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用药指南,2张表带你看明白!建议收藏

怀瑶评趣社会事件 2025-01-27 16:14:34

进入5月份,气温逐渐升高,很容易引起病虫害的发生,百年一遇的蝗灾,让全国的农业生产都受到很大影响。

但除此之外,天气的变化也会对作物的生长造成较大的影响,干旱、强风、洪涝等极端天气都会造成作物生长的不稳定。

而更为微小的原因,比如说蚊虫、细菌、病毒等,尤其是跟着温度一起上升的湿度,将这些因素汇聚起来,就会成为作物健康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5月份,作物正在进行分蘖或者结果阶段,此时也正是细菌滋生最为旺盛的时候,各种病害也变得更加容易扩散。

有些农友在病害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没有及时进行防治,而到了病害扩散之后再进行防治,就会错过最佳控制时期。

看着那些菜地里都已经开始冒黑斑了,再想要用药物治疗就为时已晚。

农友们别捶胸顿足了,该如何控制已有病害,甚至防止病害出现呢?

小编今天就给大家准备了杀菌剂用药指南。

杀菌剂的用药注意事项。

先来了解一下市面上的杀菌剂主要分为哪几种。

0级到3级的都是安全可靠的,0级是非常安全的,不仅不会残留,更加不会因用药导致其产生抗药性。

1级是安全杀菌剂,既不会因为使用对人畜产生危害,也不会对天敌造成太大的伤害,也不会因使用杀菌剂而导致其产生抗性,还是比较安全可靠的。

2级安全杀菌剂,需要按照一定的使用量来正确使用,并且施药后应该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要谨慎使用的杀菌剂。

3级安全杀菌剂,就是要优先选择那些对人和环境友好的,这种杀菌剂需要尽量不要使用。

知道了市面上的用药安全等级,接下来就要知道不同情况下应该使用哪种杀菌剂。

主要可以归为两类,分别是保护性杀菌剂和治疗性杀菌剂。

1.保护性杀菌剂。

顾名思义,保护性杀菌剂就是用来防止病害发生的,在病害尚未发生之前进行合理规划使用,这样就可以保证不会发生病害。

保护性杀菌剂既可以将环境中的病原体驱除至外界,也可以起到抑制或减弱病原体侵染力的作用。

2.治疗性杀菌剂。

这类药剂是在病情出现之后进行合理施用的,此时防治已经开始相对困难了,一方面药剂本身所具备的治病功效将随着病情时间推移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就是已经发病时间越长,其扩散程度就越严重,那么给药物带来的创面也就越多。

当然,对于一些危害程度较小的病害来说,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还是非常有效果的,此时植物身体本身所受到的伤害也不算很大,所以同仁们要定期观察植物生长状态,有异常时及早发现及早处理才是应对病虫害最有效的方法。

保护性杀菌剂与治疗性杀菌剂联合用药。

很多情况下,只使用其中一种类型的杀菌剂治疗效果都不是很好,所以联合施用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联合施用呢?

首先,植物本身有自身生长规律,无论我们怎样观察,都很难准确把握植物何时处于什么状态。

所以我们需要观察周遭环境变化做出判断,当气温升高的时候,植物就脚踏着阳光开始茁壮成长;当气温下降的时候,植物就开始慢慢进入休眠状态。

有研究发现,当霜冻来临之前,是植物感染病虫害最活跃的时候,农友要提前做好防病虫准备哦!

其次,就是已经有部分植物出现了病斑,这种情况下,如果手头还没有对应的治疗性药物,也可以使用保护性药物进行防治,但是千万不要认为只喷洒保护性药物就能达到防治效果,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停车想用药,大部分农友会选择买一瓶防治效果比较好的药物进行喷洒,其实应该选择多种保护性和治疗性药物联合使用,这样才能更好地阻止病害扩散。

最后一种情况,就是在高发季节之际,可以在作物上喷洒一些保护性药物,对作物表面进行“包裹”,这样无论何种病害发生,都将受到严重阻碍。

那么如何选择不同种类的药物进行联合施用呢?

主要还是看大家手中的药物和将要防治的病害种类是什么,以及具体情况决定哪些优先使用和如何配置。

保护性和治疗性杀菌剂配伍原则。

对于一般常见的灭活型的保护性杀菌剂来说,在配伍时一般是不能与其它类型混配的。

但是如果是接触型或者内吸型的药物,可以与中效内吸性、低效接触型混配,但最好要先进行小规模混配试验,以确保没有显著反应再进行大规模施用。

对于高效内吸型或高效内吸兼接触型药物,则不能与其它类型混配使用。

如果是低效内吸型的药物,一般不建议与其它药物混配,但如果农田中高效型比较多,可以酌情考虑混配。

中效内吸型,如能与防治叶部病害混配,而接触型则不建议与防治叶部病害混配。

对于内吸兼接触型和接触兼内吸型产品,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混配。

最后一点,不同类型的内源兼外源型产品不能混配。

该怎么选还是要综合考虑哦!

0 阅读:0

怀瑶评趣社会事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