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时正值中央红军反“围剿”节节失利,白军向中央苏区的纵深推进之际。1934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庐山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制订部署了新一轮大规模“围剿”计划,准备对中央红军发动最后一击,这就是所谓的“铁桶计划”。
会议结束的当天晚上,重达一两公斤的“铁桶计划”文件,就被参会的地下情报人员带了出来。原特科成员项与年连夜将文件密写到四本新买的学生字典上,接着他不惜用石头砸掉自己的门牙,化妆成乞丐,穿越重重封锁线,进入中央苏区。10月7日下午,项与年赶到位于瑞金的临时中央驻地,当面将四本密写的字典交到了自己的老上级周恩来手中。
这时的二局已有技术人员42人,侦察电台7部。由于人员相对集中,技术力量加强,密码破译的进展更快,至1934年7月,已累计破译密本400多个。在项与年将情报送至瑞金的同时,二局也破译了关于“铁桶计划”的情报,这无疑是对项与年送来情报的一个最好印证。

二局还从敌人的密电中获悉,蒋介石已将总攻时间提前了约一个月,这让当时的中央负责人都大吃一惊,深感中央根据地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地步,若不断然采取措施,再过十天半月,就会完全被白军围困住而难以脱身。尽管临时中央已向湘西转移的计划,但并没有准备好,如今只能趁敌人的“铁桶”尚未合围,进行紧急转移。
这就是长征。出发前,中央机关被编成两个纵队,首脑机关也即总部为第一纵队,因其代号为“红星”,故又名“红星纵队”,二局、三局在纵队中的代号分别是“红星二科”、“红星三科”。
按照周恩来、朱德的明确指示,二局的情报机要人员、三局的电台报务人员,除少数留在中央根据地坚持工作外,其余大部分人员及其设备,都要随军行动:二局有33人及5部电台被编入红星二科;三局的14个无线电分队和14部电台也都参加了长征,除此之外,王诤从8月份就开始组织人员,通过购买或筹措,共筹集汽油、充电机、干电池等各种通信器材100余担,并组成了一支200多人的运输队。

《玉变为石4》,欲知后事如何,请看明日分解
(本故事因字数较多,只能每日连载。如您希望一次性看完,亦可累积数日阅读。纯为以文会友,介意者勿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