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花会开
春天了,青岛各个地方的花儿都盛开了,柳絮飘飞,花枝招展。然而青岛的经济并不像某些媒体宣传的步步稳升。地产的寒冬似乎一点也没有被春风吹走,听说黄岛某大地产支撑不住,年前年后偷摸裁起了员,原本行业都会有高潮低谷,但地产低迷,其他行业也不好过,即便从地产撤出,去往别的行业也是一片狼藉。这个春天有点特别寒…。
在青岛当老师职业甚好
隔壁邻居的孩子, 一个曾经全校第一的学生今年通过考试选拔回到了自己母校小学当了老师,家里人甚为骄傲,因为在青岛吃上公家饭,就算是稳了。现在看在青岛这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渴望进入体制内…。有时我在想进入体制内也许并非孩子的本意啊,那么是这座城市的什么现状让家长和孩子折服了。
南下城市
我的很早的一个前同事6年前去了广州,前两天我问他我说当初你为什么离开他喜欢的青岛(他潍坊诸城人,毕业于青大)。感慨万千,说毕业后空有一身抱负,总是想进入大企业混出点头目来,但不惨相继进入烟台富士康,青岛海尔,做了几年“螺丝钉”,不是说自己不够优秀,是分工很细,直到自己怀疑自己能力时,离开了人人向往的大公司,第三家企业是一家韩企,企业不算大,算是各项事务都亲力而为,在这里他学到了很多,这家企业是他离开青岛前干的最长,也是职业生涯最有收获得一家企业。他说韩企(外企)相对比较正规,一个普通工程师可以去试错,可以不断尝试新的方法方案解决问题,公司也愿意花钱培训和培养。但最终让他离开的是业绩有了,薪酬却因为岗位封顶工资两三年没再往上涨。于是他选择了离开,但不曾想外面的就业环境让他扎心。很多民企没有公积金,有的甚者保险只交三险,而且按照青岛市最低标准缴纳,就这样离开大公司后再也没找到待遇好人文环境友善的企业,于是动身去了广州,如今来看当时选择还是比较正确的,经过个人努力目前是某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经理(供广汽),能够带团队搞起了研发。
那么青岛经济到底相对南方城市还欠缺那些方面呢?到底是什么触动大批人才南下呢。
我个人觉得有如下几个方面:
1.营商环境还不够好。虽然近几年青岛营商环境有所提高,但还不够。曾经的王书记提出“当好企业的店小二”,现如今来看远远还没做到…,仍需加油努力扭转服务意识观念。
2.产业结构断层,新增长产业还未培育壮大起来。
过去的五朵金花,依然在青岛盛开着,似乎青岛从90年代末至今产业还是老三样,变化不大,一些曾经的新兴产业要么盘子铺开不够大,业务缺乏政策支持导致业务慢慢萎缩。要么一些受政策影响过大,政策扶持降温而半路夭折。还有一些看似新兴产业,概念股企业,雷声大雨点小,到头来一无是处。综上导致产业更新步伐跟不上南方企业。
3.人才扶持政策还不够。虽然青岛也出台大学生毕业鼓励留青(青岛)的很多优惠或奖励措施。但很多人才不为这几斗米而折腰。
4.创业,创新精神还不够。
一些中小企业老板小富即安,很少有人愿费劲去把企业做的更大。如此导致一些企业越来越难保证业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