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旧制度本身还相信而且应当相信自己的合理性的时候,它的历史是悲剧性的。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恩选集》.第一卷.)
一个行将死亡的旧制度,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是一种征兆;许多人从这种“征兆”,提出变革。但“旧制度”自己不这样认为,觉得自身是最好的制度,最合理、最完美。出现此种现象,就是“悲剧性”的。为什么呢?因为旧制度基本是人组成的,那些人是旧制度的得利者、受益者,要不停地通过旧制度,从人民身上吸血,他们怎肯放弃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们只会维护、捍卫旧制度。但是,宇宙都会最终消亡,一个旧制度,怎么会“永恒”?灭亡的那天,“呼喇喇似大厦倒”,一切腐朽、都葬入历史的坟墓。
也就是说,“旧制度”永远不会认为自己是“旧”的,反而觉得自己会“万古长存”,就像秦始皇,准备传承“万世”。就像一个人得了绝症,但讳疾忌医,说自己永远健康;其实,未必能活了多长时间。
坚持错误,拒绝改革,是旧制度的“自裁”;如果主动以自我革新、变革的开放态度,那么旧制度就不会灭亡,或者旧制度本身就转化成了“新制度”。
一个新制度,随着时间流逝,会变成旧制度;一个旧制度,经过革新变革,也会变成新制度。
不论新制度还是旧制度,不要那么自高自大、目空一切,说自己是“受命于天”;而是不停地查找自身的问题,升级改正、走向更好。
为什么旧制度拒绝变革呢?因为特权阶级通过旧制度,从人民身上吸血。就像一个吸血鬼,不让他吸血了,就“鬼不成鬼”了。所以,旧制度永远认为自己是合理的,越反动,越认为合理。
如果谁提出变革旧制度,那无疑是“与虎谋皮”。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把“螃蟹”打死,它就横行不了了。
但是,由于旧制度拒绝变革、改革,越来越落后,最后走向灭亡,被人民抛弃。像中国的满清朝廷,就是这样。它但凡变革一下,就不会灭亡;所以,变革、改革,也是旧制度“延命”的真正活路或出路。
中国清王朝的晚期,一片混乱腐败,行将就木;但慈禧太后那类人,仍然纸醉金迷、吃喝享受、盘剥人民。并且说“我朝万世”、“宁给友邦,不给汉人”;一方面认为,他们的朝廷千秋万代;另一方面,如果有不测,就宁愿把中国送给英美法日俄等“友邦”,也不还政给汉族人民。诸如此类,就是“悲剧性”的,清朝也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观察中外历史上的旧制度,它们往往被革命推翻;但是,有一个共同点:拒绝变革,而且认为自己是合理的、最好的制度,接着残酷镇压人民。最后,“大厦倾倒”,其结果是“悲剧性”的。相反,一些“制度”,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能改革变革,迎来了新生,也为人民所认可,延续了下去。
旧制度的悲剧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俄国革命后,在远东的一个城市,人们发现公主在当“应召女郎”、将军在当马夫、贵妇人在陪酒······以前,他们是多么地荣光、富贵,转眼成了前朝遗老、食不果腹。
一个八九十岁的老年人,坚信自己还能活五十年,并且谁的话也不听,只相信还有几十年光阴,这就是“悲剧”。
马克思的辩证法,有一个基本观点:任何事物必然灭亡。就是太阳、宇宙,也总有一天灭亡。问题的关键是:自身是人民的、还是反动的,以及是不是自认为“万古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