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回的去吗?聊聊已跌成皮包骨头的万达电影

长线如金 2025-02-04 02:31:57

最近万达电影公布了业绩预告,看所披露的数据,可不是一般的烂,预计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5亿至-9.5亿,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净利润-9.7亿至-10.7亿。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仿佛一夜再度回到了疫情封控的时候。

没有疫情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是表现得这么稀烂呢,公司给出的解释为:

1、2024年受头部影片供给不足等因素影响,电影市场表现较为低迷,全国电影票房425.02亿元,较2023年下降22.6%,观影人次10.1亿,较2023年下降22.3%,单银幕产出同比下滑,影院经营继续承压。

报告期内,公司国内直营影院实现票房约57.2亿元(不含服务费),较上年同期下降24.3%,观影人次1.4亿, 较上年同期下降23.7%,与之相关的影院传统非票房收入也受到人次下滑影响,一并扑街。

同时,影院属于重资产生意,一旦收入规模效应达不到摊平效果,折旧、租金、能耗等固定成本开支就直接能将营业收入消耗殆尽,使得公司陷入亏损状态。

2、早些年影院主要通过收购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张,所以积累了大量商誉,但是收购资产一旦达不到盈利标准,商誉是要执行减值处理的。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等相关规定,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各项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并相应计提减值准备约7亿元至8亿元。剔除计提资产减值因素后,公司预计经营亏损约1亿元至1.5亿元。

上述冰冷的理由和数据显示,影院似乎也成了一门再也回不去的生意。人们为什么都不再愿意进入电影院了呢?同样没有疫情影响下,2024与2019的区别在哪里呢?

有人说是因为短视频的崛起,使得当下人心变得日益浮躁,已看不进长视频内容,影院无可避免将走向衰败。

我个人觉得这个解读有点牵强,短视频、手机信息泛滥确实在蚕食我们的时间和关注力,对于宅家追剧、看片所带来的冲击不是一点半点。但是,对影院这种模式应该说还好,影院的音效、视觉环境相当于强制性将你的注意力锁定90分钟至2、3个小时,大多数人进入影院后,大致还是能做到认真看完一部电影的,受到的干扰实际上微乎其微。

剔除短视频的原因,大家之所以不愿意进场看电影,我觉得可能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人口老龄化趋势愈演愈烈,年轻人一直是影院生意的主要贡献力量,随着年轻人占比的减少,谈恋爱的变少了;同时孩子生得少,导致带娃看电影的也在变少。进影院的人群,自然相应少了一大块。

2、经济消费环境低迷,商业大制作的投入也相应会变得谨小慎微,而越是投入的少,产出作品平淡,影院的吸引力也就越小,想看电影的人也就更少,逐渐会形成恶性循环。

3、欧美大片也在势衰,全年给人带来深刻印象的作品寥寥无几,仅靠国产片显然很难支撑起庞大的观影盛宴。

那么未来一切还回得来吗?关于这一点,我的看法是进电影院看电影作为一种消遣娱乐方式应该还是会长期存在,受众市场不太可能彻底消失,但是影院过去那种跑马圈地式的高速扩张,明显已导致了产能过剩的现象。未来很可能会有一个漫长的阵痛期,逐渐出清那些人流量稀少、不赚钱的影院,让供需关系再度平衡,才可能恢复到过往的印钞模式。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0 阅读:1

长线如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