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4月4日,上午。
台南(原江苏省东台市台南镇)区委情报科长张一恒领着两名张高乡的干部,来到了庄西河河边,准备过河去对岸的张倪庄带领群众搞分田。
当他乘船刚抵对岸之后,发现张高乡的乡长韩春岭正焦急地等候在岸边,对方一看张一恒等人过来,便赶紧上前对众人说:
“今天早上,听村东头拾粪的张老头反映,庄子边上看见几个躲在草窝里的人,我看庄子附近的情况现下比较危险,这次你们就不要进庄了吧。”
张一恒当时觉得问题没想得那么严重,还是坚持要去庄内看一看,“咱们不能对群众失信,我看,还是去庄里看一看情况再说吧。”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张一恒对渡船的船家陆荣才交代道:
“我们待会儿进村去,万一有事儿的话,就会马上回来,你这船可不能离开这里。”
陆荣才也是一名心向光明的革命群众,他对张一恒等人拍着胸脯保证道:
“放心吧,我肯定会等你们,要死死一起,我不怕反动派。”
随后,张一恒领着两名乡干部向张倪庄方向走去,三人走到田北头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肩背箩筐的男子向着众人这边走来。
“这人看着眼生得很。”旁边的一名乡干部拧着眉,盯着那人低声说道。
“等走近了,看情况行动。”张一恒听他这么一说,也是心中生疑,随即决定待走近后,看看此人到底有没有问题。
上午的太阳,温和地照着大地,让人感到浑身的暖意,不过眼前走来的这个人,却始终缩着脖颈,一副不胜其寒的样子。
“老乡,出去哩?”待到双方相距不到五步之时,张一恒站住身,高声招呼道。
“唉,去上坟。”那人低着头,边走边瓮声瓮气地回应着。
张一恒盯着眼前的这个人,此人虽然穿着打扮和普通村民无异,但细看之下,却不难发现,领口内的衣领是崭新的面料,里新外旧,煞是令人起疑。
“这个人,有问题!”
张一恒心里暗道,随后一个箭步走上去,直接抓着对方的衣领,一把撕开此人的外衣,一身崭新的黄褂袍顿时露了出来。
“你到底是什么人!”
对方压根没想到张一恒能瞧破自己的伪装,登时愣在了当场,听得张一恒大吼,下意识一哆嗦,随即支支吾吾道:
“我,我是个逃兵,找你们来投降的。”
“就你一个人?枪呢?”张一恒问道。
眼前这个人,随即指着村口东北面的张树发家方向道:
“还有三个人,两支枪,他们都在张树发家躲着哩,我这就带你们去。”
众人继续前行,才走几步,张一恒心头突然一动,不禁暗想:这人怎么知道我会从这儿走,而且还在半路上这么巧就碰到我们,来专门找我们投降?
想到先前韩春岭的提醒,张一恒的心里渐渐明朗了起来:不能再向前面走了,前面肯定有敌人的圈套、埋伏。
想到这里,张一恒猛地掏出短枪,抵到前面带路之人的腰间,低声说道:
“跟我们往回走,敢叫喊,立即打死你。”
那人身体一颤,也不敢大喊,只得乖乖地跟着众人沿着来时的道路撤去,众人才走不到半里地,便听见张倪庄村口方向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枪声,百余来人向着这边急慌慌地追来。
张一恒等人赶紧押着那名“逃兵”向河边跑去,然而,此时眼见计谋败露的“逃兵”,却拖着脚步,说什么也不肯快走,想要尽量拖延时间。
情急之下,张一恒对准此人就是一枪,将其打翻在地。
随后众人急忙登船离岸,等一众还乡团、保安队敌众赶到岸边之时,船只已然停靠在对岸,而船上的众人,则早已登岸分散隐蔽了起来。
多少年后,离休后的张一恒,再次提及当年往事之时,依然感慨不已:
“那一次,要是跟着逃兵进村了的,那可真就踏进敌人的埋伏圈里面,想出来可就难了。”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156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东台文史资料》,张明来记述
才走几步,张一恒心头突然一动,不禁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