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月初,何应钦正式核定有关新四军的编制、薪饷及干部配备问题。不久,又批准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周子昆任正副参谋长,袁国平、邓子恢任正副政治部主任。
1月6日,新四军军部从汉口移抵南昌市三眼井高升巷原张勋公馆内挂牌办公。
当天,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分会在南昌正式成立。同时,军部各部门陆续建立起来。
当时,国民革命军的统一编制是军部设8个处,新四军有所不同的是将政工处扩大为政治部,以继承红军政治工作的传统。
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如下:
参谋处处长赖传珠;
秘书处处长李一氓;
副官处处长黄序周;
军需处处长叶辅平;
军医处处长沈其震;
军法处处长李一氓兼;
兵站处处长张元寿;
情报处处长封裔应;
政治部秘书长黄诚,组织部部长李子芳,宣传教育部部长朱镜我,民众运动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兼,敌军工作部部长林植夫,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
后来,又成立了教导总队,队长由周子昆兼任。
此时,新四军辖4个支队10个团和1个特务营,共10329人。但是,只有6500余支枪,许多战士还以大刀梭标为武器。
2月6日,新四军接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和第三战区的命令,令第一支队、第二支队、第三支队集中皖南歙县岩寺镇一带整训。
为此,军部立即制订方案,规定各部队集中的时间、路线、地点,并命令部队分头并进,兼程前往。军部于4月4日离开南昌,5月进驻岩寺镇。
图为新四军军部旧址——岩寺金家大屋。
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参谋长胡发坚,政治部主任刘炎。下辖第1团、第2团。
第1团由湘鄂赣边红军游击队改编完成,团长傅秋涛(兼),副团长江渭清。该团从湖南省平江县嘉义出发,3月初到达岩寺西北的潜口。
第2团由赣粤边、湘赣边、皖浙赣边和湘粤赣边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团长张正坤,副团长刘培善。
2月,他们分别从江西省莲花县垄上、大余县池江、浮梁县(今景德镇市)瑶里等地出发,3月到达岩寺。
第2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辖第3团、第4团,共1800余人。
第3团主要由闽西、闽赣边红军游击队组成,团长黄火星,副团长邱金声。他们于3月1日从福建省龙岩县白土出发,4月初到达潜口。
第4团主要由闽粤边、闽西、浙南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团长卢胜,副团长叶道志。
闽粤边和闽西红军游击队3月1日从龙岩县白土出发,4月初到达潜口。浙南红军游击队3月18日从浙江省平阳县山门镇出发,4月18日到达岩寺镇。
第3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副司令员谭震林,参谋长赵凌波,政治部主任胡荣。辖第5团、第6团,共2100余人。
第5团由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组成,团长饶守坤,副团长曾昭铭。2月25日从江西省铅山县石塘镇出发,4月初抵达岩寺。
第6团由闽东红军游击队改编组成,团长叶飞,副团长阮英平(后吴焜)。2月14日从福建省屏南县双溪、棠口出发,4月初到达岩寺镇。
第4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参谋长林维先,政治部主任萧望东。辖第7团、第8团、第9团和手枪团,共3100余人。
第7团主要由红28军第82师第224团第1营及部分便衣队和新兵改编组成,团长杨克志,政治委员曹玉福。
第8团主要由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改编组成,团长周骏鸣,政治委员林恺。
第9团主要由红28军第82师特务营、鄂东北独立团和部分便衣队及新兵改编组成,团长顾士多,政治委员高志荣。
手枪团主要由红28军手枪团、部分便衣队和新兵改编组成,团长詹化雨,政治委员汪少川。
新四军在岩寺整编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3月8日,第4支队在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七里坪召开东进誓师大会。会后,高敬亭率第7团、手枪团从七里坪出发,经河南省经扶县(今新县)、商城县,中旬到达皖西霍山县流波。
3月10日,第9团从七里坪出发,随后到达流波。稍后,第8团从河南省信阳县邢集誓师东进,与支队部会师。
军部特务营由湘南、闽中红军游击队改编组成,共400余人。
湘南红军游击队于4月11日从湖南省耒阳县江头出发,中旬到达岩寺。闽中红军游击队于4月下旬从福州洪山桥出发,5月18日到达太平。
图片来自网络
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分散在南方八省40几个县的红军游击队,除广东琼崖地区的游击队外,完成了下山、开进、集中整编的艰巨任务。
但此时,一系列重大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
新四军该不该挺进敌后?什么时候挺进敌后?挺进敌后能否在平原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建立抗日根据地?
这些不仅是摆在新四军面前的问题,也是当时困扰全党、全军的问题。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高瞻远瞩,在对新四军改编初期,就对其在长江南、北的部署及时提出了明确意见:
甲、为使敌攻武汉处于我之战略包围,新四军必须建立下列2个主要军区及6个辅助军区。
一、苏浙皖赣边军区,以皖南为重心,攻击并准备攻击南京、芜湖、杭州浙赣路与湖口之敌。
二、鄂豫皖军区,以舒桐黄广商固为中心,攻击并准备攻击占领三条铁道及沿江之敌。
以上两区是主要的。国民党需派大员指挥,并各部署30000至50000兵力于其中。
我们则以陈毅支队置于皖南,以高敬亭支队并准备增加一部置于皖北。
三、浙南军区,攻击占领杭甬路及浙赣路之敌。
四、鄂赣军区,准备攻击占领沿江及南浔路之敌。
五、汉水军区,准备攻击平汉路南段之敌。
六、豫西军区,准备攻击平汉路中段之敌。
乙、围在敌之远后后方起战略钳制作用,须建立苏鲁军区,以苏鲁交界为中心并指挥鲁东战争。此区国民党须派可靠大员,我们派人辅助之。此区与皖南、皖北须立即部署。
1937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把此部署转发到了刚成立不久的新四军军部,明确要求华中新四军,应立即在江南和江北两个方向,分别以陈毅支队和高敬德支队向敌后发展,为新四军下一步活动初步指明了方向。
项英、周恩来、叶挺合影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此时,刚成立不久的新四军,也迫切希望早日奔赴抗日最前线。
1938年2月14日,遵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项英、陈毅致电毛泽东,建议新四军不宜全部集结于皖南岩寺,要尽可能向前伸出到广大的机动地区,如浙苏皖边之昌化、绩溪、孝丰、宣城、宁国一带,以便自由进退,以游击战在战略上配合正规军为原则,受领一定任务,机动地完成。
他们还提出,首先由陈毅带领第1支队出动,张鼎丞带领第2支队暂时留在闽、赣,第3支队等到第1支队到皖南后再行动。
毛泽东接到新四军的行动建议电报后,运筹帷幄,把目光投向了苏南的茅山地区。
茅山是道教圣地,位于南京、镇江和无锡侧面敌后,如果新四军行动到此地,就可以完全脱离了国民党军的控制,将来还能从扬中一带北渡长江,深入到长江以北的苏中、苏北地区。
因为,在辽阔的苏北地区,日军和国民党军势力都很薄弱。目光如炬的毛泽东,一下子就看清了这个战略要地。
于是,他在2月15日复电项英、陈毅,迅速批准了这个建议:
“同意14日电的行动原则,力争集中苏浙皖边发展游击战。”
同时,他明确指出:
“但在目前最有利于发展地区还在江苏境内的茅山山脉,即以溧阳、溧水地区为中心,向着南京、镇江、丹阳、金坛、宜兴、长兴、广德线上之敌作战,必能建立根据地,扩大新四军基地。
如有两个支队,则至少以一个在茅山山脉,另一个则位于吴兴、广德、宣城之线以西策应。”
此后,新四军在茅山根据地的斗争,主要在这两方面展开。
这时,国民党军政当局既不给新四军进行整训时间,又不给补充武器装备,即令其开赴苏南、皖中日军侧后,在这些地区构成游击网,袭击敌人,破坏敌人交通,以牵制敌人。
并且,还指定新四军开赴路线、活动范围、作战任务、到达时限,划定了活动地域:
第1、第2支队在长江以南,芜湖以东,高淳、溧水、金坛之线以北,丹金公路以西,东西不过100余公里,南北仅约五六十公里;
第3支队在东起芜湖、宣城、西至铜陵,南至青阳,北临长江的狭小地带;
第4支队在皖中的淮南铁路沿线一带。
同时,一再下达指令,不准新四军“越境”活动,可谓画地为牢,蒋介石的阴险意图昭然若揭。
在薛岳处的叶挺,给项英去电,传达蒋介石命令:
新四军出南陵,依大茅山、芜湖、宣城方向行动。
对于蒋介石的命令,叶挺认为没有理由拒绝,而项英认为“不能接受”。
项英指出:
“蒋介石显然是将新四军送出到敌区听其自生自灭,含有借刀杀人的用意”;“如去茅山,应南广德、宣城或广德与安吉之间插出,不应出南陵”。
毛泽东思考了三天,仍坚持原来意见,并于3月21日复电项英:
“未知南陵一带地势如何,如系山地,开经南陵一带未尝不可。因敌犯长江上游时,南陵一带居于敌之侧后,正好活动。”
后来的事态发展,证明了毛泽东的建议极富远见、非常正确。新四军深入茅山地区,既顾及了统一战线,又跳出了国民党军的控制,成为以后发展苏北的先声。
5月4日,毛泽东就新四军应进行敌后游击战争的问题致电项英:
“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虽有困难,但比在敌前同友军一道并受其指挥反会要好些,方便些,放手些。
敌情方面虽较严重,但只要有广大群众,活动地区充分、注意指挥的机动灵活,也会能够克服这种困难,这是河北及山东方面的游击战争已经证明了的。”
“在侦探部队出去若干天之后,主力就可准备跟行,在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五区之间广大地区创造根据地,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组织民众武装,发展新的游击队,是完全有希望的。”
“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之后,还应准备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区去,再分一部渡江进入江北地区。在一定条件下,平原也是能发展游击战争的。”
项英认为,毛泽东这个指示很重要,在组织东南分局、军分会的成员学习后,立即转发给各支队,并要负有进军苏南敌后任务的第1、第2支队认真研究执行。
粟裕与陈毅合影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中央指示精神,1938年4月,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率先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陈毅和张鼎丞则分别率第1支队和第2支队挺进苏南,在中国沦陷首都南京周围的镇江、句容、金坛、丹阳地区和江宁、溧水、告淳及当涂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摧毁伪政权,进行统一战线工作,初步形成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两支队互相配合,粉碎了日军的多次“扫荡”,逐渐巩固了根据地。
谭震林第3支队开进皖南前线,活动于芜湖、宣城、青阳一带;9月初,他们受第三战区之命防守青弋江阵地,歼敌400余人;12月,又担负铜陵、繁昌沿江地区的防御任务。
高敬亭率领第4支队于4月底进至舒城、桐城、庐江、无为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7月至10月,他们在安合公路两侧进行战斗,配合正面战场作战;11月,支队一部进至淮南铁路以东展开游击战争,和新编的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配合,打开了皖中地区的抗日局面。
年底,新四军一部在八路军配合下,开辟皖东北和淮海区。
从1938年4月到10月,新四军取得了一百数十次战斗的胜利,有力地打击和牵制了敌人,支援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同时,积极进行创建根据地地各项工作,为扩大华中根据地、进一步发展游击战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新四军进入江南敌后前,日军感到其后方安全,从常州、镇江、南京、当涂到芜湖一带,只驻扎两个联队;
新四军进入江南后,积极打敌人,破坏敌人交通,迫敌增兵防卫,从而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新四军转战苏皖一带,与敌人进行周旋,并取得了多长战斗的胜利,这为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初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