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讨厌的人事物,能躲则躲,或许有效,却不免消极。
坚持自己的方式,重视自己的感受,不是错。但如果太过坚持自我,可能就会失去一些机会。停留于自己的观感,而放弃探究事情的真相。这里还是要说,我们不一定非得勉强自己做什么,我们可以选择不改变。但在职场上,是否可以给自己多一点的机会,去发现更多?
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误会,而失去合作的机会。我们拒绝跟某些人合作,常常是出于对其人其事的不信任。认为这个人做事不地道,不值得打交道,会给自己带来风险。但在作出这个不信任的判断之前,我们是否有机会,去核实?能否有更开放的心态,先去了解,再做结论?
当然,保持开放的心态,也需要有基本的信任。我们也知道,信任不是凭空而来。大家都是头一次见面,头一回合作。原来谁也不认识谁,我凭什么要信任你,你凭什么要信任我?芥菜树下看,不信任,才是正常的反应。所以,我们不可能要求别人,刚刚认识,第一次当同事,就要向你付出100%的信任。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明白,没达到百分百的信任,不等于百分百不信任。
信任关系,可以循序渐进。
既然能有机会,在共同的平台上发挥,那互相之间,可以有基本的认可。正常工作中,我们不必把每个人都想成是坏到底。当然,也不是把每个人当成大善人。而是正常看待,大家都是普通人。彼此的合作,也仅限于工作中的某个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内,我们是可以互相信任的。打交道越来越多,良性的互动当中,大家的信任感就一点一点地建立起来。能够共事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工作中认为某人厌恶,就碰到了信任危机。这个时候,我们自己,愿不愿意多走一里路,多做一点点?对我们来说,当然要付代价。但这个代价,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付得起的。不需要做很多,就是多问几句话,多花几分钟,多给点耐心。
多做一点点,获得更多真实的信息,有助于我们得出更接近于正确答案的判断。这个人是否值得打交道,这件事上能否合作,还有哪些工作可以做,以及哪些不可以做……更加清晰的判断,对我们自己的工作,有益无害。
并非每一次的初始判断,都是错的。我们的感受,有时候就是很准确。一些问题,的确就会在细节上暴露出来。有些人的确就是很讨厌,不值得合作。但无论如何,无论判断是对是错,我们都要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核实,获得更精确的信息。核实之后,再作出下一步的决定,控制风险。而不是在一些猜测当中,纠结不已。工作上很多时候,不能太纠结。就是要核实、确定、果断做。
哪怕心里真的很讨厌这个人,也尽力而为,不要放弃沟通。
原创不易,一见你就happy。转载需本人授权。不想错过职场趣聊,关注:<芥菜树下>,闲话职场,南北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