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的一条铁律:得东北者得天下,失东北者失天下

高哥贯通古今 2024-11-25 03:59:04

(一)

如果对中国历史比较熟悉,大概就能发现这样的一条规律:在中国的历史上,得东北者得天下,失东北者失天下。

这条规律是如此的牢不可破,在大约一千七百年的时间里一直灵验。让“得中原者得天下”、“得关中(陕南)者得天下”这些所谓的定律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直到七十多年前,它都没有过时。

从大约一千七百年前开始,凡是能够有效地控制了东北这块土地的政权,都至少可以得到半个天下,运气好一点,就能天下一统,建立一个国祚长达二三百年的王朝。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政权失去了东北这块宝地,那么至少会丢掉半壁江山,搞不好就会国破家亡,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呢?显然这不会是偶然的巧合,岂有长达一千七百年的巧合!

可是东北在古代一向都是苦寒之地,蛮荒之地,人口不如中原多,生产不如中原发达,怎么这里就会对天下兴亡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人。东北这个地方出现的人,或者说这里的土著民族特别厉害。在冷兵器时代,最能打的人就最具有优势,所以我们只能说,显然是古代的东北人最能打,因此,他们才会如此频繁地改写历史。

说东北人最能打,这是有理由的。

你看古代的中国,实际四面八方,都有外夷强敌。兴起于河西走廊的匈奴,兴起于阿尔泰山的突厥,兴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还有羌族、沙陀、回鹘,甚至包括遥远的日本,他们都曾经一度很强大,都曾经一度让中原汉族十分困窘。但是,这些民族没有一个能够真正的入主中原,建立起强大的王朝。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原汉族能打得过这些边疆民族,根本就不怕他们。

唯一的例外就是东北人,中原汉族谁都不怕,就是打不过东北人。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有人可能会说蒙古人不是东北人。这是拘泥于今天的行政区划的说法。实际上蒙古人最初繁衍生息的地方就是呼伦贝尔草原,而且蒙古人从血缘上讲是东胡人的后裔。所以说,蒙古人实际上也是东北人。

来自东北的边疆民族战斗力显然在中原汉族之上,所以他们才会一次又一次杀入中原,建立起自己的王朝。

下面我们就来简要地回顾一下东北人的征服史,看看东北人是如何来塑造历史的。

(二)

秦汉时代,东北对于整个中国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东北最早的先民是东胡人,在秦汉时代应该是还很蒙昧,也没啥战斗力。战国时代,燕国占据着今天辽宁一带地区,然而,它并不强大善战。

到了三国时期,辽东军阀公孙家族割据今天辽宁一带,可是战斗力也不强。司马懿很轻松地就把他们给灭掉了。

这一切都说明,此时此刻,真正强悍善战的东北人还没有出现。

实际上,善战的民族已经诞生了,只是还很弱小,还没有真正地强大起来。这便是鲜卑族,一个真正的战斗民族此时正在悄悄地成长。

鲜卑民族大约在西汉初年就已经存在了。早期他们自然处于一种蒙昧状态,基本就是原始人类。到了东汉时期,鲜卑人开始南下,试图劫掠汉朝的土地。但是此时汉朝很强大,而鲜卑还很弱小,还不是汉朝的对手,所以只能臣服。这期间虽然也有鲜卑人起兵反叛的时候,但是大多数的时间,鲜卑人还是乖乖地做顺民。

就这么一晃过了数百年,到了公元四世纪,由于西晋的八王之乱造成中原腹地残破不堪,这样就给了边疆少数民族机会,于是,“五胡乱华”开始了。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乘机入主中原,一场空前规模的大混战开始了。整个中原变成了一个竞技场,各民族犹如走马灯一般杀来杀去,你方唱罢我登场,经过了差不多一百年的恶战,最终,胜利者的桂冠戴在了鲜卑人的头上。这便是北魏王朝。鲜卑人统一了中国的北方。

各个少数民族以及汉族在中原战场上殊死搏杀,这是充分展示他们战斗力的机会。实践表明,还是鲜卑人的战斗力更胜一筹。

从历史记载来看,鲜卑人具有明显的白种人血统。他们普遍皮肤白皙,还有不少人是黄头发,蓝眼睛。因此,鲜卑人中帅哥美女如云,当时汉族的士大夫都喜欢购买鲜卑族的少女做侍妾。

古代鲜卑壁画,可以明显看出鲜卑人具有白种人的特征

由于史书的记载过于简略,所以我们不知道鲜卑人到底来自哪里,也不知道这个民族历史到底都经历过什么。不过,现有的历史告诉我们,鲜卑人具有一种混血的优势。或许正是这种优势,这才造成了鲜卑人超强的战斗力。

北魏王朝灭亡后,在黄河流域争雄的北齐高欢与北周宇文泰也都是鲜卑人。

一统天下的隋文帝杨坚虽然是汉族人,但是他的皇后独孤氏却是鲜卑人,因此隋炀帝杨广也带有鲜卑的血统。

同样的,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他的母亲也是独孤氏,和杨坚的独孤皇后是亲姐妹,所以,李渊也是一个带有鲜卑血统的人。

(三)

到了唐朝,鲜卑族泯然众人,作为一个民族不复存在。但是,在东北的土地上有一个新的民族开始崛起,这便是契丹人。

契丹人和鲜卑人一样,成长的过程都很艰难。他们一个碰上汉朝,一个碰上唐朝,在成长过程中,都曾经遭受过毁灭性的打击。两个民族也都是趁着中原地区天下大乱的时机重新崛起,最终有效地控制了东北这块地方,从此天下无敌。

契丹人比起鲜卑人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他们的钢铁冶炼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以和中原民族抗衡了。

以往的游牧民族都不懂如何炼钢,在与中原民族较量时,兵器上占据劣势。契丹人发明了“镔铁”,有学者认为这就是钢。因此,契丹人的武力值变得更高了。同时,这件事也影响到了以后上千年的历史。可以说,从唐朝以后,中国历史就呈现出了中原地区始终被东北地区压着打的现象。

契丹、女真、蒙古、建州女真一个接一个地崛起,战斗力也一个比一个强悍。明朝末年的名将孙传庭曾经记述道:他手下的陕西边兵,在与农民起义军作战时非常勇敢,农民起义军都望风而逃。但是一旦与清兵对垒,昔日勇敢的陕西边兵就吓得浑身颤抖。清军数十骑冲过来,上千人的边兵就一哄而散。

清军南下之时,曾经有一支五十人的骑兵,到江南某县城要求他们归顺投降。城里的人见清兵只有五十人,于是就想把他们消灭掉。他们打开城门,全城的军民蜂拥而出,杀向清兵。但是,清兵远者箭射,近者刀砍,反而把城内杀出来的军民杀得血流成河,城池瞬间失陷。

同样是在明末,另一位名将袁崇焕提出了“以辽人守辽土”的策略,目的就是以东北人来对抗东北人,可惜一脑袋浆糊的崇祯帝没有把这一条方针贯彻好。

东北的土著民族这么能打,应该说还是个人种的问题。东北人就是要比中原人、南方人要高大威猛很多,所以在冷兵器时代就是有优势。

对于东北少数民族这个特点,从明朝开始,朱元璋开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就着手控制辽东,建立了辽东都指挥使司。他的这条决策还是很英明的,二百多年的时间里,东北大体上没出什么乱子。当然,建州女真的出现,让这一切都彻底改变了。

清朝建立之后,他们自己也很重视这个问题,也很担心会不会有另外一伙东北人来抢自己的饭碗。于是,有清一代,长时间对东北采取圈禁政策,禁止移民,保持蛮荒。实际上是想把这里废掉,让这里永远都不会再出现一个强大的新族群。

到了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东北人在体能上的优势已经没多大意义了。但是,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的优势却又凸显了出来。东北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森林等资源,可以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同时还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大片黑土地。这都使得割据东北的人会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我们熟悉的张作霖张大帅就是凭借着东北的丰富资源,一举夺得半个天下,成为一代枭雄的。

日本人也是在占据东北之后,以这里为战争基地,发动全面侵略战争,控制了半个中国的疆土。

而我党也是首先夺下了东北之后,这才取得了全国的胜利。

因此,直到今天,“得东北者得天下”这一条规律还是没有过时。尽管今天的东北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落后,但是东北的潜力与优势还是永远都无法让人忽视的。

3 阅读:188
评论列表
  • 2024-12-28 10:25

    东北苦寒之地?蛮荒之地?东北的中央集权制高句丽王国持续700年,比同时代分封制周朝800年还要稳固,西周后期已经名存实亡。肃甚,勿吉,渤海国,扶余王国,金国,东北也有持续的悠久的历史,人家在那里也有悠久的文明和文化,对于汉民族是禁地而已!我们就是因为没认识自己,夜郎自大心态,才才不断被东北的民族打垮,隋朝因为东北的高句丽王国而被削弱,北宋朝被东北的金国灭亡,两个皇帝被俘虏,南宋向金国纳贡称臣,清兵入关清朝统治近300年!在整个历史长河里,这是蛮荒之地?又有历史学家认为黄帝有熊氏也来自东北地区,熊只能生活在寒冷地区,商朝也来自东北,商灭亡后纣王的叔叔带领部族又回到东北,一支跨过白令海峡,到北美,一直又到朝鲜建立古朝鲜,就是箕子朝鲜!东北从来不是蛮荒之地,而是创造和中原一样悠久强大的文明。而且我们今天的文明就是多次与东北文明融合的产物!

  • 2024-12-28 19:14

    古代?多古?古代东北都特么苦寒地区要啥没啥!又不是近代!

    飞沙 回复:
    东北要啥没啥?金国打的你祖先纳贡称臣,你的祖先皇帝实际就是个傀儡皇帝,和溥仪一样,是金国册封的!哪里是什么皇帝,就是金国封的王而已,诸侯国价格,南宋皇帝自己都不好意思穿龙袍,知道自己没资格,穿的是朝服!
    江渐月 回复:
    东北距离关内这么近,怎么可能与内地没关系呢?
  • 2024-11-29 09:49

    [抠鼻]东北怎么可能有黄头发的白人?东北自古以来民族都是“胡化的汉人”进化来的。

  • 2025-01-25 19:06

    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