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难度,跟不上大多数孩子的节奏,因此培优很常见,如果仅仅依靠课内学习的知识,相比较别的孩子就会出现明显落后,虽然这种落后只是分数而不是能力,但却容易对孩子学习兴趣产生影响。
小学比的不是智商,而是学习的意愿,普遍存在的高分满分,可以使得这些孩子能够获得学习中的正向反馈,对于低年级孩子而言,大多并没有开窍,教学难度过大并不能让孩子更聪慧,可能只是让他们更畏惧学习。

小学的难度设置,让至少90%的学生拥有良好学习习惯情况下,能够做到学有余力,这个时候家长提升学习投入度,就会显得现有的学习难度完全不够用,各种培优拓展造就一个个神童表现。
初中阶段就开始显示出明显的能力分化,一些孩子仍然学有余力,另一些孩子就开始跟不上,这种时候其实就有分层教学的必要,但思维力不足的学生,往往并不认可这种分层教学,因为他们不会认为自己孩子思维力不足,而只是不够努力,分层教学就等于提前放弃。

公办初中往往会比私立初中更难以兼顾,即使已经降低了教学强度,仍然有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而这些学生家长仍然会坚持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老师,而优生完全可以提升的成绩空间,却在这种低强度教学过程中被消磨。
但进入高中就是完全的实力比拼,就是比谁更聪明,学校与学校分层,班级与班级分层,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培优,大多数孩子略微跟不上是常态,能够跟得上老师的节奏就特别优秀。
