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有事真的等于日本有事?日本21年的一份文件已经确定!

敲响纪元的尾声 2025-03-15 21:32:40

2021年12月,一份名为‬《日美新联合作战计划草案》在华盛顿与东京之间悄然成形。

这份文件讲述着一个基本确定的事实‬,若台海风起云涌,日美将在日本西南诸岛:

从鹿儿岛县到冲绳县的绵长岛链,在这些地方‬布下临时攻击基地,准备“携手应对”解放军收复台湾。

而在2022年开始,日美双方针对台海格局进行了大量的军事任务制定,在这些军事任务确定中,日美双方已经勾勒出非常明确的:继续在日本西南诸岛进行一系列布局,以此来进行他们所谓的“保护”台湾。

这也就意味着,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所说:

“台湾有事等于日本有事”,已经不再是嘴上说说而已。

日美同盟对台海的关注并非近几年忽然出现的,早‬在‬2015年4月27日,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问世,美国和日本对于‬台海‬的‬关注‬就已经开始上升到了“文件层面”,给予美日‬两国‬干涉台海问题提供了“指针‬”。

这份指针以乔治·凯南的遏制理论为根基。

什么是遏制理论呢‬?

在‬1946年2月22日,时任美国驻苏联代办凯南发回的八千字电报,和1947年7月署名“X”的《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勾勒出“限制、减少、诱压瓦解”的战略脉络,约翰·刘易斯·加迪斯将其概括为三大目标:

限制对手影响范围。

削弱其盟友网络。

促其内政外交按己方意愿演变。

这一次理论与冷战时期遏制苏联的蓝本不同,日美如今将目光投向中国,而台湾成为这幅图景的焦点。

过去,日美倚仗《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第6条的“远东条款”和1997年9月23日《防卫合作指针》的“周边事态”条款,以军事威慑为主,意在阻吓中国大陆对台动武,但是却没有出现‬“确定性的文字”。

也就是说,日美两国究竟会不会帮台湾,完全看心情。

1997年的‬文件‬明确的‬只是‬“周边事态”指“可能对日本和平与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的事态”,这也就是间接涵盖台海,但也可以不涵盖。

但2015年,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下,安倍晋三访美期间签署的新文件‬,将周边事态扩展为重要影响事态,新增存亡危机事态,也就是“对日本存亡构成威胁的事态”。

日美两国这一次的阴谋,是对遏制理论的实践。

提出遏制理论的凯南曾经强调:

遏制需在一系列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节点上灵活运用力量,在2015年这个时间点,中国崛起速度飞快,美国感到巨大的压力,于是加大干涉亚太的力度,所以‬中国就成为了美国对手,而台湾,正成为日美眼中牵制中国崛起的节点。

这场转向,从‬字眼上来看,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可是这种微妙的变化,发生了改变却完全不同,因为这标志着日美从单纯吓阻武统,迈向以台湾为杠杆,全面遏制中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扩张。

也就是说,解放军收复台湾,日本基本确定是军事进行干涉。

日美备战的隐秘蓝图,在军事部署与作战理念中徐徐展开。

在日美两国的分工计划中,日本自卫队守住第一线,2023年3月28日,石垣驻屯地正式启用,配备侦察部队和导弹系统,与那国岛、宫古岛、石垣岛形成一条紧贴台湾的弧线。

而与那国岛距台湾仅110公里,2016年已部署雷达站,宫古岛2020年配备反舰导弹,石垣岛的加入,意味着西南诸岛防御网全覆盖。

2022年12月16日,日本发布的“防卫三文件”,这三个文件分别是《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防卫力整备计划》。

三文件‬宣布将驻冲绳第15旅团升格为师团,并且新增500亿日元预算,强化离岛作战能力。

而‬美国则负责‬优化第二梯队。

2023年1月12日,日美“2+2”会议决定,到2025年底,驻冲绳约1.2万名海军陆战队将整编为“濒海作战团”(MLR),配备轻巧机动单位和高机动火箭炮系统,专攻离岛夺控。

关岛的布拉兹基地在‬2020年时‬已经启用,布拉兹‬基地将承接数千名冲绳美军,形成分散部署格局,如果从卫星图上观察这些布局,就能发现纵深支撑落在九州方向:

鹿儿岛县西之表市马毛岛正建设航母模拟起降训练基地。

这个训练基地在2022年11月动工,预计2027年完工,为航母舰载机提供战时后援。

他们的作战理念的创新如暗线贯穿。

在‬2018年6月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发布《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手册》,主张在敌方火力边缘布设小型、敏捷的攻击基地,突破防线薄弱处。

很显然,美军的海军陆战队,早就已经针对台海做了准备。

而‬2021年12月的联合作战草案,也‬将把‬这一理念落在西南诸岛,设想以此为跳板,支援日美守住“第一岛链”。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报告指出一种非常敌视‬,而且带有强烈阴谋论的看法:

若中国统一台湾,将掌控台湾海峡,这就会让日本90%的石油进口和80%的集装箱运输生命线,甚至威胁菲律宾等盟友安全。

拜登政府2022年2月《印太战略报告》强调,“保卫包括台湾在内的第一岛链区域,主导岛链外所有区域”,正是日美备战的核心逻辑。

日美备战不仅是军事的棋局,更在同盟协同与试探中展现深意。

政治上,日美以价值观为桥,将台湾问题“国际化”。

2015年4月29日,安倍访美称日美为“希望的同盟”,2021年4月16日《日美联合声明》首提“台海和平稳定”,打破中日邦交、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不涉台的惯例。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临时指南》和《国家安全战略》将台湾包装为“民主伙伴”,三届“民主峰会”都‬邀请台湾参与,刻意塑造其价值观前沿的‬形象。

日本在‬2022年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故意渲染所谓的“非民主国家威胁”,与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第五、第六《阿米蒂奇报告》呼应,强调“加强韧性对抗中国”。

军事上,协同备战步步推进。

2021年12月起,日美军演频次激增,演练“远征前进基地”战术,模拟台海场景,2021年12月6日至16日,“坚决龙”演习在西南诸岛举行,美军出动F-35战机,日本自卫队投入地对舰导弹部队。

经济上,2022年7月29日,日美启动“经济版2+2”机制,外长与商务部长聚焦半导体供应链安全,联合台湾构建排华网络。台积电2021年在亚利桑那州建5纳米芯片厂,2022年在日本熊本县设厂,日本政府补贴190亿日元,20多家企业参与合作。

2022年的时候,美国试探的脚步更显大胆,2022年8月2日,佩洛西窜台停留19小时,远超1997年金里奇3小时,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

拜登五次表态“协防台湾”,这五次都是有着公开记录的。

在2021年8月ABC采访中、2021年10月CNN采访中‬、2022年5月QUAD峰会中、2022年9月CBS《60分钟》的‬访谈中‬。

距离最近的一次,就是在2024年6月《时代》周刊上‬,刊登了拜登从“战略模糊”走向“战略清晰”的思想‬,美国铁了心干涉‬台海问题的态度展露无遗,虽然现在美国总统变成了特朗普,但是‬美国整体的利益集团,对于台海问题的感受变化不会太大。

而‬日本方面,安倍2018年起五次提及“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

2021年12月1日更直言“美日须明确协防台湾”。

前防卫大臣岸信夫、前副首相麻生太郎接力表态,2022年6月,日本向台湾交流协会台北事务所派驻现职防卫省官员,这些举动,如同在棋盘边缘试探,传递“必然协防”的信号,意在动摇中国定力,也在丈量其底线。

日美备战的隐秘计划虽细密,却伴随深远的代价与风险。

台湾的战略价值无可替代。

在政治上,台湾被视为旧金山体系的前沿。

在‬军事上,它是第一岛链的锁钥。

经济上,它掌控全球半导体命脉。

2022年,台湾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位居全球第一,设计第二,内存第四。

若台海战事爆发,西南诸岛首当其冲,日本海上通道恐陷瘫痪。

日本90%的石油和80%的集装箱运输依赖台湾海峡,一旦中断,经济损失难以估量,美国若介入,全球供应链将受重创,尤其是半导体产业。

日美两国也在拼命“讨好”台积电,在‬2022年8月出台文件《芯片与科学法》为台积电提供补贴。

在2023年1月27日,美日荷三国签订协议限制对华芯片设备出口,这就意味着日美正拆解两岸经济联系。

日美两国的行为‬所形成的结果就是:

2020年台湾凤梨对日出口仅2000吨,2022年激增至1.75万吨,增幅超8倍,日本取代中国大陆成为台湾水果最大外销市场。

在遏制理论中‬,假设对手可被“诱压瓦解”,但中国并非冷战苏联,凯南曾强调经济手段对政治目标的支撑,如援助西欧对抗苏联。

但问题是,中国和苏联又不一样。

比如,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2022年GDP达17.9万亿美元,远超苏联巅峰时期的单一模式。

在‬军事上,中国海军舰艇总数2023年已超370艘,反舰导弹覆盖第一岛链,日美若将台湾推向冲突前线,可能非但无法遏制,反而点燃区域火花。

美国前驻日大使加藤良三警告过‬:

“若美军不介入台海,日美同盟信誉将受损,但介入的代价,可能是西太平洋的动荡,甚至全球秩序的重塑”。

那么未来日美对台海问题的干涉会到什么程度呢?

这一切都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日本在其中充当了美国的代理人,根据日本的国力,日本所做下的很多军事计划,其实未必能够实现,而解放军收复台湾的关键,还是在于美国是否全力干涉,如果仅仅是日本的话,那么日本或许只会“自取其辱”罢了。

1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