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两天,中国的新式军机引起了轰动。网上纷纷传言说这是一架无人驾驶的、遥遥领先于美国的第六代制空战斗机。这个说法恐怕是难以成立的。
首先,它就不可能是一架无人驾驶的制空战斗机。
如今是无人机大出风头的时代。在多次战争中,无人机都有非同凡响的表现。有的人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如果能够研制出无人战斗机那该多好啊!你想啊,一般的飞行员最大也无法承受超过10个G的过载,飞机能做的机动动作是有限的;而无人机只要机体扛得住,哪怕100个G也不会在乎,岂不是想怎么飞就可以怎么飞?这样一来,无人机和有人机进行空中格斗,那无人机岂不是必胜无疑吗?
想法当然是很好的,但是目前还无法实现。无人机还是处于只能对地面目标进行打击的阶段,想要进行空战,那还是没有可能的。
为什么呢?听我来慢慢地告诉你。
(二)
现在用来作战的无人机,都具有“低、慢、小”的特点。“低”就是飞行高度低,雷达很难发现目标。“慢”当然是相对于有人驾驶飞机来说的,而对于它要攻击的地面人员和车辆,那就算是非常快了。“小”是指无人机个头小,不容易被发现。
因此,如今用来作战的无人机都是对地的,或者对地侦察,或者对地攻击。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无人机归根结底是由人来操控的。无人机上的各种传感器,包括摄像头、雷达、红外传感器,以及激光测距仪等等,它们捕捉到的外界信息,都要传输回操作员那里,然后由操作员做出判断,并且决定无人机如何行动。
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反应时间的问题。
地面的目标对于无人机来说,速度是极为缓慢的,人奔跑的时速也就是十几二十公里,车辆的速度由于基本都是越野车,所以一般时速也不超过一百公里。对此,无人机的操作员有着十分充足的反应时间,可以轻松地对付各种地面目标。
但是空战就不同了。
空战是飞机之间的较量,速度都太快了。当敌我双方的飞机发生空战时,普通的操作员根本就来不及做出反应,因为这不是电子游戏,是真刀真枪的较量。
举个例子来说:对方飞机一个机动飞行,可能就会从你的眼前消失,普通人就会找不到敌人到哪里去了。有人要说了,无人机上有雷达,有摄像头,有各种设备,怎么可能看不到敌机呢?你要是慢慢找,当然能看到。但是等你看到了,对面的导弹早就糊你脸上了。
只有经过严格训练的飞行员才能及时捕捉到敌人的去向,因为他有这个经验,有这个感觉,就像一个优秀的拳击手一样,不用大脑分析,单纯地凭借感觉就能知道对方下一拳要打到哪里,从而及时地做出闪避。飞行员也是如此,他也是凭借感觉就能知道敌人去了哪里,能够及时做出回应。
要不怎么说飞行员值钱呢?值钱之处就在这里。
(三)
有人可能要说了:既然如此,那咱们就直接用飞行员来操控无人机好了,那不是一样可以做到战而胜之吗?
但是,飞行员也不是神仙,他之所以能够具有那样出色的能力,是与他坚持严格的飞行训练分不开的。一个合格的军机飞行员要经过四五百个小时的学习,才能独立上天执行任务。而为了保持这种能力,每年还要保持上百个小时的飞行,就像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必须坚持正常训练一样。
如果飞行员不再上天, 而是在地面摆弄无人机,那他的飞行能力就会退化,就像一个运动员不坚持日常训练,时间长了,他就会像一个教练员那样,只能站在边上动动嘴,要他自己亲自出马就做不到了。
就算飞行员自己不退化,那也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无人机与操作员之间的信息传输如何保持畅通无阻也是一个大问题。
敌方知道你有无人机,当然会使用电子干扰,破坏你的信息传输。在空战中,这种信息传输哪怕停顿几秒钟,那都会出现非常大的问题。你能保证你的信息传输一秒钟都不出问题吗?你肯定做不到。你做不到,那这个空战就没法打。
有人可能要说,那能不能不用人操纵,就由电脑控制飞机,让它自己上天去打。
这个当然也不行,现在的人工智能还达不到这个标准。空战是一种及其复杂的行为,对于AI来说还是力不从心的。或许将来能够发展到这种程度,但是目前的水平肯定是不行。
不过,现在都在嚷嚷“六代机”,这个“六代机”确实应该是一种无人驾驶的战斗机。只有这样的飞机才会对现有的战斗机形成代差。要想有这样的飞机,那就必须首先有更高水平的人工智能,否则,所谓的“六代机”是根本就无法问世的。
(四)
现在网上也有人说,眼前亮相的这个“六代机”,其实是一架有人驾驶的歼击轰炸机,或者干脆就是一架对地攻击机。这种说法倒还是比较靠谱的。
既然它是一架有人驾驶歼轰战机,那它显然就不是什么“六代机”了。它只是补充了一个机种。目前,中国空军的对地攻击能力还是比较弱的,轰六也好,歼轰7也好,都不理想,对地或者对海攻击的能力都不强。俄罗斯的苏-34已经被实战证明是纯废物,根本就不值得引进,所以,研制一种新型的对地攻击飞机其实非常有必要的。
这架新式的飞机目前还处于试飞阶段,到底何时服役还不得而知。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在这架新机上面的面纱会一步步被揭开。时间会证明,它就是一架新式的歼轰机或者攻击机,而不是什么遥遥领先的“第六代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