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单干让人们吃上了饱饭,还是杂交稻?网上关于这一问题讨论得轰轰烈烈,不分胜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首先我们来看分田单干的影响,分田单干,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1978年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一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将土地分配给农户,农民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责任感,从而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加。然而,分田单干并不是解决粮食问题的唯一因素,它与其他改革措施和科技进步的共同作用,才实现了粮食产量的显著提升,例如杂交水稻的研发和推广对粮食增产也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袁隆平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在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显著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
杂交水稻的普及使得中国的稻田产量大幅增加,极大地缓解了粮食短缺的问题。此外,杂交水稻的持续研究和改良,如超级杂交稻的培育,进一步推动了粮食产量的提升。还有其他重要因素也促进了中国的粮食增产,如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化肥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农药减轻了农作物的病虫害,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粮食产量。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分析判断,要实事求是,不要用意识形态的观点,站在某一立场说话,把功劳归于某一单项,就象某一个人吃了5个包子饱后说:早知第五的一个包子能吃饱,何必去吃前面的四个包子一样。农村在大集体时期,人们的思想出现消极,出工不出力,偷懒取巧!
混时间,即使有再高产的优良品种,农民不去认真耕种,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优良品种得不到优良管理,产量肯定同样提不高!仅仅是单干,如果没有优良品种,产量同样也提不上来,仅能维持基本产量。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清朝时期,八国联军入侵我国时,八国联军兵力约为2万至3万人,当时中国军队的总兵力超过了11万人,军队的装备在当时也比较先进,比八国联军的装备更胜一筹,尽管中国军队在人数和装备上都占据优势,但由于军事思想和战术的落后,以及清政府内部的问题,导致在战争中未能有效抵抗八国联军的进攻。
八国联军便迅速占领了北京,导致了《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从此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从以上清朝时期八国联军入侵我国,我国战败看出,军事力量和装备占优势,不一定能取得胜利,要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因素共同协作,才能取得胜利!同样,我们粮食产量的提高,我们能吃上饱饭,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国家有今天的成就,全国人民能吃饱穿暖,脱贫全面小康,不能把功劳归于某一单项,是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在大集体时期,人们连饭都吃不饱!
这样的大锅饭模式,如果不改变,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饿饭的人会越来越多,所以在安微小岗村分田单干,18位农民冒着被判刑坐牢的风险!
立下生死状,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将土地承包到户!
这一举动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实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岗村全队粮食总产量达到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总和;人均收入达400元,相当于1978年的18倍,这一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小岗村也因此成为了“明星村”,全国各地纷纷学习“大包干精神”,实行单干分田到户,加上后来袁隆平的高产杂交水稻的种植,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分田单干和杂交水稻都对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粮食产量可以说己达到顶点,全国人民不愁吃不愁穿,但要更进一步的发展,好像没有了空间!
按照国家分三步走的规划:第一步温饱和第二步小康都已实现,正在走第三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目前农村的情况来看,粮食产量已基本顶天,再要提升的空间不大,发展已出现瓶颈,要让农民靠土地增加收入只得另辟蹊径,但必须以现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就是人们有饱饭吃的模式基础上,再探索其他发展模式!网友们:你们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