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曾说:“凡遇事需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殊不知欲速则不达,好事要多磨。
当下做的事,可能看不见回报,但这些并非是无用功,将眼光放得长远些,不必争朝夕,只需在时间的浸润下,把过程尽善尽美便好,那些春天播下的种子,等到秋天,自有它的意义浮现,这便是“事缓则圆”的处事智慧。
人生行进途中,总有人想走捷径抄近路,所作付出恨不得下一秒就获得回报,然而真正的智者,都会把目光放长远,不为争一时之利,在小事上纠结,不急于追求结果,不紧于到达终点,而是放缓脚步,着眼当下,遵循规律,徐徐图之。
成功最忌讳的便是急功近利,唯有不急不躁,稳扎稳打,才能循序渐进,步入佳境。心缓则明人生途中,总要经历一些事情,这些事或成或败,关键在于你能不能看清事态。
倘若你镇定从容,不慌不忙,不受情绪和环境左右,以局外人的冷静敏锐分析,那么在处理事情时自然不易出错,顺利过关。
谚语说:“事急则变,事缓则圆。”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不仅可以圆满的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人的气度,使人变得沉稳老练,曾国藩说:“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凡事缓一缓,三思而后行。
《明史》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明朝宣宗年间,赵豫做了松江府知府,这里的人们经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动不动就兴师动众对簿公堂,打个官司。
赵豫到松江后,实行了一个方法,凡是见到来告状的,如果不是要紧的事,就对告状的人说:“明天再来吧。”一次是这样,两次是这样,久而久之,赵豫就有了一个外号,叫做“松江太守明日来”。
很多告状的人,大都是逞一时的气愤,过了一夜,或者气就自己消了,或者经人劝,也就不再起告状之心了,也正是赵豫这种缓一缓的方法,松江一地好打官司的现象逐渐少了,社会也安定了许多。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凌节而施反而会适得其反。这时候缓一缓,找到症结所在,先集中精力打开症结,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懂得了缓的智慧,懂得什么叫做随机应变,什么叫做恰如其分,什么叫不偏不倚,什么叫谨言慎行,什么叫远离是非。
老子说:“浊而静之徐清。”一杯本来清澈的水,不停地摇晃,它不会清澈;一杯浑浊的水,不去摇晃它,会自然清澈,心亦如此,如总摇晃不停,就会处于混乱状态。
明代大医者徐春甫说:“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心静神定,泰然自若,便听不到外界的车马喧嚣,为人处世就能凝神细思,平和处事,每临大事有静气,方为大家风范。
心静不是两耳不闻天下事,而是在身负重任时,精力集中,排除妄念,抽丝剥茧寻找本质,遇事一味烦躁惊慌无济于事,唯有静下心来,方能寻觅到解决之道。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心静自然天地宽,让一让常立人前遭人妒,木秀于林风必摧,老子在《道德经》里说:“水善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学会要懂得:能低者,方能高;能曲者,方能伸;能柔者,方能刚;能退者,方能进。退让并不是懦弱,而是留有余地;退让并不是无能,而是大度,得饶人处且饶人。
和名利争,欲望就会膨胀;和命争,平添负累;和亲人争,势必疏远,得不偿失;和爱人争,只能让生活多了琐碎,少了宁静;和朋友争,只能让感情越来越淡,渐渐疏离。
有些事无需计较,时间会证明一切;有些人无需在意,道不同不相为谋,得与失都是风景,活得通透自然。
明末儒学大家:“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言语要缓:说话前要三思而后言,避免口无遮拦,说出一些不恰当或伤害他人的话。
行动要缓: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这样可以减少错误,提高效率。
心态要缓: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急躁焦虑。这样才能冷静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生活节奏要缓: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适当放慢生活节奏,给自己更多的思考和休息时间,有助于身心的健康。
人际交往要缓:与人交往时,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这样才能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菜根谭》里写道:“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勿躁急以速其忿。”所谓“事以急败,思因缓得”,正是告诫我们,不着急,不慌张,沉心思考,眼观全局,才能把握整盘棋的走向。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感党恩.向党学.悟思想·跟党走!
感恩家庭幸福和睦.厚德载物!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恩师谆谆教导!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