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铜匠被日军抓去搬弹药,几天后游击队获悉:这位半路还藏了几箱

青史如烟 2023-01-01 10:49:32

1943年9月17日,清晨,富安镇西面的河口处。

一艘挂着膏药旗的日军运输船,缓缓停靠在了河岸附近。不多时,十来个端枪的日军士兵便呼喝着冲下了船,逢人便抓。

岸边那些尚未来及躲避的渔夫、村民,随即纷纷被驱赶至船边。运输船旁,站在日军军官身边的胖翻译,当即指着船上满载的弹药箱,吩咐众人将之搬运进城内。

盛冬根也在被抓人员之列,此时的他不由暗自大叹倒霉。

原本今天盛冬根打算去小东乡那边走生意,但一想到河口这边的王老汉,前几天路过圩里村时,曾向自己提起家里有个铜瓢缺个把,让自己什么路过的时候,去他家帮忙装个。

也就这么心念一动,盛冬根便挑着铜匠挑子,晃着他那“铜串子”(旧时候,铜匠走街串巷,拿着五块铜片做的串子)赶早来到了西洋河口附近。可还没等他撂下挑子,便遇到了日军下船抓拉夫的倒霉事儿。

盛冬根被日军抓住,无法脱身,只得跟着其他村民一起,上船扛弹药箱。刚开始,众人跟着领路的日军,进入了富安镇,按照日军的指示,将弹药放入了仓库之内。

但搬着搬着,盛冬根就突然觉察到,这里面倒是可以大做文章。

因为领头的日军,将众人领到仓库之后,便留在了该处,指挥众人搬运。而这一路上,日军除了从河口到镇子街口处,留人巡查之外,镇子内的大街上却没有任何日军巡查。

想来日军这边也认为,既然都已经搬运到镇子上了,自己眼皮子底下,肯定不会出什么问题。

可偏偏谁能想到,这个盛冬根,却是一个胆大包天、不走寻常路的主儿。

盛冬根搬完第二箱便回过味儿来,哦,这进了镇子以后可就没人管了呀!既然没人巡查,谁能知道我搬没搬到仓库里了呢?

盛冬根整日走东串西,经常听到新四军这边打鬼子缺少弹药,此刻见到有机会顺走日军几箱弹药,为新四军抗日做贡献,心头竟不由隐隐兴奋起来。

富安镇这地方,盛冬根是再熟悉不过了,更巧的是,他还知道,西街巷子里的朱家大院因为主人家不在那里住,平时很少有人。

正是一个藏弹药的好地方!

盛冬根扛着弹药箱,神色平静地通过了镇子街口日军岗哨,在富安街上走了片刻之后,观察附近无人注意之后,随即闪身进入了旁边的一个小巷之内。

进入小巷之后的盛冬根,立马加快脚步,七拐八拐地又来到了另一条巷子之内,确认彻底避开了敌人的视线之后,悄然来到了西街朱家大院门前。

盛冬根将弹药箱放在门口草丛之内,然后翻墙进入院内,此时的院内空无一人,杂草丛生。盛冬根从里面将门栓轻轻抽开,然后出门将弹药搬运进去,将之藏到了杂草最密的东院墙脚下。

做完这些之后,盛冬根虚掩上院门,然后悄悄回到街面之上,神色如常地走出镇子,和其他村民一起,再次走向河口处的运输船边。

不过此时的盛冬根,再看船上的这些弹药箱时,眼中不由泛起了光,再搬弹药箱的时候,总是专挑最重的扛,看得一旁的日军都不由暗自竖拇指——这个人,干活真是实在。

当天,盛冬根来来回回搬运弹药,半道上拐到朱家大院,将弹药悄悄藏起,随后又转回运输船上,继续搬运弹药。当天结束之时,盛冬根一共藏匿了八箱弹药。

“当天,弹药箱比较多,搬运人员也比较杂,日本人那边没有清点出来数量上不对劲,随后我就跟着大家一起,回去了。”多年之后,盛冬根回忆起当年的往事,依然感慨不已。

几天后,当地的游击队接到盛冬根的消息,说是镇子上的朱家大院里面,藏有几箱弹药。地方这边一直为弹药匮乏发愁,此时得到这个意外的消息,所有人都不由喜出望外。

在随后的一天晚上,十几名游击队员便跟着盛冬根,悄悄地来到了镇上。

然后按照盛冬根指点的位置,从朱家大院中顺利取走了隐藏的弹药箱,随后将之设法送到了新四军一师驻地,盛冬根本人则得到了新四军方面的专门表扬。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165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东台文史资料》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