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延安当地百姓举报了一桩风俗案件 。
有百姓找到保安处,举报延安清凉山后,有个和尚经常诱奸妇女。
他甚至专门设置了“暗号”联络——当这些妇女方便的时候,就在门口晾一条红被单。
这样居住在山上的和尚就能看到,然后偷偷下山和这些妇女私会。
一个小小的和尚居然会用暗号传递信息,而且他住的地方地势极高,整个延安城可以一览无余。
这些疑点很快引起延安保安部队副司令员周兴的注意,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个和尚身份可能不一般。
果不其然,一番调查下来,和尚果然是军统间谍,但他接下来的言论让在场所有人都惊出一身冷汗。
“已经有一个顶级间谍埋伏到了毛泽东身边,他的任务是刺杀共产党高级领导。”
此话一出,所有人大惊失色,周兴一刻不敢怠慢,立刻向上级汇报了情况,并着手加强主席的安保措施。
可任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个顶级间谍,其实早被毛主席本人识破了。
那么这个间谍是谁?为何接近了主席却迟迟没有动手?
一、接到任务:刺杀毛主席1938年,延安城外东郊,两辆军用卡车疾驰而过,车上载的是来延安交流学习的刘永川、萧致平两位教授。
在过关卡时,负责驾驶车辆的国民党军官缓缓从车上下来,将通行证扔给戍卫边区的八路军战士,趾高气昂地说:
“本人奉胡宗南长官之命,护送刘永川、萧致平两位教授访问延安。”
我军战士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将证件双手递回,并对教授一行人说:
“欢迎来到延安,一路上辛苦了!”
军官没有理会,拿走证件,一脚油门扬长而去。
反倒是教授身边一个学生模样的青年握了握战士的手:
“谢谢您,辛苦了!”
只见这个人身形匀称、国字脸、双目炯炯有神,身上是时下流行的中山装,脚蹬一双稍显破旧的皮鞋。
大家都对这个自愿扛行李,有礼貌的青年颇有好感,可谁也没有察觉他笑容里不易察觉的狡黠。
他是此次来延安参观的教授助理,叫沈辉,真名沈之岳,也是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的心腹。
此行的目的是刺杀党的高级领导人,同时传递一些重要情报。
表面上,沈之岳到了延安看什么都新鲜,眼里泛着光,似乎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无限向往。
实际上,此人极其伪善,貌似待人亲和,彬彬有礼,让人相处起来如沐春风,实则胆大心细,心狠手辣,杀起人来绝不手软,这些在他读书时就初现端倪。
1933年,沈之岳在复旦大学学习。他成绩优异,谈起马列理论头头是道,还是学生组织的核心人物。
在参加罢运动的时候,被特务当做运动的头目抓了去。
那个时候的学生都怕特务,拉黄包车的,街上叫卖的,人人都可能是特务,一旦被特务抓了去,无论与否先打一顿再说。
沈之岳到了里面,却一反常态地平静。他谎称自己是一位高官的亲属,且侃侃而谈,把特务哄得一愣一愣。
特务将信将疑,把这个事情上告给戴笠。
戴笠一听就乐了,这个高管官哪有这样一门亲戚,分明是这个毛头小子胡说八道!
真相大白后,特务处都说这小子年纪不大,胆子不小,得给他点颜色看看。
但戴笠对沈之岳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魄力颇为赞许,以他多年来间谍经验来看,这小子胆大心细,是个做特务的好苗子。
就派人将沈之岳“请”了过来,几番长谈下来,沈之岳选择加入军统。
戴笠为了培养他,把他送入专门的警官学校,本就是高材生的沈之岳记性好,悟性高,很快摸清了做特务的门道。
与此同时,沈之岳也没放弃练手的机会——他伪装成“进步学生”混入到学生中间,有早年在上海参加工人运动经历,几乎没有人能看得出他的底细。
后来,他更是利用伪装的身份残害几名共产党员,破坏了我党的外围组织。
戴笠觉得时机成熟,决定派沈之岳潜入延安,打探敌情,趁机刺杀毛主席,于是便出现了本章开篇的一幕。
在交流学习期间,他没事就和战士们一起打篮球,还和文工团一起排练歌曲,很快和这里的军民打成一片。
所以,一个月后,在两位教授参观结束要走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看似顺理成章的决定:
“我想留在延安,我要参加革命!”
在当时风起云涌的延安,一个国统区来的小助理真的能顺利留下吗?
二、点烟被怀疑,二代谍王的百密一疏沈之岳留在延安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戴笠棋局里的关键一步。他也早就料到边区的保卫处会对参加革命的人进行身份核查,于是为这个爱徒做好了准备。
边区保卫处处长周兴,负责新人的检查工作。
周兴参加过南昌起义,后来一直在保卫部门工作,经验丰富,而且此人极为敏锐,很多潜入延安的特务,都是被他揪出来的。
保卫处先是对沈之岳进行了严格审查,周兴又亲自和他谈话两次,都没有检查出什么问题。
戴笠早就帮他敲定好了从出生到现在的重要节点,所有细节反复核验,包括以沈辉这个名字在各处的档案也安排妥当,一般人根本查不出什么问题。
既然没什么问题,沈之岳就算是过审了。很快,便被安排进抗大学习。
在学习期间,他吃苦耐劳,什么活都抢着干,平日里作风简朴,鞋子破皮,衣服破洞了缝缝补补接着穿。
再加上他熟读马列著作,精通法语英语等,每一次学习交流,总是能提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如此种种,让抗大的老师同学对他颇为赞许。
众人不知,这些都是沈之岳伪装的结果。
就在这时,周兴抓住了几个特务,也就是文章开篇的花和尚,他从偷情的妇女口中得知,她们每次跟和尚通奸都会得到一笔不小的数目。
钱?一个出家人,在这么兵荒马乱的时期,能拿出那么多钱,周兴断定他就是个特务!
果不其然,随着周兴审讯力度的加大,还牵扯出和尚的上线——他经常光顾的杂货铺。
杂货铺老板是个软柿子,没审几下就招了个一干二净。
和尚是国军安插在延安的卧底,利用清凉山优越的地理位置,监视我党人员动向,定期向杂货店老板汇报情况。
杂货店老板则把收到的情报汇报给军统,同时接收上级指令,时不时在延安做些小动作,散布恐慌和焦虑……
这些小鱼小虾让周兴有点意兴阑珊,就在此时,和尚交代还有个意欲刺杀毛主席的顶级间谍已经混入延安,没准现在就在主席身边。
周兴的神经一下紧绷起来,他担忧中又透露着兴奋——大鱼马上就要上钩了!
按照周兴的策略,首先要引蛇出洞,再来个一网打尽。
杂货铺老板按照约定好的联络间谍的方式,用暗语写下这样的字条:
明日中午,到甘泉县杜甫祠堂一见,有要事商议。
周兴这边也没闲着,他反复核查最近的可疑之人。
目光很快又落到了沈之岳身上,在上一次审查完毕,周兴就觉得哪里不对劲。
他是跟参观团来的,参观团是国民党安排的,最重要的是,对沈之岳的审查太顺利了,没有一丝破绽,完美的令人生疑。
周兴将疑问与边区保安处副处长王范商量。二人决定,再找他谈谈,看看有什么可疑之处。
这一谈,果然有新发现!
谈话过程中,沈之岳似有似无的江浙口音被王范捕捉到,而他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河南人。王范乘胜追击,不给沈之岳思考的机会。
沈之岳笑了笑说:“我几岁的时候在舅舅家暂住过几年,他在上海读过书,我耳濡目染,跟着学了几句”
他还学了两句蹩脚的上海话,把王范都听乐了。
王范点点头,这也没什么问题,这才稍微松了一口气,稍微对沈之岳放心了些。
不过他们绝对想不到,这个疑点是沈之岳故意暴露出来的,他太了解保卫处的人心里在想什么。
绝对完美就会令人生疑,出现疑问再打消疑问才能让他们放心,从而放松对自己的监视。
不过,这次有惊无险的谈话也救了沈之岳一命。
谈话完之后,他知道保卫处的人一直没有打消对他的怀疑,便更加谨言慎行。
有一天,沈之岳打完篮球回到窑洞,在旁边的树底下发现了同伙留给他的接头暗号。
两个普通土疙瘩中间压了一张小纸条,藏得极其严实。
沈之岳心里一阵激动,在没有人的地方看完就烧掉了,他辗转反侧一个晚上,考虑要不要去纸条上写的地方接头,组织究竟有什么大事安排?
他担心在这个风口浪尖去了会引起保安处的怀疑而泄露身份,最终也没有去,装作无事发生。
这张纸条正是杂货店老板留下的,约定的地点正是杜甫祠堂。
保安处的人蹲守在杜甫祠堂好几日都没有发现有人赴约,甚至连可疑踪迹都没有。
很显然,保安处的此次钓鱼行动,以失败告终。
杂货铺老板几个间谍被枪决处置,只是放走了大鱼,让保安处的同志夜不能寐。
就在众人为找到这个顶级间谍掘地三尺的时候,任谁也没有料到,是毛主席本人,把他识破了。
原来,当时沈之岳因为表现优异被安排在机要部门担任收发工作。
一次,毛主席正在批该文件,习惯性的想抽支烟,结果一摸口袋没有。
刚好一旁的沈之岳注意到,立即从烟盒里掏出一支递给毛主席,正是主席平日里最爱抽的牌子。
主席抽着烟,越琢磨越不对劲。
这个素日里不抽烟的收发员身上,为何随身携带自己最喜欢的香烟?
主席立刻察觉到了他的不对劲。
要么他是想要投其所好的取巧钻营之辈,要么此人在监视自己。
无论是哪一种,都要先把他调去基层历练几年,如若没什么问题,再调回来,那时还能更有进步。
为何他在毛主席身边那么久都没有动手?被调离之后,刺杀任务就做罢了吗?
三、双面谍王的后半生毛主席这个纯靠感觉和细节做出的决定,对沈之岳来说,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沈之岳从延安调走,去了国统区的浙江开展工作。
等到了新四军第三支队,他也没闲着,通过不断给军统提供情报,间接造成了一场震惊中外的惨案——皖南事变。
1941年,叶挺、项英率领9千余人向长江以北进军,在安徽泾县茂林一带,被埋伏的国民党军7万余人围攻袭击。
敌众我寡,兵力悬殊,经过七昼夜血战,我军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领的三千余人突围外,几乎无一人生还,军长叶挺也被捕。
有人认为,在皖南事变惨案中,这些关乎成败的情报,就是沈之岳泄露出去的。
因为在整个事件前后,沈之岳活动非常频繁,而且一名与自己有联系的特务暴露了身份。
他怕惹祸上身,便神不知鬼不觉返回重庆,离开了我党的核心区域。
而他渗透共产党又全身而退的经历,成为了他在军统最值得炫耀的资本。
不久后,在戴笠的引荐下,沈之岳获得了蒋介石的嘉奖,并被任命为军统局第一处科长,这个职位称得上当时军营里最耀眼的存在。
而后,他不断加官进爵。
1943年,他成为了军统局东南特侦站站长,兼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
至此,中央才知道,曾深得他们嘉奖的进步青年“沈辉”不是叛徒,是潜伏在我党的特务。
他在台湾的后半生,始终是国军最有威望的官员,也是当局最看重的元老。
虽然在战争年代,沈之岳的双手沾染了不少同胞的鲜血。
但我党仍以宽广的度量,接纳了这位昔日的国民党间谍。
甚至在上世纪90年代,沈之岳携夫人到大陆看病,还受到了我当领导人的热情款待。
沈之岳对此非常感动,对中央的不计前嫌感激涕零。
1994年,沈之岳病逝台湾,享年81岁,至此,这位“双面谍王”连同他一生的传奇故事落入尘埃。
四、结语沈之岳潜伏中共中央10年,也曾经和主席有过不止一次密切接触,为什么迟迟没有动手,完成刺杀任务?
其实,看看沈之岳之后的履历,这个答案就很明显了。
毛主席等最高领导人身边不乏人保护,铤而走险的刺杀,或许能成功,但也会断送自己的性命。
更重要的原因是,沈之岳作为一个高知青年,他清楚的认识到,不论刺杀成功与否,他自己的前途和发展道路也走到头了。
到后来,他回到国民党那里来看,多少风光一时的国民党高层官员都命途多舛:
戴笠横死,到今天也不知死因;毛人凤到台湾被架空,晚景凄凉;白崇禧等人也是处处不如意。
反观沈之岳任由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得到了蒋氏父子的信任,一路高歌,以善终结尾。
所以,与其说他是一个间谍,不如说是一个谋士。
正所谓,谋士先谋己身。
这句话用来描述沈之岳恰到好处。
-END-
【文|锦书】
【编辑|长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