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产量低?别急着施肥打药!土壤才是大问题,改土培土刻不容缓

怀瑶评趣社会事件 2025-01-26 16:14:42

在2020年生姜的价格一度突破八元,但是2019年的姜农却并不怎么开心,老老实实在地里种了两年的生姜,结果第一次丰收就遇上了这样的大行情。

于是大家都纷纷跟风种植生姜,想要多赚一些钱。

但是价格上涨之后又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知名产区的生姜亩产量怎么还是那么低。

比如莱芜地区的生姜亩产量普遍集中在3000斤到6000斤之间,丰收的时候最多也就是八千斤,与市场上那样色泽鲜亮,个头饱满的姜块相比,莱芜生姜都被批评是“低品质”。

自古以来,姜农们就知道给生姜培土的重要性,《齐民要术》中就有提到对姜种培土的相关知识。

为什么这么早就有培土这一说呢?

为什么培土工作会格外受到重视?

这是因为生姜有一项很特殊的特性,那就是自毒性。

生姜是根据地下茎块肥大后的生长状态分为单双子茎来进行分类的,在同一个空间环境中生长,生姜plants会分泌出一些有毒物质来保护自己,这些物质将会被分解成更小的分子,而这些更小的分子又会被周围的泥土吸收,这样一来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毒作用。

其实并不仅仅是生姜plants具有自毒性,为了生存,不管是什么植物种类,只要在指定环境中长期生存下来,就会产生自毒性。

自毒性会影响植物自身的生长和繁殖能力,从而影响植物的种群数量,也是一种自然选择适应环境的机制。

所以培土工作对于生姜的生长至关重要,它能够防止因自身毒性造成的伤害,降低土壤温度,提高地力。

培土应该什么时间进行呢?

姜农只需要观察地面上长出的芽就行。

在芽茎长长约7~10厘米的时候就该进行第一次培土了,目的是保护新抽出的芽茎,防止受冻。

越冬期间,如果表层有积雪,那么最好不要培土,因为这样会影响来年春季气温回暖,如果没有积雪,就可以先将姜床上的干枯枯叶扫掉,然后再进行培土操作,目的是减少冻害,当雪融化后,还能够保持一定湿度,有利于新芽长出。

芽茎长高约30厘米的时候还要进行第二次培土,这次培土主要是将主茎包住,这样不仅能够避免冻害,也能促进分蘖和增大块根。

芽茎间距过近的话容易发生相互遮光现象,这样发育出来的生姜就会个头偏小,且色泽暗淡无光。

为了让每一个生姜plants都能够均匀受光照,我们在定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及时调整种植距离,这样才能够保证个头大小均匀、色泽亮丽。

当然培土工作也是要与施肥相结合起来的,在培土之前一定要考虑好如何进行施肥,以免出现施肥并没有肥效却误烧了苗,或者施肥之后才催促苗fo形成不佳烧坏了好苗,只需要在做出合理安排后才能保证施肥起到最佳作用。

沉重向阳坡地中的姜块不能够靠近胫根处施肥,只应该在行间施撒,以避免由于封地过重导致个头偏小。

在施肥后两周内应及时培土,以防因为时间过长腐烂气味过浓,对芽茎造成危害,在第二次培土进行后需要在三到四周后,再进行第三次培土,这次培土前应当注意处于孕育期的块根附近,不可将块根埋得过深,以防埋腐。

培土时如果姜块埋得太深,会有哪些危害呢?

这主要是因为过度诱导气孔所导致的,过度诱导气孔又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当初埋得太深时,表面所覆盖的泥土会呈现出超饱和状态,芽茎呼出的气体无法排出,就會导致超饱和状态的不断加深。

当超饱和状态达到足够强的时候,气体会以气泡的形式排出,这样排出的气体会携带很多养分,由于大量养分流失,会导致芽茎无法得到充分养分供给,从而影响发育。

第二种情况是当泥土有很强的干燥性质的时候,诱导气孔虽然不是很强,但是呼出的水汽也没办法排出,最后导致诱导气孔内形成阻塞状态,使得芽茎无法正常生长以致于枯萎。

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会造成烧苗现象,这就是没有掌握好培土和施肥时机导致姜苗发育不全。

生姜plants都喜欢疏松,并且湿润而富含养分的质量好的泥土,所以与其埋多埋赘费心思,不如好好管理一下原先的泥土,提高泥土质量来得更有效果。

莱芜等老产区亩产偏低主要有几个原因,而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当地农村社会对播种时机以及农事管理手法知识了解程度较低造成的,多年来积累下来的习惯已经难以改变,他们根本不相信科学,而中国农业之所以落后,教育就是一大功臣,但其实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农业科学也一直发展滞后。

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作物产量,并且这些科学方法已经经过多轮筛选和发展,已经越来越完善,具备适用性和可推广性。

所以要想改变莱芜地区的亩产量,只需要将这些改良的方法介绍给当地的农民,让他们接受知识,并积极改进自己的种植工作,一定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莱芜地区生产出来的生姜亩产量低的原因还有商业上的因素,那就是自毒作用,正是因为莱芜地区本来就有很强烈的发展种植生姜的传统,于是农民们就爱按照传下来的习惯种植,自从汉代开始就一直将生姜与小麦套种,这样以来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善土地状态,本来土地就非常贫瘠,还一年套种两季,因此造成亩产低。

那么我们如何能够克服这个自毒作用呢?

其实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合理轮作,只要不连续种植,就没有自毒作用产生,因此也不会有压力,因此认知到这一点之后,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制定合适当地条件的轮作计划来进行土地改良。

要想防治病虫害,避免把药物留到土壤中,也不会发生自毒效果,其实还有个辦法,那就是深耕。

深究不仅可以让根系生长得更深,还能起到翻新土壤的效果,如此一来,装着病虫卵的上层泥土被翻到下面,不再滋养植物,各种病害也自然不会发生,因此提高产量和品质两不误。

0 阅读:0

怀瑶评趣社会事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