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央如何巧妙运用情报,让红军在湘江之战中绝处逢生?

关河有五十州 2025-01-25 13:21:11

自指挥第四次反“围剿”以来,周恩来便高度重视二局的情报,并以此作为行军作战的重要依据。长征途中,他经常彻夜不眠,以等待二局把情报送来,他在对情报研判后,才会通过电台下达次日的行军序列或作战命令。

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全州、兴安、灌阳,是红军前往湘西的必经区域,根据情报,桂军军头李宗仁已急调桂军主力,在那一带严密布防。为了寻机渡江,周恩来、朱德遂指挥红军以一部向湘桂边境佯动,威胁桂林。这一招果然奏效,1934年11月22日,二局截获并破译蒋介石发给湘军军头何键的密电,蒋介石在电报中称李宗仁为防红军进攻广西,已将桂军主力从全州一线撤防,那一地段现在很空虚,因此他下令何键紧急派兵前往布防。

23日,何键用密电向下属部队通报军情,并紧急布置两个兵团向全州一线集结。这份又被二局破译的电报,在再次确认桂军主力撤防事实的同时,明确显示出,由于桂军撤防,湘江上游全州至兴安段的防线上,出现了一个约100里宽的大缺口。

24日,总部向全军通报了上述敌情。值得注意的是,何键的密电是在23日15点至17点之间发出的,而总部通报是在次日22点30分发出的,二者仅一天之隔,可见二局情报的时效性和利用率之高。

佯动已达目的,25日,趁湘军尚在赶往桂军原防区途中之机,中革军委下令全军加速西进,前出全州、兴安西北地域,立即抢渡湘江。

27日、28日,红1、红3军团乘敌江防之虚,迅速控制了主渡口南北两翼。至此,红军争取到了两天宝贵的渡江时间。回过头来看,如果不是情报准确及时,周恩来、朱德巧用调虎离山之计,使红军得以提前敌人两天占领渡口,全军所面临的后果将比历史所发生的事实,更加不堪设想,甚至可以说,红军总部和大部主力能否渡过湘江都是个未知数。

尽管如此,抢渡湘江之役仍极为惨烈。原因是博古、李德把长征完全当成退却,又把退却当成了逃跑。在他们的坚持下,长征开始后,即形成了五个军团簇拥着两个中央机关纵队(红星纵队、红章纵队),前呼后拥,呈甬道式行进的大搬家阵式,刘伯承戏称之为“抬轿子行军”。

《玉变为石8》,欲知后事如何,请看明日分解

(本故事因字数较多,只能每日连载。如您希望一次性看完,亦可累积数日阅读。纯为以文会友,介意者勿扰,谢谢)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