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伤亡1:23,“猎鸨”行动是如何创造苏德战争超高战损比的

悠然历史 2021-03-06 19:04:10

1942年4月份,苏德双方在克里木半岛上僵持不下。

在当时德国第11集团军和苏联克里木方面军,各自占领克里木半岛东西两侧,互相对峙,各自整军备战,等着下一轮的厮杀。

对于德国第11集团军司令曼施坦因来说,他的任务就是从占领克里木半岛,同时夺取苏联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因此他需要在1942年春夏之际发起一场新的进攻行动,以求达成这个目标。

可苏德双方的兵力悬殊实在有点大。

1942年5月,曼施坦因的手上仅有9个师的兵力可以调用,其中只包括5个德国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再加上曼施坦因还要分出部队去围困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使得曼施坦因能用来发起进攻行动的兵力只有6个德国师和2个半的罗马尼亚师,拥有2472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及180辆坦克,算上后勤分队、空军和一些独立单位,曼施坦因的总兵力不超过15万人。

与之相对的则是苏军,和曼施坦因手上仅有的9个师相比,苏联克里木方面军则显得家底雄厚。

据统计,在1942年5月初,苏联克里木方面军共下辖3个集团军(第44、47、51集团军),包含16个步兵师、4个坦克旅、9个炮兵团、3个步兵旅还有1个骑兵师,总兵力在27万人以上,拥有3577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及238辆坦克,同时还有401架作战飞机可以使用。

不仅如此,占领苏联克里木方面军还占据了天时地利。

5月份的克里木半岛还是泥泞遍布,极其不适合进攻部队的开展,尤其是装甲部队的推进,同时苏联克里木方面军已经占领克里木半岛四个月之久,早就修筑了十分强大的防御工事可以作为依托。

更糟糕的是,由于克里木半岛的环境限制,使得克里木方面军能用11个师的豪华兵力来守区区24公里长的阵地,要知道即便是库尔斯克战役,苏军的防御密度也才达到3个师守19公里,这样算下来,克里木方面军的防御密度要比库尔斯克的苏军防御密度强3倍以上。

可以说,在正常情况下,曼施坦因不仅无法突破苏军的防线,甚至还有被苏军击败的危险。

但曼施坦因毕竟是曼施坦因,作为日后享誉东线战场的德国名将,曼施坦因通过细心的研究,发现苏军的战略部署存在着一个重大问题。

那就是苏联克里木方面军的防御部署“头重脚轻”。

为了击败曼施坦因,克里木方面军把两个集团军都集中到了北翼,而南线只有一个集团军用来防御,实力薄弱。

于是曼施坦因决定声东击西,先派出一支偏师在北方发起进攻,吸引苏联克里木方面军的注意力,同时在南翼集中主要兵力突破苏军防线,以包围歼灭的战术粉碎苏联的克里木方面军。

曼施坦因将这个计划取名为“猎鸨”。

不得不说,曼施坦因的这个军事部署十分合理,狠辣地抓住了苏军在军事部署上存在的大漏洞,只要条件适合,曼施坦因的这个计划将顺利地击溃整个苏联克里木方面军。

为此,曼施坦因特意向希特勒要来了额外的增援。

由于东线兵力不足,希特勒没能向曼施坦因提供更多的步兵师和装甲师,作为补偿,曼施坦因得到了第8航空军的大力支援,这个航空军拥有600余架各式战机,实力要远远超过苏联克里木方面军所拥有的航空力量。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1942年5月8日,战斗正式开始,德国第8航空军先是夺取了克里木半岛的制空权,随后能进行精准轰炸的俯冲轰炸机便呼啸而下,用航空炸弹给地面部队开路。

按照计划,实力较弱的第42军和罗马尼亚第7军将在北翼发起一次主动攻击,吸引苏军的注意力,而曼施坦因作为主力的第30军则将在南线发起突破行动,突破苏军的南翼防线。

面对曼施坦因声东击西的部署,苏联克里木方面军很快就陷入了混乱之中,一时间不知道是应该集中兵力发起反击,还是马上命令部队后撤重组防线。

趁着这段时间,德国第30军顺利突破了苏军在南翼的防线,仅用了1天的时间,第132步兵师甚至在短短20分钟之内就粉碎了苏联第291步兵团的防御,在克里木方面军的南翼撕开了一个大缺口。

5月9日,见到突破口已经被打开,曼施坦因随即把自己手上唯一一支机动力量——第22装甲师投入突破口。

在德国步兵的帮助下,第22装甲师很快就越过了沼泽和壕沟,开始向东北突进,试图切断北翼苏军的退路,而德国第30军下属的三个步兵师也呈扇形向前推进,以掩护第22装甲师的侧翼,并且向着刻赤前进。

5月10日,直到此时,苏联克里木方面军的司令科兹洛夫还是没有下达撤退命令,而是试图组织部队发起反击,但是和之前几天一样。

苏军任何集结部队的努力都会被德国空军发现,随后在德国第8航空军猛烈的空中打击之下走向崩溃。

与此同时,第22装甲师也在第50步兵师的帮助下切断了苏联第51集团军8个师的退路,第132步兵师和第28猎兵师开始向东追击溃逃的苏军。

5月11日,在被德军团团包围的情况下,第51集团军的官兵开始大批量投降,苏联克里木方面军的主力便在短短4天的时间之内就被曼施坦因全歼。

随后的事情就简单了,德军一路追着撤退的苏军向前进攻,到了5月18日,仅仅过了10天的时间,曼施坦因发起的这场“猎鸨行动”就以曼施坦因大获全胜而宣告结束。

此战,德军共歼灭苏军17万余人(包含被俘人员),德军缴获1133门各式火炮、258辆坦克、417架飞机,克里木方面军被全面击溃,下属的建制师中有9个被彻底抹去。

而德军付出的代价仅仅是1703人阵亡、5885人受伤,以及12辆坦克、3辆突击炮和37架战机的技术装备损失,双方交换比达到了惊人的1:23.3,算得上是苏德战争中交换比最悬殊的战斗之一了。

就结果而言,此战完全算得上是曼施坦因军事生涯的一大巅峰,他成功地以弱势兵力击败了远比自己庞大的敌军部队,还取得了堪称罕见的巨大胜利,也正是因为这次胜利,才能让曼施坦因在攻占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之后便晋升德国的陆军元帅。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这场战役中苏军之所以会输得这么难堪,除了在兵力部署上存在着巨大失误以外,德国第8航空军牢牢掌握着克里木半岛的制空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苏军任何集结部队的努力都会遭遇第8航空军凶猛的空中打击,使部队难以集结。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想了解二战德军在战略、战术、战史领域更多的知识,可以关注我!

46 阅读:23064
评论列表
  • 2021-03-07 00:58

    苏联从来没有以少胜多的战争

    团队之星 回复:
    毛子打仗不管输赢常常伤亡大于对面
    何方妖孽好大胆 回复:
    围攻区区40万老弱病残的柏林就动用了250万大军怎么说?
  • 2021-03-07 11:17

    二战制空权影响战争百分之九十的胜负,所以说从二战开始空军才是战场的主力

    用户68xxx61 回复:
    就喜欢看你一本正经的样子,蠢得惊天地还在这谈天说地哈哈哈,太好玩了
    苏粪都是粪 回复: 用户68xxx61
    你别重复你自己是弱智的事实了
  • 2021-03-08 08:01

    大清洗的恶果,二战中成名的苏联名将,都是靠人命堆出来的

    修改你 回复:
    这句话不适合用在该战役。从双方实力来看,将曼斯坦因和苏军主帅互换,苏军同样会输,最多只是输得好看点[呲牙笑]
  • 2021-03-06 19:59

    克里米亚半岛已经是被包围状态了!说是有支援也只是少的可怜的海路……和被包围没有多大区别……整个形势都差而已!没什么值得吹得!老毛子反攻时几天就搞得的防守的德军,而德军啃多长时间啊

    pc2boy 回复:
    设苏联拖美英鸡利早就飘扬万字旗了,哈批[得瑟]
    pc2boy 回复:
    和弱智争?争不赢的,实在争不过它们全“汪汪汪”的[笑着哭]
  • lind 11
    2021-03-12 10:51

    曼施坦因是二战中的天才将领

    德棍当路标 回复:
    曼不群把锅都甩给小胡子了,能不天才吗[笑着哭]欺负死人不说话呗
  • 2021-03-08 13:30

    空军制胜论的又一战例。

  • 2021-03-28 23:36

    一支犹如惊弓之鸟退无可退的孤军而已。

  • 2021-03-06 22:58

    没有两面夹击俄国,

    104910 回复:
    指日本吗?
    陈昱衡 回复:
    日本诺蒙坎被打怕了
  • 2021-03-30 00:49

    没有美国炸德国工业 苏联死多少次都不知道

  • 2021-03-13 12:55

    论制空权的重要性

  • 2021-03-14 09:11

    可苏德双方的兵力“悬殊实在有点大”。

  • 2021-04-08 09:13

    这么能打斯大林格勒战役怎么不上?打赢那场就能完全掌握苏德战争的主动权甚至赢得欧战的胜利!

  • 2021-04-13 18:45

    这就是所谓的战斗民族,丢人!

    用户14xxx26 回复:
    关键人家绝地反击了不管有多么惨,最后攻占柏林的是苏联人
  • We 2
    2021-04-14 14:50

    看对手是谁了

  • 2021-03-06 23:05

    除了海路苏军己被包围[吃瓜]

  • 2021-03-17 22:31

    狗养的毛子

  • 2021-04-08 09:13

    现代战争没有制空权就是被动挨打,就像罗斯福所说,希特勒忘了给自己的大西洋堡垒加个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