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仅仅推出一个多月,但中国本土的人工智能 DeepSeek 大型语言模型已经开始在各行各业“施展身手”了。
据报道,deepseek已经能为港口的关键基础设施赋能,在其中使执行核心功能,而且还无需担心数据安全问题。
今年春节之前,DeepSeek正式开源R1推理模型,凭借低成本、高性能的优点引发了全球科技界“震动”。为了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中国三大港口已经实施或计划采用该款AI模型。
数据显示,宁波舟山港是 2024 年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三的集装箱港口,该港已开始将 DeepSeek模型集成到其智能闸门和客户服务系统中。
新的闸门系统可以识别超过 80% 的集装箱独特封条编号,大大减少了人工验证所需的时间。据港口所有者称,以前需要四名工作人员进行的集装箱检查现在只需一个人就可以完成。
DeepSeek 人工智能模型还帮助闸门系统将故障警报响应时间缩短到半小时内,其支持的闸门已安装在多个码头,每天处理 2万个 20 英尺当量单位。
舟山港还试图将 DeepSeek 的模型整合到24小时客户服务系统中。该模型的客户服务应用程序目前正在测试中,计划于上半年推出。其他更广泛的应用,包括货物处理、龙门起重机和安全系统等也在开发计划中。
湖北港口集团正在构建一个由包括 DeepSeek 在内的 AI 模型支持的平台,可以监督整个湖北省的物流运营。
港口作业任务繁重且存在很多安全风险,因此相比于进口的“AI”技术,土生土长的国产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确保港口运营、设施布局和货物信息的数据安全,同时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不过随着全国各地的港口开始在运营中采用 AI 模型,从管理层到工程师和现场工作人员都需要加紧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
此前有媒体发出了AI会抢了人类“饭碗”的预测。从deepseek赋能港口的工作可以看出,AI可以将员工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在这种多部门共同运作的日常工作中依旧需要靠人类操纵AI来实现,因此也不必担忧AI会取代你的工作,它的运行同样需要人类的不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