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真的算一门好生意吗

长线如金 2025-03-29 04:26:37

上周写宁德时代年报评析文章时,针对宁德时代销量上升、营业收入下降的状况,我提出这是一个不太好的现象,说明这位动力电池老大缺乏实质上的定价权,既会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也需要照顾下游造车势力的情绪。

关于这一点,其实也比较好理解,动力电池上游是原材料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主要有锂资源、镍资源、钴资源和石墨等等。

其中,锂资源是其中需求量最大的原材料。据粗略计算,一辆特斯拉电动汽车大约需要50-70千克的碳酸锂;一辆三元电池汽车需要12-14千克的镍,而一辆丰田普锐斯混动汽车约需8.5千克的镍。

伴随新能源汽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全球每年消耗的动力电池原材料数量急剧上升,必然会影响到市场供求关系,导致价格出现剧烈波动,从而对下游动力电池产业形成巨大影响。

而下游呢?虽然动力电池是电动车最核心的硬件部位,但问题是能够让终端消费者卖帐的,始终是汽车的品牌。

例如,买车时,消费者考虑的往往是到底应该选择特斯拉、比亚迪还是小米、蔚来,至于汽车电池用的是宁德,还是LG、基本是不挑的,所以动力电池面对整车企业也没有什么强势话语权。

当整车企业叫叫苦、吐吐槽,你就得好好掂量一下,适当给出一定的让利,毕竟它们就是你的金主爸爸。

这种降价让利行为,说好听点是为了维持产业链生态平衡,但明眼人都应该看得出那只是自己在给自己找台阶下,谁又不想多赚点钱呢,很多情况下只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什么苹果从来都可以我行我素,不用去管下游的死活呢?这实际上就是差距。

归根结底,说白了问题还是生意属性不好,两头都受气,只能靠自己去努力消化。

许多宁德粉看到后,可能会意见很大,多半又会抛出一些似似而非的观点进行反驳

比如有人说等产能出清就有定价权了。这就明显有些想当然了,宁德时代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经相当之高,这种寡头地位都没有定价权还能说什么呢?如果市场真只有你一家做这个,那只能是行政垄断,则必然会接受价格指导,更不可能有定价权。

况且当下的环境电动车属于高景气度行业,动力电池产品很多时候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个时候对整车企业都硬不起来,如果等到增长降速、行业陷入饱和,只怕是更难雄起了。

更有人说要反过来想,营收下降、盈利上升明显比营收上升、盈利下降要有吸引力。我就纳闷了为何偏偏要和更烂的情况去比?我们投资不应该是优中选优吗?为什么非得一定在矬子里拔将军呢?

当然,这不是说生意属性差一点的品种就完全不能投,但是必须要有个大前提,就是得享有足够的折扣优惠,比方说卖得足够便宜时,自然可以考虑一下。如果相对于那些好生意模式,折扣并不明显,那么为什么要选你,不直接选更好的生意模式呢?

即便说到这个地步,一定还会有人说不听不听,我大宁德技术一流,冠绝全球,可以依靠先进技术独步天下。

对于这种人,我只能呵呵了,建议可以多读读书,在护城河理论中,技术从来都不是什么有效的壁垒。今天你可以做到20分钟充满续航1500公里电池确实很牛,但是相信我用不了多久,别人也可以做到。只要有利可图,人才可以挖、专利也可以卖,甚至整体收购都不是啥稀奇事,能用钱去填平的优势,都称不上壁垒。

宁德真正的壁垒是寡头格局下的规模效应,看不到这一点,那就统统是在跟风。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1 阅读:96

长线如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