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朱德、刘伯承的介绍,川南的宜宾与泸州一线,江面平缓,渡口较多,川军防守亦弱。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撤离遵义,一路向西,准备在宜宾、泸州间渡江。
等到一进军,却突然发现情况不对。刘湘等人与蒋介石有矛盾,怕蒋入川后鸠占鹊巢,这不假,但他们同时也害怕红军入川——一个红四方面军就够受了,再来了一个中央红军,那还得了?
川军的护乡意识很强,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在防堵中央红军入川的问题上,刘湘等人与蒋介石的利益其实是完全一致的,也因此,川军在相应的配合方面就表现得十分积极。
为了防止红军北上,刘湘一面紧急封锁长江,一面抽调重兵,组织援黔部队,渡江南下,直接参加对中央红军的围追堵截。遵义会议召开时,川军先头部队便已进入黔北地区,红军刚一离开遵义,他们就尾追了过来。
红军长征从江西打到广西,再从广西打到湖南、贵州,沿途各省地方军一般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红军进了他们的省,打得还算起劲,如果红军还没进他们省境,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不知道。川军这种积极出省作战的架势,为地方军中所罕见,与红军将领们的预判有相当差距,也给红军的行动造成了很大困难。

1月23日,二局破译密电,获悉中央军薛岳部周浑元纵队已有2个师渡过乌江,后续部队还在跟进中。
就此时的形势来看,红军只有攻下赤水城,才能甩掉川军和周浑元纵队,从泸州上游渡江入川。26日,作为中央红军前卫的红1军团到达赤水城郊,但川军两个旅却已经先于红军进入赤水城,1军团被阻住了。
红军受到前后夹击的压力骤然加大。27日,红3、红5军团和红军总部,先后到达距赤水城约100多里的土城。在前往土城的途中,毛泽东等人察看了地形,一致认为土城以东的山谷地带是个设伏的好地方。
根据二局上报的敌情,已有4个旅的川军奉命追击红军,白军常规编制是每旅辖2个团,这样就有8个团的追兵。川军追兵又分成前后两梯队,后梯队的2旅4团预计于明后天才能赶到,当日只有前梯队的2旅4团尾追于后,顺序上依次是廖泽旅、郭勋祺旅。
川军“好打”,而且只有4个团,这仗打赢看来也就有了七八分的把握。毛泽东和中革军委当即命令红3、红5军团,在土城以东6里外的青杠坡设伏,一举消灭尾随追击的川军,从而解除红军腹背受敌的困境,为北上渡江创造条件。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川军行动速度,当天下午3点,即进至土城东北,逼近青杠坡一线高地,同时他们也并未进入红军预设的伏击圈,而是与断后的红5军团直接开始接火交战。

《雄关漫道真如铁2》,欲知后事如何,请看明日分解
(本故事因字数较多,只能每日连载。如您希望一次性看完,亦可累积数日阅读。纯为以文会友,介意者勿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