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频繁清嗓子、眨眼、吸鼻子,家长第一反应是“感冒没好透”“咽炎犯了”,但儿科门诊中,越来越多的孩子被诊断为“抽动症”。
很多家长因为无法识别普通疾病和抽动症的区别,使得很多孩子被耽误治疗,等到真正确诊时,已经非常严重了。因此今天,我教大家如何一眼辨别抽动症和普通疾病的区别!

清嗓子:咽炎or喉部抽动?
咽炎/扁桃体炎:伴随红肿热痛,孩子会说“喉咙疼”,吞咽困难,可能发热,此外清嗓时有黏痰咳出,晨起加重,饮水可缓解。

抽动症清嗓:无实质痰液,干咳样清嗓,声音短促、刻板,如“吭吭”声,情绪波动时加重,紧张、兴奋时频率增加,专注或睡眠时消失。
自测口诀:咽炎清嗓带痰痛,抽动干咳无影踪,情绪一波动,嗓里“机关枪”!
眨眼揉眼:结膜炎or眼部抽动?
过敏性结膜炎/眼疲劳:眼部不适,孩子主诉“眼睛痒”“有异物感”,见光流泪。肉眼可见异常的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揉眼后症状短暂缓解。

抽动症眨眼:无意识快速眨动,眼皮频繁抽动,无红肿痒痛,孩子常不自知。伴随其他抽动,如咧嘴、皱眉、甩头等组合动作。
自测口诀:结膜炎眨眼痒又红,抽动眨眼快如风,组合动作一出场,家长心里要警钟!
吸鼻子耸鼻:鼻炎or面部抽动?
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部症状明显:鼻塞、流涕(清涕或脓涕)、打喷嚏,嗅觉减退。有诱因可循:接触花粉、尘螨后发作,夜间平躺时加重。

抽动症耸鼻:无实质鼻部问题:鼻腔通畅,无分泌物,但鼻翼频繁抽动、皱缩。动作机械重复:吸鼻节奏固定,可能伴随清嗓、耸肩。
自测口诀:鼻炎鼻塞涕不休,抽动耸鼻空摇头,动作刻板无诱因,肝风痰湿藏背后!
咧嘴/噘嘴:
口角炎:嘴唇干裂、脱皮,疼痛拒触。

抽动症:无皮肤损伤,嘴角不自主向一侧抽动。
耸肩/甩手:
生长痛/缺钙:动作缓慢,伴有肢体酸痛、夜间哭闹。

抽动症:突然快速耸肩,动作幅度大,无疼痛表现。
家长若实在难以区分,可以抓住2个关键点来辨别:
看发作规律:
普通疾病:症状持续存在,与感染、过敏原相关。
抽动症:症状波动性大,情绪紧张时爆发,放松时减轻。
察伴随症状:
普通疾病:有明确局部红肿热痛或分泌物。
抽动症:多部位交替或组合抽动,常伴脾气急躁、睡眠不安。
孩子的小动作是身体的“语言”,普通疾病要治标,抽动症需调本!若发现症状符合抽动症特点,建议尽早就医,通过中药、耳穴压豆、小儿推拿等中医综合疗法干预,避免错过黄金调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