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对越作战中步兵的攻坚利器!

猴大爷聊历史 2024-10-08 19:28:49

65式82毫米无坐力炮,全称“1965年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该炮以前苏联Б(中文读作“勃”)-10型82毫米无后坐力炮为参考,于1961年开始研制,1965年设计定型,1972年全面量产并装备部队。

该炮口径82毫米,炮身由滑膛身管、圆柱形扩大药室、炮尾、带左右喷孔炮闩、击发机构等几部分组成。其中,炮闩为断隔螺闭锁结构;炮架为管腿三脚架(7.5公斤),使用时需配备2名装填手。炮身和炮架可快速分解和结合,必要时可不用炮架,直接肩扛炮身射击,当然这时候也别想有太高的准头,能在一两百米命中碉堡就不错了。

82无全重30公斤,炮管长1540毫米,火线高304-680毫米,高低射界-5度-30度,方向射界45度,配备有直瞄和间瞄光学瞄准镜,另配有微光瞄准镜,射速每分钟5-6发,可发射破甲弹和杀伤爆破榴弹,弹药基数30发。

其中破甲弹全重3.925公斤(含发射药包)射速每秒247米,直射距离300米、最大射程1000米、对30°倾斜装甲的破甲深度为150毫米。破甲弹先后研发出3个型号,即:采用了弹头触发引信的65-1型,换装了压电引信,改善大着角起爆性能的65-2型,增加弹头防跳风帽和破-4式惯性弹底引信的65-3型。

杀伤爆破榴弹全重4.60公斤,射速每秒175米,最大射程1750m,弹体圆柱部装有高压聚乙烯黏合的预制破片套,内含780颗5克的钢珠,对无防护人员的杀伤半径可达到27.6米。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82无在开炮时,炮尾会向后方喷射大量的火药燃气、沙砾碎末,形成一个扇形区域(长25米,左右各60度),以抵消炮弹飞出去的反向动量,这时,这个扇形区域是严禁站人的!!!

另外,82无发射时炮尾严禁指向墙体或者陡坡,靠墙发射会将开炮时向后喷射的火药燃气反弹回来,很容易烤着射手。

该炮编制为8人制炮兵班,其中班长1人,炮手3人(1、2、3炮手),弹药手4人。

班长负责指挥,一炮手负责扛着炮身和射击,二炮手负责扛着三脚架和装弹,三炮手负责携带炮的备件和弹药。另外,三炮手还有一个职责,就是在一炮手或者二炮手伤亡时,接替他们的工作。

4个弹药手负责携带炮弹,每人携带5发,一共20发。由于炮弹单发有6公斤多,这样负重也有30多公斤的重量。

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装备部队后,取代了营属炮的52式57mm无后坐力炮和团属的56式75mm无后坐力炮,成为新的团、营属火炮。

1979年时,我陆军编制分南北两类和甲种、乙种、守备和动员四种形态。

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参战的部队为南方甲种编制,其步兵团属炮营会编有1个榴弹炮连、1个100毫米迫击炮连和1个无后坐力炮连。

其中,团炮营无后坐力炮连,下辖3个炮排,每排3个班,每班编制6人,配备82无1门。每个炮班由班长(一炮手)携带炮身,副班长(二炮手)携带三脚架和光学瞄具,4名弹药手每人携带5发炮弹,全班合计20发炮弹。

团属82无炮连在机动时,需乘坐中型越野车。而在自卫反击战期间,受制于地形限制,很多时候需要进行长距离徒步行军,6人制的炮班难以胜任。考虑到越军没有对我形成空中威胁,不少团属高射机枪连并未携带装备参战,而是把人员充实到无后坐力炮连帮忙携带弹药。

营属82无为“排”级编制,下辖4个班,每班编制8人、配备火炮1门,另设驭手1人,配有1匹马或1头骡子用于机动运输。每班携带炮弹增加到30发,也就是当时的1个基数。

战斗中,团属82无的三个排会分别配属三个步兵营,营再将排配到步兵连,连则将82无炮兵班配属给步兵排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对越作战期间,一部分由乙种扩编为甲种的参战部队,存在不满编和老旧装备混编的情况,除了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之外,还有不少56-2式75毫米无后坐力炮参战。

整个十年对越作战期间,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可以说是打满了全场,它是战士们手中的第一攻坚利器,创造了恐怖的70%以上命中率(导弹都没这么准),无后坐力炮不使用三脚架,肩扛发射等各种发射姿势,对于我军来说都是小意思。

1979年2月17日,116团前卫连在攻打越军154高地的战斗中,6门82无在炮手的操作下,在极短时间内连续炮击,迅速摧毁周边越军所有火力点,不给越军反应的时间,仅仅花费30分钟就配合步兵消灭了154高地的敌人。

2月18日,13军37师 110团1营3连向谷柳地区264高地实施攻击。

战斗中,营炮兵连无后坐力炮7班发现山下堑壕里有敌军正在搬运炮弹,但因雾太浓仍未找到敌火炮的具体位置。之后炮班架炮连打3发将敌军阵地上的草房打着,借助火光,我炮兵发现这里是越军一处精心伪装的工事,里边有火炮。

发现目标后,7班迅速开火。之后9班前来支援,两个炮兵班合力打炸了越军的弹药库,我步兵趁机攻占敌人炮兵阵地,缴获4门完好的105毫米榴弹炮。

战后,37师给无后坐力炮7班记集体一等功,成都军区授予7班“威震敌胆神炮班”的光荣称号。

两山轮战期间,82无是承担进攻战斗的唯一步兵伴随直瞄火炮。

第一军在轮战期间,参战部队先后拔出越军据点28处,每当战斗紧要关头,我炮兵就肩扛82无紧随冲锋的步兵前进,发现敌火力点或工事即以肩托方式发射破甲弹,指哪打哪,战果突出。

经过战火的洗礼,82无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其中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炮声相当的大。开炮多了,一些炮手的耳朵会暂时失去听觉,双方沟通只能靠打手势。

其次,就是射程不足

别看前边提到最大射程一千多米,可那是在理想状态下的,实际的也就300米,甚至都不到,这样的距离无论是打碉堡,还是打坦克,危险系数都是比较高的。

第三,破甲能力不足

它打60年代的装甲目标尚且能对付,但是对付像T72之类的坦克,则完全没用。

第四,也是比较关键的一条,就是太重了

炮重30公斤,一颗炮弹就6-8公斤,战士们又要行军,又要打仗,对体能要求可想而知。

第五,容易暴露目标

射击时火炮前后喷火,容易暴露,尤其火炮的后方喷火区达25米、120度。

之后,随着新一代无后坐力炮78式82毫米炮的问世,65式完成了历史使命,从一线部队里撤编、退役。

如今在一些二线部队,偶尔还能看到65式的身影,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发挥余热,站好最后一班岗!

1 阅读: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