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一年办4次酒席,最后一次无一人到场,和三个亲弟弟反目为仇

晓美说故事 2025-04-10 23:43:42

01

我叫程玉兰,今年五十六岁,初中毕业,来自一个小县城的农村,现在已经退休了,退休前是一家镇上的小学老师,虽然工资不高,但胜在稳定,退休金也还说得过去。

丈夫早些年患病去世,我一个人把儿子程浩拉扯大,如今他也在外地成家立业了,偶尔节假日才回来看看我。

生活虽然清苦,但我从未觉得委屈,我是那种能吃苦、能忍事、心里却藏着很多话的人。

我们村不大,几十户人家,大家你来我往,早就熟得不能再熟。

我家隔壁就是我大伯家,他是我爸的亲哥哥,叫程立国,今年六十七岁,年轻时在村里的供销社工作过一阵,后来供销社倒闭,他就跟着亲戚做小生意,靠着手段精明,早些年倒也攒了点家底。

大伯是家中长子,下边还有三个弟弟,我爸是老三。

小时候我就听奶奶说,大伯小时候最会读书,最会讨大人喜欢,可也最自私。

最开始我没太理解这话,直到这些年,尤其是这一年,我才慢慢看明白了—— 有些人,打着“家人”“亲情”的名义,行的却是算计与冷漠之实。

02

这一年的故事,从去年腊月二十三那天说起。

那天是小年,村里人都忙着贴窗花、做糖瓜,我刚从集市回来,一进院子就听见大伯家锣鼓喧天,原来是他给孙子办“满月酒”。

其实这个孙子早在两个月前就出生了,当时说家里在装修,推迟了。

可我知道,这不是理由。 真正的原因,是大伯想趁着过年前,搞个热闹,收点“份子钱”。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村里人都私下里议论纷纷。

因为就在去年中秋节,大伯才刚给儿子娶媳妇办过婚宴,前年的清明节,又搞了个“乔迁宴”,说是搬了新房,要请大家喝酒庆祝。

再往前,还有一次“六十寿宴”,请了一大堆亲戚朋友,弄得比过年还热闹。

一年四次酒席,次次都说“这次是最后一次”,可每次都比上次铺张。

我爸起初还劝我别多嘴,“你大伯是长子,爱面子点也正常。”

可我妈却忍不住说:“面子是别人的,份子钱是咱们的,咱家一年挣几个钱,全贴他桌上了。”

我听了心里不是滋味,尤其是看着爸妈为了一百两百的份子钱斤斤计较,我就觉得,这酒席,不该成了某些人的“生财之道”。

最让我寒心的,是那次“满月酒”上,大伯当着众人面调侃我爸:“老三啊,这次可别又只包一百块啊,孙子满月,起码得两百起步!”我爸脸色当场就变了,强笑着说:“咱日子紧,不讲究这个。”可我知道,他心里憋屈极了。

当晚回家,我爸把那份子钱从口袋里掏出来,一看是五十块,沉默很久,然后默默塞回去,第二天硬是让我妈又取了一百。

这只是第一场。

清明节那年,大伯又说要办“祖坟迁移酒”,说是请风水先生看了,说祖坟位置不好,要迁到村后头的新地。

我们一家人没去,理由是“清明本来就是祭祖的日子,哪有在这天吃酒席的?”可大伯却在村里说我们“不孝”,说“连迁祖坟都不来,是不认祖宗了?”这话传到我爸耳朵里,他当晚气得直喘粗气,脸都红了。

我忍不住替爸出头,去找大伯理论:“大伯,你说话能不能讲点良心?

我们不去是因为不合时宜,又不是不认祖宗,你怎么能这样说?”他却一脸不屑:“你们这些人,心小得很,连酒席都不来,也难怪你家日子过得这么死气沉沉。”

那一刻,我第一次觉得,这个所谓的“亲大哥”,不过是个自私的算计人。

到了夏天,大伯的孙女上小学,又来个“升学宴”。

我妈干脆不去了,说:“我们家那年浩子考上大学,也没见他请一桌酒。”我爸还犹豫了一阵,最后还是去了,理由是“去了就图个太平”。

可回来后他就说:“最后一次,真的最后一次了,再有我不去了。”

可谁知道,就在腊月二十六,大伯又张罗了一次,说是“感谢亲友,筹备孙子的百日宴”。

这次,亲戚们都不干了。

二伯三伯四伯,连一个人都没来。

村里人也只来了几个“实在推不开”的邻居。

大伯气得脸都青了,站在门口骂了一下午:“养你们这些弟弟白养了,连孙子的百日宴都没人来,太没人情味了!”

可这一回,没人再给他留面子。

二伯家老二在微信群里直接回了一句:“哥,你一年四次酒席,我们一年挣几个钱?

你家是有钱,我们家还得过日子呢。”三伯也说:“你说是亲情,可你把亲情当啥了?

份子钱收得比谁都狠,到了你弟弟家孩子办事,从来没见你来过。”四伯更直接:“你是哥,可你从来没尽过做哥的责任。”

这一场“家庭风暴”,最终演变成了兄弟决裂。

大伯气得把三伯家送他的旧电视给退了回去,把四伯家借放在他那的稻谷堆扔到门外,还把我爸年轻时借他两千块钱的事翻出来,说要“算清楚”。

我爸听了只摇头:“这钱我早不指望你还,可你连人情都算账,就别怪我们不认你这个哥。”

03

从那以后,村里人都看得出来,大伯变了。

他开始变得沉默,不再张罗热闹,也不再主动参与村里的红白事。

那些曾经围在他桌上的人,如今再也不来了。

孙子的百日宴那天,他摆了十桌酒席,结果只来了三桌人,最后剩下的菜全倒进了猪圈。

我偶尔还会见到他一个人在院子里坐着发呆,听村里人说,他晚上常一个人喝闷酒,嘴里念叨着:“我只是想热闹热闹,咋就没人懂我?”

可亲情不是你一个人的热闹,不是你一厢情愿的收割。 如果你把亲情当成了生意,最终就会连亲人都失去。

我爸现在身体不好了,常年高血压,村医说要注意情绪,我妈也不让他再去管大伯的事。

我偶尔也会想起小时候,大伯骑着二八大杠带我去镇上看电影,那时他还是个笑嘻嘻的好大哥。

可如今,一年四次的酒席,把这几十年的兄弟情,吃得干干净净。

亲情这碗酒,喝得太勤,就会变苦;敬得太多,就会生嫌。

或许大伯终有一天会明白,可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他早已失去了最该珍惜的东西。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