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从世卫组织的致癌物清单里,学到些什么?(1)

春翠来看生活 2025-03-31 04:28:33

基因、生活方式和环境中的致癌因素,都能增加患癌风险。为了更好地预防癌症,我们有必要了解环境中有哪些致癌物。

癌细胞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会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不定期地更新致癌物清单(最近一次更新时间为2025年2月14日)。完整的清单虽然很长(1117项),但好在分类的标准很清晰。

分类标准

按照实证科学的分类标准,所有的致癌物被划分为3类4组(1类、2A和2B类、3类)。

其中,1类致癌物对人体具有明确的致癌性,2A类致癌物很可能对人体产生致癌性,2B类致癌物可能对人体有致癌性,3类致癌物目前尚无法分辨是否有致癌性。

擒贼先擒王,我们先将目光对准那些有明确致癌性的1类致癌物。

生活接触

生活接触类

1.酒精饮料

酒精饮料中的乙醇,以及乙醇在人体内代谢产生的乙醛,都能导致细胞癌变。

2.槟榔

槟榔中的生物碱,可以破坏黏膜细胞的细胞膜,破坏细胞DNA,含有烟草的槟榔嚼块更加剧了槟榔的毒性。

槟榔果

3.鸦片

既是毒品,也是1类致癌物。有些黑心食品商贩,会将罂粟壳作为调味品添加在食品中,让人产生依赖性。

4.室外空气污染(颗粒物)

空气污染容易导致肺癌,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对人体的危害也极大。

空气污染

目前,肺癌已经是中国第一大癌症;2024年数据显示,肺癌也是世界第一大癌。

5.室内燃煤产生的排放物

煤炭燃烧产生的苯并芘(bǐ)等稠环芳烃,属于一类致癌物,故室内烧煤请务必做好通风,以降低风险。

6.柴油发动机尾气

柴油发动机尾气中含有的上百种化合物,已被证实与肺癌、膀胱癌有关联性。

至于汽油发动机的尾气,虽然没有在这份榜单上单独列出,但从汽油机尾气的成分上看,它含有甲醛、苯比芘等物质,而这些物质已经在一类致癌物的榜单里面了。

7.吸烟(包括无烟烟草,二手烟)

吸烟有害健康,这不仅包括过滤嘴型香烟,也包括无烟烟草(如嚼烟和鼻烟)。

更加过分的事实是:二手烟的危害更大,因为吸烟者吐出的冷烟雾比热烟雾更毒。

8.加工过的食用肉类(包括中式腌鱼)

腌制或熏制肉类,都不利于身体健康。值得一提的是:中式腌制鱼这个品类,还被单独拿了出来,列在一类致癌物榜单里;本文把它们归为一类。

9.黄曲霉毒素

这是一种有强烈生物毒性的化合物,常由黄曲霉菌、寄生曲霉菌在霉变的食物中产生,如发霉的花生、谷物、玉米和带苦味的坚果,都极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

日常生活中,一定不要吃霉变或者有霉变迹象的食物,因为这种毒素非常稳定,要加热到280°以上才能分解,一般的烹饪方式消除不了它。

10.紫外线照射

太阳光含有紫外线,所以紫外线强烈时,做好防晒是很有必要的。此外,采用紫外线照射的美黑设备(美白的反向操作),少用为好。

11.甲醛

这是一种常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在很多建筑材料和家具用品中,比如木制家具、地板、油漆、壁纸等,故新装修的房子里含量最高,甲醛可以导致新生儿畸形以及白血病。

12.苯

苯作为石油中的天然成分,经由呼吸道被人体吸入后,能够引起白血病以及再生性障碍性贫血。与甲醛一样,苯污染主要存在于室内装修用的涂料、油漆、防水材料、胶黏剂及各种有机溶剂里。

空气净化器

室外空气良好时做好室内通风,或者采用空气净化设备监测和吸收有机挥发气体,都是十分有效的举措。

13.苯并[a]芘(bǐ)

煤、汽油、木材等燃烧后可产生大量的苯并芘,故它可以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如果采用烧烤或烟熏的方式处理食物,那么,苯并芘还能污染食物。

GB 2762—2022

虽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已有相关限量规定,但现实生活中,即烤即食的烧烤,又怎么去检测呢?所以,尽量少吃烧烤的建议,还是有道理的。

辐射

辐射相关的致癌物中,大部分都与原子能或放射性元素相关,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普通人接触不到。但其中有几项内容,还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

1.太阳辐射

太阳光含有紫外线,长期高剂量的紫外线暴露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风险。

所以,当紫外线强烈时,请务必做好防晒。此外,采用紫外线照射的美黑设备(美白的反向操作),少用为好。

2.氡-222及其衰变产物

天然石材中可能含放射性氡,建筑材料是室内氡的最主要来源。

在入住新房前,除了要注意甲醛等有机挥发气体外,还要注意放射性污染。采用的天然石材越多,装修越是富丽堂皇,中招的几率越大。

3.裂变产物(包括锶-90)

裂变产物在工业、农业和医学中用途广泛,而一旦进入民用领域,相应的风险就增大了。

新闻截图

新闻中,我们不时见到放射源遗失,然后被不知情的人捡到,最终酿成惨剧的案例。这也提醒我们,不要随意捡拾那些质地奇特或者亮晶晶的石头/金属。

4.放射性碘(包括碘131)

当遭遇核电站事故时,居住在事故发生地附近的人们可以遵照医嘱,通过服用普通碘片来防止身体吸收空气中的放射性碘。

核电站

否则,放射性碘一旦被人体吸收,将沉积在人体甲状腺内,致癌风险极大。

微生物

在所有明确致癌的微生物中,有一些名字我们很熟悉,比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病毒(又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各型的HPV病毒(人乳头瘤病毒)。

微生物类

其中,乙肝和HPV病毒有疫苗;丙肝虽无疫苗,但可以治愈;HIV病毒既无疫苗,目前也无法治愈。

榜单中,还有一些较为陌生的名字,我们来介绍一下它们。

1. 华支睾吸虫&泰国肝吸虫

人体主要通过食用未经煮熟的淡水鱼虾感染这两种虫。因此,日常生活中不吃生食,可以规避很多风险。

2.埃及血吸虫

主要分布于非洲、南欧和中东,幼虫在中间宿主螺类体内发育,成熟幼虫通过皮肤或口进入终宿主人体内。

去这些地方旅行或经商的朋友,不要接触当地不明水体,特别是螺蛳孳生的河、湖、渠和水塘的水,避免感染血吸虫。

3.幽门螺杆菌

这是一种主要通过口-口或粪-口传播的细菌,具体的传播方式包括共用餐具、接吻或食用不洁的食物等。这种细菌长期定居在胃部,耐酸能力强,能破坏胃肠道壁,引发胃癌。

幽门螺杆菌

目前,大多数常规体检都将这种细菌纳入了检查(碳13或碳14呼吸试验)。如果检查结果显示已感染,及时去医院治疗即可,大部分人都能被治愈。

4.EB病毒

这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病毒,很多成年人都是这种病毒的无症状携带者(通过EBV抗体五项检测,就能知道自己体内是否存在该病毒)。

EBV抗体五项检测

目前这种病毒只能靠预防,因为并没有彻底清除的治疗方法,属于一旦感染,终身携带。好在大部分的出现症状(与感冒相似)的患者可以自愈,即依靠自身抵抗力使EB病毒变成“潜伏”状态。

这种病毒生活在人的咽部上皮细胞内,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故它还有个别称叫“亲吻病毒”。

为避免抵抗力弱的婴幼儿感染,建议父母不要口对口亲吻他们,也不要进行口对口的喂养。至于青春期和恋人接吻时感染,那是后话了(要不让接吻对象提前做个检查?)。

变叶木

虽然它极其常见,但大家也不要恐慌。EB病毒诱发鼻咽癌,还需要其他促癌“助手”,如某些植物(虎刺梅、夹竹桃、变叶木)的汁液,食物中的亚硝胺类化合物(腌制食品)等,避开这些环境因素,就能显著降低风险。

5.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

这种病毒主要通过母乳喂养、性接触、共用针头和不安全输血传播。目前没有好的治疗方法,也没有疫苗,我们能做的只是预防和检测。

HTLV

大多数病毒感染者不会出现症状,大约5-10%感染者会出现公认的相关临床病症,如葡萄膜炎、皮炎和肺炎等,该病毒可以诱发成人T细胞白血病。

6.卡波西肉瘤疱疹病毒

这种病毒引起的皮肤肿瘤叫卡波西肉瘤,其传播方式主要有唾液、性接触、血液和器官移植。

卡波西肉瘤疱疹病毒

《默沙东诊疗手册》将其分为5种类型,其中,经典型卡波西肉瘤好发于地中海、欧洲中部及我国新疆等地区,剩下几种类型主要涉及非洲人和器官移植或艾滋病患者。

目前还没有根除这种病毒的方法,只能通过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化疗和放疗等手段,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药物类

榜单里的大部分药物都用于治疗癌症,即抗癌药本身也是致癌物,这充分说明当前人类科技对癌症的治疗仍处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尴尬境地。

药物类

当然,除了抗癌药以外,还有几种药物值得我们重点说一说。

1.马兜铃酸及相关植物

马兜铃酸广泛存在于马兜铃科植物中,常见的含有马兜铃的药材有马兜铃、天仙藤、青木香、寻骨风、关木通、广防己、细辛等。

马兜铃

马兜铃酸主要通过引起基因突变来诱发肝癌,并且没有安全剂量这一说法,极小的量也有无法修复的伤害。1994年,法国宣布禁售含马兜铃酸的中药,2000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下令禁用。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六期)

2004年4月15日,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六期)中,要求警惕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安全性问题;2005年版《中国药典》则不再收录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三个品种(均含马兜铃酸),2020年才剔除马兜铃和天仙藤。

《中国药典》查询界面

马兜铃酸在中国的入药历史比较悠久,所以不排除相关药材和中成药仍在使用。

为避免风险,大家在拿到药物(特别是治疗肝肾疾病的药物)后,可以通过阅读药品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尽量避开这类药物。

2.非那西丁及相关药剂

非那西丁可以解热镇痛,但长期服用非那西丁可损害肾脏,甚至诱发癌症。

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全面禁用了这款药物,但中国并没有禁止在复方制剂中使用这种成分,如果您在京东上搜索去痛片或者复方乙酰水杨酸,可以找到不少含有这种成分的药。

事实上,如果需要解热镇痛,我们可以使用相对更安全的成分“对乙酰氨基酚”(感康的主要成分),尽量避开非那西丁。

3.氢氯噻(sāi)嗪(qín)

氢氯噻嗪是利尿药,也是降压药,高血压和心衰病人都在使用,主要用于治疗水肿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状。它虽然不是治疗癌症的药物,但也是一类致癌物。

世界反兴奋剂条例 国际标准 禁用清单(2025年)

最让人惊奇的是,氢氯噻嗪也在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公布的《禁用清单-国际标准》中,属于S5利尿剂和掩蔽剂类禁用物质,赛内外均禁止使用。

由此看来,除了违规的风险以外,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有时候还要付出健康的代价。

4.己烯雌酚

这是第一种人工合成且可口服的雌激素,不当使用会增加女性患癌风险(尤其是妊娠期女性后代)。

这种物质曾因非医疗用途(如丰胸美白、抑制男性性功能)被滥用,比如某些“泰国神药”中就含有它。

新闻截图

目前,作为高风险药物,其流通和使用已经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正规途径是凭借医生的处方在医院或大型药店购买,并遵照医嘱服用。

编后语

有人可能会这样想,离开剂量谈毒性/致癌性就是耍流氓。

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道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人知道自己的致癌剂量到底是多少,人类永远都存在个体差异性。更何况,有些致癌物根本就没有安全剂量的说法(比如马兜铃酸)。

所以,对于个体而言,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避开这些致癌物,而不是寄希望于安全剂量。

0 阅读:0

春翠来看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