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又和一位股民在论坛上争执了很久。这位股民抛出了一个时下非常流行的观点——美股和A股是两个不同的物种,美股永远向上,任何时候买标普和纳指都是赚的,操作难度极低,最适合新手去投资。
这一言论,不禁让我想到了一件2018年的往事,那会适逢楼市热火朝天,有位朋友在聚会时说自己加杠杆又买了一套新房。
我当时饶有兴味的问道,你已经那么多套房子了,背了一屁股房贷,还继续买房干嘛,而且现在房价这么贵,给自己搞这么大压力难道不累吗?
这位朋友很自信的说手上有8套房,都是前前后后东拼西凑弄个首付,然后以租还贷勉力支撑,但是只要房子一涨,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并且感慨到,这年头做任何事都不容易,一门心思投资房子,比做什么都强。
看他这么盲目自信的样子,于是我提醒到,如果有一天房价崩盘了,又该怎么办呢?这种事在香港、日本,还有美国都曾发生过,很难说我国的楼市能够永远一直涨下去,即便是再看好,卖一套还债,先降降杠杆,适度控制一下风险也是好的。
朋友听了顿时有些不高兴,一本正经的科普到,你说的那些都是资本主义社会,性质完全不一样。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ZF的宏观掌控能力要强大有效得多,土地财政由ZF主导,是不可能出现房价下跌情况的。并且强调以前我们觉得几千块一平米很贵,结果现在两万一平米,所谓高只是贫穷限制了想象,未来随着通货膨胀以及土地的稀缺性,还会越来越高,什么时候买房子都不会错,犹豫只会让你越来越被动。
看他这么不听劝,我也就知趣地闭口不言了。没想到过了几年之后,房价真的不行了,如果没杠杆到也还好,无非就是名义资产缩水而已,该住该租照常,并不影响正常生活。
但是背负高杠杆就完全不一样了,那位朋友几乎再也听不到音讯了,也不知道是如何应对的,直到某一天听人说他因为债务的问题缠上了官司,最后还离了婚。
坦率讲,今天国人对美股信仰与当初对房子的信仰简直有着惊人的相似。甚至有人干脆大言不惭地说美股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市场,不是融资市场,所以它永远健康上涨。
我就纳闷了股市不就是用来融资的?世界上任何一个股市不都是以这个目的才存在的吗?把资本主义说的跟白莲花似的,设立股市不为融资,难道是为了做慈善?华尔街什么时候变得这么高尚了?
大家之所以情绪上会这么地歇斯底里,是因为最近的一次美股熊市也是发生在十几二十年之前,人们早就忘记了原来美股还有熊市这个概念,特别是近几年才入场的新股民,可能根本就不知道美股也曾有过熊市。甚至天真的认为由于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熊市已经不存在了。
这其实和当初我们看房子是一回事,因为自从商品房可以自由流通以来到2021年之前,人们根本就没有见过房地产还有熊市一说,持续的线性上涨只会给你强化一种永不言败的印象,所谓的楼市崩盘也只是来自于海外的遥远传说,完全可以用体制环境不同给自圆其说过去。
然而,市场运行规律是不可撼动的,房子作为大类资产之一,在长期疯涨之后,最终迎来了均值回归之路,用事实证明并没有什么根本性不同。同样在长期累计了巨大涨幅之后,我们凭什么能认为美股永远就不会再有熊市了呢?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