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考虑网络上流传已久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登月真伪的话,距离1972年执行的最后一次裁人登月任务确实过去很久了,时间足足已经相隔了半个世纪有余。在当下方兴未艾的“重返月球”的新一轮激烈竞赛中,不少国家都跃跃欲试,只不过有的是稳扎稳打、步步推进,有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纯粹就只是在喊口号做PPT——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似曾相识的一幕幕如今正在热闹登场。
在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约瑟夫·西尔克的《重返月球》一书中,除去简短的对上个世纪登月史的回顾,作者花费了更多的篇幅和精力,既是在介绍,更是在探讨人类为什么要“重返月球”,以及“重返月球”之后要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漂亮话人人都会说,但真正做到着实不易。“重返月球”的潜在意义和价值是如此之大,这场新一轮的竞赛如何推进演绎确实至关紧要。虽然不能说人类的未来就在于登月甚至于开启星际探索,但是很显然,这个先机如果不能够抢先一步、走稳一步,那“下一步”就无从谈起。
约瑟夫·西尔克的《重返月球》一书中“引言”部分的标题简洁而有力——“月球在召唤”。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为月球探测而开发的居住将使开发月球资源成为可能,这将为我们前往火星和其他更远的星球进行星际探索谱写新的篇章”。人类从来都不缺乏雄心壮志,但是很显然,落到实处才是最重要的。这场无疑困难重重的路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走得稳当,才是真正负责任,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毫无疑问,宇宙如此之大,地球上的人类绝对不是宇宙中的“独此一份”,更非幸运儿。哪怕是就在地球上,人类真正的文明史大概也只有不到一万年,相比地球四五十亿年的漫长存在时间根本不值一提。但人类确实非常有必要看得更远、走得更远。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在《三国演义》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说得非常有道理。谋划事情,必须要尽人的主观努力;而事情的成败,也确实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但是最重要的,不就是做事情首先一定要尽心尽力吗?!“重返月球”也是如此。
在《重返月球》一书中,约瑟夫·西尔克对于开展月球探索的意义以及人类在更为遥远的未来太空探索中做些什么发表了极为宝贵的见解和深刻的洞察。无论他的真实而确切的倾向性到底是什么,但这些话,比如人类究竟要通过“重返月球”做什么、怎么做,都非常诚恳而实在。到底哪个国家能够在“重返月球”中占得先机,更重要的不取决说了什么,而是取决于做了什么。事实上,“重返月球”目前有且只有中国和美国两个玩家,这个竞争态势确实也如同上个世纪的情景近似于一横一样,确实大有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