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恩选集》.第一卷.)
理论本身的力量比较小,再精辟高深的理论,也总有文人“呻吟”的成分在内。但是,广大群众如果掌握了一个理论,理论就变成了巨大的物质力量,排山倒海、摧枯拉朽。
群众掌握一个理论,除了理论简明易懂外,就是那个理论代表群众的切身利益,为群众说话,所以群众认可那个理论,经过学习,掌握了理论。
在中国历史上,体现巨大“力量”的农民起义,指导理论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弥勒佛出世”、“末后一着”、“金木水火土五德轮回”等等。人民群众把那些思想,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旗帜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及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的革命运动,产生的威力,估计都有所了解。这就是“理论”的威力,书本上的理论,也能变成物质力量。
物质力量,只有用另一个物质力量,才能摧毁。就像鲁迅说的,“文学打不倒孙传芳,北伐军的大炮却把他打跑了。”文人搞些文字工作,抄抄写写,永远不会打倒反动派,“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只有广大人民群众汇集起来,拿着武器,社会历史才会进步。但是,群众的运动,需要一个“理论”,由这个“理论”进行指导。这就是“理论”或意识形态的巨大意义。
意识、文化、思想,是抽象的,往往以书本为载体,“攻击力”是有限的,还没听说哪支军队用书本作武器。刀枪、大炮、火药,是物质力量;这些事物,文字能抵抗过吗?所以,刀对刀、枪对枪,才能消灭腐朽。像秦王朝,走法家路线,实行严峻刑法,被活埋的儒生,面对铲下的泥土,能说些什么?但陈胜吴广、刘邦项羽,用刀枪棍棒,却能打倒秦王朝。
理论要想掌握群众,首先要符合群众的切身利益,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是什么、最迫切需要什么,而不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需要;这样的理论,群众是不会欢迎的,更不会去“掌握”。其次,理论不要那么深奥,群众看不懂、听不懂,就算是好理论,可是如同“天书”,群众是工人农民,谁能弄懂。“理论掌握群众”,是群众认可那个理论,大部分情况是群众自己学习的;而不是填鸭式的说教、强迫群众接受,命令群众“你学习我这个理论!”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感到厌恶而跑得远远的。
这句格言,告诉了一个真理:只是口头上的“批判”、口诛笔伐,是不能作为“武器”的,起的作用有限。某一种“物质力量”,只有用另一种“物质力量”才能摧毁。所以,要先创造一个理论,最好是涉及“意识形态”,接着向群众宣传;当人民群众领悟掌握那个理论后,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然后,进行“斗争”,斗争必胜。就是不胜利,但影响也是巨大的、远远大于文字工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就印证了这一点。
从好的方面,理论转化为物质力量,是好事;但是,一个极端、错误、异端
理论,也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当然,那种力量是邪恶的力量;像希特勒的纳粹思想,它也曾经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却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的劫难。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理论会转化为力量;对于一个人来说,思想理论支配着人的言行。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比如,脑子里想骂人,就去骂了;想去打人,就去打了。这就是典型的思想观念支配言行,而理论,是思维意识的更高层次、更突出、更集中的体现。这也就是二者的相互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