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洪山,原越军第二军区第356师第153团第4营第2连士兵,曾经在河宣省渭川前线(即老山前线)参战。下面,就是他对于当年战斗经历的回忆。
1984年10月,我所在的第356师第153团奉命攻占685高地(即634高地)。685高地是河宣省渭川县边境地区的一个重要高地,与772高地(即662.6高地)相邻,由5个子高地组成,地图上分别标注为E1、E2、E3、E4和E5。
在这一次进攻中,我们改变了作战方式:秘密挖掘堑壕,让步兵隐蔽接近中国军队的阵地,突然发起攻击,从而减少对方猛烈炮火造成的伤亡(即奠边府战役中的堑壕延伸式战术)。黄丹少将(越军总参谋部军事科学局副局长,以总参谋部代表的身份代理第二军区河江前指司令)是当时前线的指挥员,这种新的打法是他的决定。
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第153团的士兵利用夜晚连续施工,将堑壕从朗罗洞逐步延伸到685高地地区,占领了那座石灰岩高地的4个子高地,E1高地也就是685高地主峰,仍然在中国军队手中。1984年12月,为了庆祝越南人民军成立40周年(1944年12月20日至1984年12月20日)和第356师成立10周年(1974年12月26日至1984年12月26日),全团积极进行战斗准备,发起新的攻势以夺回E1高地。
作为仓库和屯兵点的朗罗洞,每天晚上都熙熙攘攘,士兵们运输着武器、弹药、粮食、药品、地雷等各种物资。这是一个两层楼高的大洞窟,可以容纳400至500名士兵,位于685高地东南侧。它也是第153团前方手术队所在地,同时也是攻打685高地和300-400高程的进攻出发阵地。
中国军队也非常清楚朗罗洞的重要军事价值,因此他们的大口径火炮和迫击炮经常在夜间炮击从清水三岔路口通往洞口的道路,以封锁进入朗罗洞的交通线。
一天晚上12点左右,我们看到一位老人带着两名卫兵走进山洞,来到位于洞口的第153团手术队。山洞里的军官们直到两名卫兵开口,才知道他就是第二军区河江前指司令黄丹少将。两名军医急忙请首长坐下,又叫我去取水,烧茶给首长喝。我走到洞穴的底部,从源头取水,朗罗洞的用水很方便,因为有一条溪流从洞穴中流出。
当我进去的时候,师工兵营的弟兄们问我:“我们看到一个老人走了进来,身边还带着两个拿着冲锋枪士兵,应该是卫兵吧,他是谁?”我不敢说他是黄丹将军,因为害怕他们为了迎接首长而引起混乱,也因为士兵们经常口无遮拦地开玩笑,所以我说:“那是我们第153团一名士兵的父亲,他来看儿子。师部说他可以留在河江市,让儿子从前线回来陪他一天,但是他不听,一定要来洞穴看望。现在师部派人把他带到山洞里来,让他见见儿子。”
右四为黎笋 右三为黄丹
士兵们对一位父亲如此勇敢赞不绝口,他不仅穿过了清水三岔路口(士兵们称之为死亡三岔路口),而且敢于进入朗罗洞看望儿子。我们都知道,从三岔路口进入洞穴这条路线是中国军队炮火封锁的重点对象,随时都可能遭到炮击而失去生命。
手术队的旁边就是后勤仓库,在看望了躺在那里等待夜间后送的伤员之后,黄丹将军参观了后勤仓库,询问士兵们的伙食标准如何?是否能够按照规定得到保证?后勤分队表示,由于中国军队严密的火力封锁,把武器弹药和粮食运上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黄丹将军和一些团级军官喝茶时说:“你们要打好685高地这一仗,以出色的战绩向建军40周年献礼。你们有什么需要就提出来,司令部会尽量满足。”有两名指挥员谈到了我们部队与中国军队各自的战斗精神,然后有人提出需要足够的炮兵火力支援,以阻止中国军队的反击。
因为大家都知道,固守高地从某种意义上说,比攻占高地更加困难。在对高地的争夺战中,中国军队通常先用炮兵猛烈射击,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之后,才由步兵发起冲击。关于这一点,黄丹将军说,当步兵请求炮火支援时,他将为第153团提供最大限度的火力支援。
这个时候,洞穴里的士兵们都知道了这位拄着手杖进来的老人是黄丹将军,于是他们纷纷聚拢过来,手术队周围人头攒动,谈话的气氛也欢快了许多。当他问起士兵们的愿望时,士兵们说:“我们在这里已经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头发都这么长了。现在只想有书看,有歌听,或者更好的是,女歌手来为我们唱歌,毕竟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女人了。”
抗美战争时期的黄丹
老将军也亲切地笑了笑,说很快就会派遣文工队员来山洞里慰问大家。我以为这只是他随口一说,并没有当真,因为像我这样的普通士兵真的不能奢望太多。过了一会儿,卫兵进来提醒黄丹将军该离开山洞了,因为中国军队的炮火封锁快要开始了。
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短短3天之后,侦察兵就带领文工团团长黄茶和女歌手英雪,以及一名带着吉他的男青年来到了朗罗洞,为士兵们表演了文艺节目。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