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赚钱的三个行业,当下都趴在地上

长线如金 2025-02-06 02:15:12

前几天写东鹏饮料,我发表了一个观点,认为巴菲特买可口可乐的经典案例,可以作为评判东鹏股价的一个标准,我们不应该以远高于15倍PE的价格去追逐这只饮料股。

当时,就有一位网友朋友提出疑惑,想要东鹏达到15倍PE,感觉好难,这现实吗?

坦率讲,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股价给人带来的洗脑效应,因为东鹏上市以来股价一直都在上涨,PE始终处于高位运转,所以会使人产生一种印象——这只股票就应该这么贵,永远都不会便宜。

但是,事实上股市中并没有什么永恒固定的估值水平,每只股票都会有自己的起伏周期(这个周期可能短暂,也可能十分漫长),一旦遇到极端的市场情绪,任何难以想象的定价都是可能出现的。

曾几何时,互联网是国内新兴产业的扛把子,长期处于一种极其繁荣景气的状态,相关行业股票在30-50倍PE徘徊一直被人视为一种合理的正常现象。

然而,谁又能想得到在2021-2022的反垄断浪潮下,互联网龙头腾讯也曾一度可以被下杀至9倍PE呢?

无独有偶,2020年当我们极度追捧核心资产时,茅台被炒作到了50倍PE,又有谁还记得凄风冷雨的2013年,茅台股票仅仅只卖8.8倍PE呢?

实际情况是,市场先生正如格雷厄姆所描述那样,彻头彻尾就是一个神经病,情绪正常时一个价,情绪疯狂时一个价,当情绪恐慌时又是另外一个价。

对于我们投资者而言,最不不应该的就是被市场先生所左右,而是要学会冷静看待市场情绪,利用它的疯狂和非理性。在市场恐慌时捡起带血的廉价筹码,然后在市场疯狂时兑现收益,好价格或疯狂价格最终一定会出现,你其实欠缺的仅仅只是耐心而已。

当然,也有人会反驳到,十几倍PE的饮料股,可能十几、二十年才出现一回,米国的可口可乐、怪物饮料大多数时候也都是二十几倍PE,非要等好价格的话,人生又有几个二十年可供等待。

关于这句话,个人觉得就实属搞笑了,资本市场最不缺乏的就是机会,有人走运就有人走衰,时不时有些股票就会进入击球区域,往往是东边不亮、西边亮。我们的人生为何偏偏要苦等一瓶饮料呢,难道不应该是谁性价比高,就翻谁的牌子吗?

就拿当前来说,国内最赚钱的三个行业——互联网、白酒、医药全都在低位,可以说可供选择的优质标的非常多,真的有必要盯着那些死贵死贵的热门票不放吗?

可能有人会说你说的这三个行业都只能代表过去,未来成长性堪忧,辉煌不再,所以现在的价格才低。

对此,我想说的是未来成长性怎么样其实还有待商榷,即使确实成长性不行,但是只要你是低位、大家不看好时买的,以长期视角看仍然会有不错的获利的空间,因为市场先生除了恐慌一面之外,还会时常发疯。

举个例子,白色家电一向以成长性不佳、PE值不高著称,但是在2021年初,海尔智家却达到了惊人的47倍PE。难道成长性预期改善了吗,显然不是,原因仅仅在于市场发疯了,而这种发疯每隔段时间总会来一次。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0 阅读:89

长线如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