你们给的,凭什么让我贱卖?”
场面一下子僵住了,我爸叹了口气没说话,弟弟脸色难看,弟媳更是翻了个白眼。
接下来的几天,我妈不断给我打电话,甚至跑到我家里来哭闹,说我冷血无情,不顾手足亲情。我实在是忍无可忍,电话都不接了。
可事情还没完,我妈竟然直接找到我女儿,想让她来劝我。
那天晚上,我女儿给我打电话,声音里透着不满:“爸,奶奶今天给我打电话了,说你太小气,不愿意帮叔叔家,你到底怎么回事?”
我一听就火了:“你奶奶怎么跟你说的?”
“她说你侄子结婚要买房,让你卖房子给他们,你不愿意,还跟他们吵架。”
我深吸了一口气,把事情前前后后跟女儿说了一遍,女儿听完后沉默了几秒,然后叹了口气:“爸,这种事你就别管奶奶怎么闹了,这房子是你的,凭什么要便宜卖?再说了,你要是真卖了,回头他们还得找你借装修钱、家电钱,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
我听到这话,心里一阵欣慰:“闺女,还是你懂事。”
“爸,不管他们怎么说,你就当没听见,以后我挣钱了,你和妈来省城住,我给你们买房。”
听到女儿这话,我心里一阵温暖,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这房子,我绝对不会卖!
事情最终还是僵住了,我妈不再找我闹,但显然对我很有意见,甚至在亲戚面前说我冷血。
我弟弟一家对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热情,逢年过节也不主动联系了,甚至连我爸的态度都有些微妙。
但说实话,我心里一点都不后悔。
这世上,亲情不是无条件的付出。我愿意帮衬家里,但不是被当成提款机,更不是被道德绑架。
侄子结婚是他的事,房子是我的,我有权利决定卖还是不卖。
这次的事情让我更明白,有些亲情经不起考验,但真正懂你的人,永远不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逼迫你。
我不再纠结,也不再愧疚。人生是自己的,日子还是要自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