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AI产业政策再升级,总预算超10亿元,最高1亿元资金补贴

元力社 2025-02-17 18:09:29

近日,在2025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关村科学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若干措施》正式发布。

《措施》计划每年安排攻关投入、算力补贴、数据奖励、场景支持等资金支持超10亿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在要素筑基方面,每年安排算力补贴最高3亿元,降低大模型企业创新成本。每年安排数据奖励最高5000万元,推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支持人工智能高端数据标注基地建设,给予最高1亿元资金补贴,着力培育数据标注新业态。

在应用蓄势方面,鼓励大模型行业实验室建设、核心业务场景开放,每年安排支持资金最高1亿元,引领产业创新、赋能实体经济。

在生态聚力方面,夯实共性技术平台关键支撑方面,每年安排平台支持资金最高1亿元,建立完善公平、高效多维的技术服务和开源开放体系。

在打造人才创新创业新高地方面,每年安排人才发展奖励最高2500万元,加强对核心骨干人才支持保障。

在活跃国产基础大模型应用生态方面,每年安排模型券最高1亿元,加速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

人工智能作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正逐步成为促进新型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引擎。

在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企业数量已超过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更是突破了3000亿元人民币大关。这一领域已全面覆盖了从人工智能芯片、框架到大型模型等关键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布局。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已备案并上线的大模型数量达到了105款,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

特别是在北京市海淀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步伐显著加快,目前已有超过1300家人工智能企业在此落户。其中,备案的大模型数量达到了74款,占据了北京市总数的70%以上。海淀区近期上线了名为DeepSeek的全量模型,为区域内的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支持。

海淀区已经构建了一个基本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技术体系,涵盖了芯片、框架、大型模型、数据技术与处理服务等多个方面。此外,海淀区还拥有1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4家新型研发机构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该领域的专家人数也超过了1.23万人。

在应用场景方面,海淀区发布了首批10个开放的人工智能赋能场景,旨在探索并打造行业应用的标杆案例。

在2024年的中关村论坛年会上,海淀区率先推出了全球首个“人工智能街区”概念,以五道口和大钟寺为先导区域,规划了一个占地53平方公里的广阔空间。这一举措旨在建设一个集成了多种人工智能技术的城市智能体,以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在五道口的东升大厦,还建设了一个名为“AI原点社区”的特色区域,同时,清华大学的人工智能学院也成功入驻。

与此同时,海淀区还举办了北京市首个以AI为主题的庙会活动,创造了近百个“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供市民体验。这些场景包括与AI财神的互动、欣赏AI京剧表演、体验机器人美妆秀、与纳兰性德机器人进行诗词对答、聆听机器人演奏钢琴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此外,在2025年的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海淀区还宣布了一项重要举措:设立总规模为100亿元的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三期基金。这一基金的设立旨在构建一个覆盖科技企业全成长周期和全产业体系的基金谱系,以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和企业成长。至此,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的总规模已经达到了200亿元。

自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发布以来,海淀区积极与300余家投资机构建立联系,并联合子基金及生态合作机构建立了项目互荐和协同研判的投资机制。围绕AI for Science、具身智能、数据产业、元宇宙与AI终端等人工智能相关的主题,海淀区已经成功组织了16期“投海听韬”特色沙龙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百余位投资人和科技媒体的参与,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与产业之间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提升了区域产业投资的创新活力。

0 阅读:3

元力社

简介:一堂每时每刻都在“进化”的理财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